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
摘 要 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農民工作的基本保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基本要求。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現代農民工對社會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甚至存在受邪教利用而擾亂社會秩序的隱患。當前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不利于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本文就如何開展農民工思想政治工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社會秩序 思想政治 農民工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3-000-02
一、做好欠發達地區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農民工,是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生社會群體,既是現代化建設中的積極力量,又屬于社會弱勢群體。當前已出現了許多新的社會矛盾,這對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極為不利。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農民工思想政治工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并且也是關系到黨的事業能否順利發展和國家能否長治久安的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
(一)加強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農民工主要指戶籍仍在農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以工資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人員。農民工,尤其是欠發達地區農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法律知識,長年離鄉,居無定所,就業不穩,流動無序,一旦利益受到損害,如果缺乏及時疏導化解,極易爆發各類沖突,甚至會產生嚴重的突發性群體治安案件。農民工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沒有農民工的穩定,就不可能有城市和農村的穩定,不可能有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做好欠發達地區農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全面實現小康的客觀要求
當前正處在市場經濟發展,社會大變革的時代,農民工的思想意識形態同樣受外界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前所未有的活躍。農民工的思想素質直接關系到我國產業素質、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必須把全面提高農民工素質放在重要地位,加強正確價值觀的引導,與時俱進地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培養一支政治素質高、思想作風硬、業務技能強的農民工隊伍,對于推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欠發達地區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現狀及問題
農民工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由長期來的城鄉二元結構,使得農民工在融入城市生活時難免遇到種種困難,一系列社會問題隨之而來。同時,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矛盾不能及時化解,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一)處于城市社會最底層的農民工存在著不穩定的思想因素
農民工往往沒有相對固定的單位和工作,不少人的就業身份為臨時工、季節工、承包工、鐘點工等。那些未與用人單位簽勞動合同,僅憑口頭協議上崗的,其勞動關系更是具有動態化、市場化、復雜化的特性,他們處于城市社會的最底層。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民工,更是拿著最低的工資,干著最臟、最苦、最重、最累、最危險的活。一些企業勞動保護設施差,衛生狀況堪憂,職業病危害嚴重,工傷事故時有發生,缺乏安全感,易引發沖突事件。
(二)欠發達地區農民工存在受邪教利用的風險性
農民工由于長期遭受著不公正的待遇,因而易產生失落感、自卑感與無助感等復雜情緒,無所寄托,人生信仰難免缺失,很容易受欺騙性極強的法輪功等邪教組織所利用,走上擾亂社會秩序,甚至加入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
(三)缺乏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構
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具體機構負責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導致農民工思想心理問題不能及時得到疏解,從而容易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由于時代變遷等因素,農民工思想政治工作曾經一度被削弱化、邊緣化,各地組織農民工培訓教育,也大都是著眼于就業率,側重于技能培訓。有的認為現在是市場經濟,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思想政治工作搞不搞無所謂;有的認為現在是法治社會,一切依法辦事,思想政治工作沒有多大效果。往往都是平時不溝通,不解釋,不疏導,等矛暴露出現問題,方組織人員臨時應急。然而,到了這個節骨眼,往往事態已難掌控,稍有不慎,就激化矛盾,引發惡性治安案件,不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三、加強欠發達地區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
目前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很多問題,如何對農民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仍處于探索階段。
(一)組建農民工屬地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機構
必須從構建和諧社會,確保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高度出發,重視欠發達地區農民工思想工作。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二十一世紀前,欠發達地區的農民,農閑外出務工,農忙回鄉種田,大多離土不離鄉。外出務工經商主要依托以親緣、地緣關系外出找工作。如今好多農民外出務工經商,離土又離鄉。由于習慣親帶親,鄰幫鄰,大部分農民工自發在城鎮形成一個相對集中的聚居區。針對這種特殊情況,政府要成立專門的社區委員會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有條的地方可開展以工會、婦聯為主、以社區為輔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建設,并將反邪教納入教育內容,有效抵制防范邪教等不穩定勢力向農民工聚集區滲透。
(二)建立駐外流動黨支部及商會等異域管理組織
由于戶籍所在地農村基層部門難以掌握外出民工各方面狀況,思想政治工作無從著手。因此,建立異地黨組織,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如,浙江省景寧縣委積極探索外出務工創業流動黨員管理的新途徑,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建立了9個駐外流動黨支部,將1500余名流動黨員納入管理。由于駐外黨組織,知根知底,思想政治工作事半功倍。如,駐云和縣務工創業人員黨支部,不僅支持鼓勵發展經濟,還在生活上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黨支部成立8年來,為240名民工孩子解決入學難;為3200多民工找到工作;代辦相關證件1100多件,節省民工車旅費和誤工費48萬元;解決各種糾紛近700件,追回拖欠民工工資60多萬元。
同時還可以建立如流動黨員微信黨支部、民工創業群等遠程服務微信群,便于民工借助這一載體,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同時,組織上應安排專人負責,了解外出黨員和普通民工的思想狀況,并幫助他們解決在外遇到的困難及家里留守人員的困難。
(三)改革戶籍管理制度給農民工一個公平的環境
當前,傳統戶籍制度已嚴重制約了農民工在城市的發展。由于沒有城市戶口,他們喪失了最基本的政治權利和參與企業正常管理的權利。應改革現有戶籍管理制度,創造條件,早日讓農民工與民城市居民一樣享有就業、購房、就醫、子女就學方面同等權利。
(四)加強正面宣傳引導為民工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農民工既不屬于城市,也不歸屬于農村,屬于尷尬的邊緣人。一方面,要加大對正面形象和事跡的報道力度,宣傳農民工為我國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做出的巨大貢獻。另一方面,要號召農民工努力提高自身整體素質,早日融入城市。同時,要清醒地認識到,農民工問題,已不僅僅是農民工自身的問題,還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不能只注重單方面對農民進行教育管理,要加強對城市居民及企業主的教育,引導他們客觀公正地評價農民工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尊重理解他們,充分發揮農民工的積極作用,促進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五)改進傳統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人們的思想更加活躍,觀念不斷更新,思想工作難度越來越大。必須改進工作方法,改變光開會、傳達文件精神,讀報紙、辦宣傳窗等既枯燥乏味,又無助于實解決實際問題的傳統老套路。要針對職工的熱點、疑點、難點,認真調查研究,然后根據不同對象的思想問題,進行耐心疏導,幫助消除疑慮,切實做到以人為本,把道理寓于情感之中,努力以真誠的心感化民工,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到民工的心坎上。
總之,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的長期工程,需要宣傳部門、社區、企業乃至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與努力,需要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深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余永德.農村教育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陶興林.農民工的思想特點及其初探[J].求實,2000.
[3] 劉應杰.中國城鄉關系與中國城市農民工[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4] 沈立人.中國農民工[M].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5.
[5] 陸漢洲.聚焦中國民工[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