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環(huán)
【摘 要】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生命,對生命的關懷應是教育的本義所在。如果我們沒有教會學生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那么我們的社會也將是一個漠視生命、視生命如草芥的社會。果真如此,何其悲也!本文試圖從分析生命教育的短缺情形,抒發(fā)個人對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開展生命教育,讓教育回歸原本的一些看法。與同行商榷。
【關鍵詞】生命教育短缺;教育原本;職業(yè)學校;實踐探索
1 生命教育的短缺情形
生命教育缺失的后果十分嚴重,它不僅使一些損害其他生物生命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諸如踐踏草坪、采摘鮮花、折斷樹枝等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見,這是對花草樹木生命的漠視。而且在本應單純的校園內頻頻出現(xiàn)一些殘害生命的惡性事件,如近期人們議論紛紛的北大學生弒母,復旦醫(yī)學院學子投毒事件,以及時有見報的校園暴力血腥事件等。在某種程度上,國民的素質反映出教育的質量。城管動不動對商販大動干戈,甚至毆打致死;幼兒被車輛碾壓無人理睬;學生心理脆弱,動輒自殺……生命的尊嚴受到挑戰(zhàn),不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種種極端的社會痛點事件理應喚醒人們認真審視與反思,我們該如何補齊生命教育短板,使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更加和諧。因此,建立起完整而有效的生命教育體系,培養(yǎng)學生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進而熱愛自己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讓教育回歸原本顯得極為重要。
2 教育的原本與生命教育
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生命,對生命的關懷應是教育的本義所在。筆者認為,廣義的生命教育不僅包括對自身生命的重視與關愛,還包括尊重與呵護大自然中其他生物與同類的生命,唯有如此,方能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藍圖,達到中國古代哲學所推崇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簡言之,生命教育要使人們敬畏生命、尊重自然,要求我們處理好人與人、人與其他生命、人與生存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作家韓少功說過這樣一段話:“融入山山水水的生活,難道不是一種最自由和最清潔的生活?接近土地和五谷的生活,難道不是一種最可靠和最本真的生活?”道出了生活的本真所在。那么,教育的本真是什么?我想無論如何,我們的教育一定是要融入對生命的關懷的,沒有生命,教育顯然只是一種工具,那樣的教育是呆板無味的,是僵化的。我們需要的,是充滿生命活力和色彩的教育。
早在1986年,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就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20多年來,生命教育的實踐在全球已得到迅速發(fā)展。從美國學者在加州創(chuàng)建阿南達村、阿南達學校,倡導和實踐生命教育思想;到日本1989年所修改的新《教學大綱》中針對青少年自殺、污辱、殺人、破壞自然環(huán)境、浪費等現(xiàn)象日益嚴重的現(xiàn)實,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對生命的敬畏”之觀念來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標;再到臺灣、香港的中小學系統(tǒng)地開設與此相關的生命教育課程,生命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3 職業(yè)學校開展生命教育內容探索
職業(yè)學校迫切需要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各種生命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形成科學的生命觀,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良好基礎。其目標在于使人們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系,學會積極的生存、健康的生活與獨立的發(fā)展,并通過彼此間對生命的呵護、記錄、感恩和分享,由此獲得身心靈的和諧,事業(yè)成功,生活幸福,從而實現(xiàn)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中等職業(yè)學校生命教育的基本目的是避免學生個體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會的行為;更高層次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進取的生命價值觀,使自己與他人、社會和自然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
4 職業(yè)學校開展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4.1 以德育課程《哲學與人生》為載體,充分挖掘生命教育元素
根據(jù)《哲學與人生》課程內容,引導學生對哲學范疇的認知與覺察;引導學生認識宇宙的宏觀與個體生命的微觀;引導學生體會價值觀與人生的關系;引導學生實踐道理觀與人生的關系;引導學生賞析藝術與人生的關系;引導學生體悟社會與人生的關系;引導學生建立自我追尋與人生意義的探索。在《哲學與人生》課堂滲透生命教育內容,使學生懂得,一個人只有擁有了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才會有足夠的動力去克服悲觀的情緒,才會充滿生命的激情和渴望。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堅定信念、遠大理想、高尚情操以及理智行為的基石,是正確處理一切人生問題的前提。生命需要意義的支撐,要引導學生明白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提升他們的生命質量,促進他們人格的完善和發(fā)展。
4.2 以新生入學教育為契機,充實生命教育內容
可抓住新生軍訓時期向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利用軍訓操練課,磨練學生意志,提高學生避險、逃生的技能和技巧。借助軍訓內務管理項目,養(yǎng)成學生整潔宿舍,美化宿舍習慣,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熱愛生活。在軍訓理論學習課堂,發(fā)放有關生命教育的宣傳冊供學生閱讀,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更加珍惜職業(yè)學校生活,制定學習計劃,努力學習專業(yè)技能,爭取讓自己的人生出彩。
4.3 以校園文化活動為平臺,傳遞生命教育信息
我校經(jīng)常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比如每年的藝術節(jié)、技能節(jié)、校運會等大型活動。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蘊含著很多“生命教育”的理念,例如每年一度的集美區(qū)龍舟比賽,參賽同學,經(jīng)歷艱苦訓練,陸上的耐力和力量訓練是枯燥乏味的,臥拉、挺舉杠鈴,做背弓起、仰臥起坐,短、長跑等訓練項目是隊員們每天的“必修課”。連續(xù)幾天下來,隊員們的手上布滿了血泡,有時一不小心磨破了,鮮血和著汗水流下來,將皮肉粘在杠鈴杠上。比賽中,每名龍舟隊隊員都有很強的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整個活動下來,他們深深領悟到,生命因拼搏而精彩。藝術節(jié)的演講比賽,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寬容,并在學習和生活中自覺養(yǎng)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和習慣。“十佳歌手”、“禮儀之星”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體驗什么是美、什么是幸福,進而引導學生去追求生命的美感。技能節(jié)活動,各專業(yè)部展示自己的絕活,學生在專業(yè)技能表演中感悟生命的價值,重拾自信,激發(fā)生命的活力。
4.4 以教學實習、生產(chǎn)實習為目的,結合生命教育內容
中等職業(yè)學校同其他類型學校相比,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除了理論教學外,還有大量的教學實習和生產(chǎn)實習。杜威曾提出“在做中學”,陶行知提出“教學做合一”,改變封閉、僵持的受教育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把專業(yè)理論知識合理地應用到生產(chǎn)實踐中。在學生的實習實踐中,我們要認真挖掘教學實習和生產(chǎn)實習中生命教育的內容,把生命教育的理念貫穿到教學實習和生產(chǎn)實踐中。我們必須向學生介紹實習期間的生活安全、交通安全、住宿安全、工作安全等問題。轉變學生的實習安全意識,使學生在思想上真正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在實習過程中時時想安全,處處重安全。讓學生在實習中感悟、體驗、理解生命、生活、生存的知識和理念。
總而言之,生命缺位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缺乏生命意識的社會是危險的社會。就教育而言,最基本的是要教育學生理解生命的價值,懂得尊重生命。德國教育家斯普郎格說過:“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靈的呼喚,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借此文呼喚,讓教育回歸原本。在中等職業(yè)學校開展生命教育還將任重道遠,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為此擔當。
【參考文獻】
[1]馮建軍.生命與教育[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1.
[2]張云飛.呼喚生命教育[J].社會,2003(3).
[3]陳美群,主編.國家職業(yè)培訓教材《生命教育導師》[Z].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