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萍+王繼新
摘要:傳統教學方式使學生匱乏問題意識的問題,是在簡述問題意識內涵的基礎上指出的,著重從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的好奇心和講授學生提問的技巧等方面研究了初中化學課中培育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化學;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1
愛因斯坦說過:“發覺一個問題常常比處理一個問題更加重要,因為處理一個問題可能僅是一個數學上或者試驗上的技術問題。但是從新的側面看舊的問題,拿出新的問題、新的些許性,卻必須要創意新穎的想象,這才是標志著科學的真正前進。”在化學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有重要的提升意義,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研究學習。
一、概述
1.對問題意識的認識
問題意識,也可以看做是懷疑質問。也就是當人們碰到某些難題疑慮的情況時,就會引起猜疑、迷茫、費解、焦灼難耐、探索的心理情緒,這種心理的引起有利于激發自我主動地思量、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處理問題。問題意識既是思想的自立性和創新性的映射又是自我思想積極性和重要性的表現,所以優良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們主動懷疑質問、探索發覺、找到方法處理問題,讓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2.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問題意識的缺乏
由于傳統教學方法下,很多孩子沒有自信和勇氣,自我定位比較被動,害怕老師的責怪,擔心同學會笑話。對于傳統教學的課堂,我們看見的只是老師傳授教材課本內容為主,而學生們只能是忙著聽講、作筆記、回答老師的問題等一些固定的模式,所以他們獨立思考的時間很少,也不會主動去察覺問題、懷疑問題。所以學生們在這種教育理念下,老師在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疏忽了對學生問題意識的栽培和訓練,使得學生不會自主地去思考質疑,沒有探究精神,他們依賴老師,思想不活躍缺乏動力,他們缺少自主創新積極思考的能力,學生的發展只限于書本,不利于成長。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
1.強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為學生提問奠定知識基礎
擁有牢固的基礎知識積累是我們鍛煉學生問題意識的根基,所以學生對于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學習掌握是鍛煉提高學生問題意識的根本條件,如果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不牢靠,就不會引起很強的問題意識,當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牢靠了,他們學習信息的技能也會提高,問題意識也會越來越劇烈。并且當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后,才能對此基礎上的新事物造成疑問興趣,所以老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應該多注重學生對最基本知識信息的把握學習,應該勉勵學生多涉獵課外的知識書刊讀物,不斷擴大知識的儲備量。
2.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敢于質疑、提問
老師在授課時充當的角色應該由原本的知識講授者、講堂治理者轉變成為學習的督促者和知識啟發者。老師應當對等地和學生交談而不是用高高在上的態度和學生相處,當學生面臨難題時,提供指點和幫助,在教課中制造一種親切活躍的氣氛。使學生內心有安全意識,能夠主動提出猜測懷疑,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而不是去擔心害怕老師的指責或者同學們的取笑。同時老師需要改觀原有的“填鴨式”“滿灌式”的講課模式,鼓舞學生在課堂上發揮思考提出疑問難題,聆聽學生的想法,不管問題是否簡單天真,都要循序善誘,支持學生的懷疑思考精神,不挫敗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尤其是在對待學習能力不好、上課不積極的學生,老師更應該給與激勵和援助,這樣才可以鍛煉培育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力,使學生們養成敢于思考懷疑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3.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提問欲望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思想來源于質問和驚異。”學生們要有好奇心才能有探索欲,因此通過課堂創造的情形來激起學生們的求知欲望,這也是培育學生們問題精神的重要方法。
(1)通過化學實驗創設情景
老師可以通過直接的化學試驗引領學生思考出很多疑問,通過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最終就可以達到試驗的真正目的。除此之外,可以設立一些有趣新穎的實驗來激勵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養成他們質疑提問的意識,比如“牛奶變清水”“魔棒點燈”等。
(2)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設學生熟悉的情景
從實驗“金子不懼火煉”中一方面學生可以認識化學金屬活動性的順序,另一方面讓他們了解到可以用化學知識來解決像怎樣鑒別黃金白銀真假這樣的實際問題,用書本的問題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老師還可以通過講述一些化學歷史上的有趣的事跡,運用電腦設備進行情形設置來開發學生的主動性,通過例子故事來引出化學問題引導學生不斷思考懷疑制造問題并尋求處理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從自己探究的過程中深刻理解學以致用。
4.傳授學生提問技巧,提升學生所提問題質量
教師在現實的教授課程的過程中,應該預先給學生教授一些發問思考的技能,讓學生勇于提出有價值的疑惑問題,可以通過以下的幾個方面來指點:
(1)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老師在教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化學書本知識時,可以讓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鼓舞學生們展開思考,開動大腦,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聯系到現實生活中去,用學習的知識來切身的解決生活的問題,比如,在加油站不能吸煙不能用打火機的理由是什么。
(2)發散法
教導學生們學習是要從多角度來看待問題,一個化學問題可以從多角度多思路運用不同的知識方法來解決,當改變原題的一個條件是否可以舉一反三,比如,滅火可以通過不同的原理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法一,關閉煤氣罐閥門;法二,用土遮蓋火苗;法三,高壓水槍澆滅火;法四,用滅火器;法五,蓋上鍋蓋滅油鍋起火。
(3)比較法
由于初中化學知識中會有很多繁雜混淆的公式、特性和定義,老師可以通過舉例讓學生從中找出他們的定義特質公式法則之間的不同和共同之處,通過更加鮮明的對比讓學生有技巧的精確的掌握要點,指引學生找到問題,處理問題。就比如,通過把單質和混合物、分子和原子、氧化劑和還原劑等放在一起學習,通過比較不同與共同之處,讓學生深刻掌握區分對待。
參考文獻:
[1]劉青潔.基于初中化學教學中的科學方法教育分析[J].考試周刊,2014,(38):159-159
[2]楊愛俠.初中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新校園:理論版,2011,(11):67-67
[3]丁有林.關于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思考[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3):280-281
作者簡介:程麗萍,女,遼寧本溪人,本溪市教育學院化學教研員。
王繼新,女,遼寧本溪人,本溪市第十二中學化學教師,研究方向:初中化學教學研究、化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