張英英
【摘 要】學前教育是當今社會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學前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對策”為主要研究對象,首先闡釋了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原因,然后從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強化教育能力以及推崇教育實踐三個角度,論述了具體的培養策略。望筆者的論述,能夠對當前從事該專業教育的工作人員,從人才培養的角度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啟示,不斷優化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我國的學前教育專業輸送更多優秀的血液。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教育實踐
學前教育作為我國教育歷程的重要階段,需要有一支全面而專業的教師隊伍來推動教育事業的開展,而學前教育專業作為對接這一職業類型的高等教育培訓項目,如何加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才能夠滿足教育發展和改革的需要,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
1 為什么要培養學前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
隨著學前教育在我國當代社會教育結構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整個社會范圍內對學前教育工作者本身的職業技能、業務能力以及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更為全面的要求。在這樣一種局面下,加強對學前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這一教育門類不斷輸送更多新鮮的血液與優秀的人才,成為了踐行教育發展改革要求的必然選擇。
1.1 發展學前教育專業的關鍵
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依靠的是社會對于此教育項目的重視程度、所產生的強大驅動力。換言之,如果整個社會認為幼兒教育沒有存在的必要、幼兒園等沒有生存的價值,那么學前教育專業本身存在的價值也便趨近于零。而社會對于學前教育的認同,在于幼兒成長需要教師所給予的有效引導、幫助和關懷教育,因此對于從業教師的選擇格外謹慎,其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整個學前教育階段、幼兒教育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與發起者。因此對此類人才的培養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性、技能的專業性與應用性,而這也是適應社會教育事業發展需要,以及學前教育專業本身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1.2 學前教育改革與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
從概念的角度來說,“學前教育”與“學后教育”相對應,但是相對于我國完善的小學、中學乃至高等教育體系,學前教育是整個教育組成機構當中最為基礎、但是也是最為薄弱的環節。而當整個社會層面逐漸意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意識到其本身在個體一生成長方面所能發揮道德積極作用時,學前教育本身基于這種強烈的社會期待,就會產生對于高標準人才和落后的教育資源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據某項社會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家長普遍性注重幼兒學前藝術和文化課程預習,尤其是家庭環境較為理想、生活空間較為開放的城市,進行學前藝術學習和文化課補習的孩子年齡呈現出緩慢降低的發展趨勢。而在此過程中,幼兒園教師扮演著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家長將教育孩子的重任寄托在教師身上,寄托在幼兒園本身,希望其不斷發展改革、成長,滿足其內心的需求,而這也就促成了學前教育專業更需要全面的培養應用型人才,來推動學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乃至整個社會的進步。
1.3 幼兒園發展的必然選擇
就當前我國幼兒園的發展現狀來看,普遍性存在著理論知識較為扎實、但實踐操作能力較弱的問題。很多剛剛從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并不能立刻將書本或者在校期間所學習到的知識轉化成應用于實際工作當中的經驗和操作方法,從而在無形之間影響到幼兒園日常工作的開展,以及對幼兒教育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因此現階段,幼兒園在不斷實現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更加迫切地需要不斷儲備與充實應用型技能的人才,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人才。
2 學前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對策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技術以及專業的素質技能,并且能在適應現代教育發展改革需要的基礎上,具備一定的教育、科研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是當今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進行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與發展路徑。因此筆者認為,基于這樣的教學目標,學前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對策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進行落實:
2.1 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單一化的“講”和“教”為中心,將學生置身于被動接收知識的“學”的地位。但是由于在學前教育專業進行學習的學生,日后也要走向他們的學生、他們的“講臺”,因此筆者認為,在高校學習階段,課堂教學模式就應該嘗試著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動者,實現自身從學生到教師的過渡與緩沖。可以通過采用多樣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置身于不同的教學情境當中,做到學與教的不斷轉化與統一。例如采取案例教學法,將幼兒教育活動的真實案例植入課堂,讓學生設身處地去理解、去討論和模擬解決;又如采用模擬課堂法,將學生劃分小組,合作完成教學方案和教學活動的設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模擬實踐能力。除此之外,采取學生間的知識競賽、導師引導互動式教學等措施,都可以納入到教學環境中來,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
2.2 強化教育能力
首先,全面提升學生的科研和數據分析能力。將“畢業論文與設計”、“學前教育科研方法”等訓練技能納入到日常的教學課程當中;將“兒童觀察與記錄”、“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等課程納入到專業限選范疇當中結合模擬教習、教育訪談等實踐類活動,不斷完善學生的數據和理論思維,使之在專業學習和實踐運用的過程中,不斷分析、反思、培養自身的科研和分析能力。
其次,強化學生的藝術技能。以選修課的形式,加強對學生演講表達方面的能力、多媒體技術應用以及藝術審美能力、基本的音樂、美術、形體方面所需技能的培養,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性和全面性。使自身的發展更加契合當今社會的教育發展現狀以及廣大家長對于孩子成長所寄予的強烈期盼。
2.3 推崇教育實踐
從階段與歷程的角度來進行劃分,筆者認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參加教育實踐可以簡單分為三個階段:(1)第一學年所展開的有掛藝術方面的技能訓練,當學生通過考核之后,可以被安排到幼兒園觀摩和參與藝術節活動或六一兒童節活動,獲取一定的經驗;(2)第二和第三學年,進行教育基地實踐,讓學生真正意義上走入幼兒群體當中,去跟幼兒們接觸,了解他們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成長特征;(3)基于強兩個階段的實踐,進行正式的教育實習。將學生安排至示范幼兒園,有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指導其展開實踐,這樣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綜合能力,還能為以后畢業之后的就業選擇問題提供更多的道路與選擇機率。
3 結論
綜上所述,加強對于學前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僅是推動幼兒園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完善我國教育事業、推動人才建設的必要途徑。對我國目前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其需要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教育技能,并充分落實實踐工作,讓廣大學生能夠在接受教育、實踐教育的過程中實現理論的現實化運用,讓自身所需成為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有效力量。
【參考文獻】
[1]孫柏如,汪嘉露,路雨萌.學前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衡水學院為例[J].衡水學院學報,2011,13(3):86-89.
[2]殷繼英.學前教育專業方向課設置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探討[J].大眾文藝,2010(19):232-233.
[3]田燕.學前教育專業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擬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72-76.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