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埕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上好練習課尤為重要。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練習課占了整個小學數學教學時間的很大比重。如何上好一堂練習課呢?本文就練習課的有效設計從四個方面談談看法,期待共勉。
【關鍵詞】小學數學;練習課;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的練習課是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如何達到讓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轉化成技能技巧呢?下面就自己多年的教育實踐,談幾點感受。
一、練習課教學要目標明確
在設計練習課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班級情況也不同,要根據教學目的要求,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對練習進行科學的設計。如教學數學概念、公式、法則后,首先要安排鞏固性練習,然后是發展性練習,擴展知識的應用范圍,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是綜合練習,溝通新知與其他知識的縱橫聯系,促進知識網絡的形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練習課教學要優化設計
長期以來普遍老師都認為“熟能生巧”,練的題目越多,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實際上,練習課的效果有別于企業生產的效益,它不是取決于一節課里學生練習了多少題目,而是取決于練習課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練習過程中學生能力是否得到發展。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學生不斷地機械重復練習,根本沒有動手機會和動腦的時間,學生最后只學會做題,而且還很容易忘記。因此,數學練習課要精心選擇練習的題材,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對練習進行科學的設計。
1.練習題的設計要典型。一般根據新課教學的重難點知識,學生在新授課后常出現的錯誤,或者根據教師經驗預設學生容易出錯的知識,選擇有代表性的題材。有助于鞏固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題的能力。
2.練習題的設計應能體現分層要求,既有基本題材又有拓展題材,讓后進生“吃得飽”,又讓優生“吃得好”。練習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加強分類指導。任何時候,任何班級,都會有差異。在練習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既要照顧大多數學生,又要兼顧學生的差異。
3.練習設計要新穎,形式多樣,體現層次感。小學生好奇心強,對單一的練習不感興趣,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暫。特別是練習時,在學生對知識有所掌握的情況下,如果只是簡單乏味地鞏固強化,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練習題設計要注意形式新穎、多樣化,從班級學生實際出發,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設計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習題,以中等學生為著眼點,兼顧優等生和后進生配備好必做題和自選練習題。
4.練習題的設計份量和時間應合理。練習的數量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難易程度而定,要能保證基礎知識得以鞏固和基本技能得以形成,又要減輕學生的負擔,特別要避免機械重復練習,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練習設計也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創設情景,提高學習的興趣。如富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系實際并有一定趣味的練習,一定能讓學生樂此不疲,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干的成功樂趣。
三、練習課教學要提高課堂實效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和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老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為此,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該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學習活動中去。
1.尊重主體,讓學生愛做練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作為練習設計的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興趣愛好,充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做練習的主人,真正愛做自己的“練習”。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地設計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的練習,以便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在不知不覺的練習中鞏固基礎知識,形成技能技巧,達成三維目標。
2.聯系實際,讓學生學以致用。數學課標提倡數學教學要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各種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多創設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啟迪思維,讓學生思路開闊。課堂練習能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因此教師設計練習時要盡可能減少命令式的習題形式,盡量增加練習的開放性和選擇性,以使學生的思維更自由,思路更開闊,這樣才能真正起到拓展和延伸的目的。
四、練習課教學要結合學生的反饋
我們在練習課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針對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組織反饋練習,同時加強課堂巡視,搜集信息,及時調節。每次練習,都必須嚴格要求,練習課結束前要求學生根據練習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學生通過解題后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練習課所涉及的解題和技巧。這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和深化。還要留給學生充足的練習和交流時間,避免匆匆而過。
綜上所述,要上一節高質、高效的數學練習課,教師提供給學生的練習要富有一定的生活情趣和探索空間,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思考、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