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霞
摘 要: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廣大數學教師必須十分重視的問題。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應當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中,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本文就興趣的培養和激發談談作者近幾年在教學中的體會。
關鍵詞: 新課改 小學數學 課堂激趣
從生活中的經驗來看,人喜愛某種學科、專業,都是在經歷學會后才產生。不可能有人不懂某學科或某項專業而對此產生興趣。從這一點說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能在教學活動中去培養、激發,離開教學活動,學習興趣就無從產生,也無法培養。我在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就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了以下有益嘗試。
1.創建激勵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給學生創建激勵的學習情景,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授“乘法分配律的反用”時,在學生掌握了如“11×34+89×34”這種運算類型的基礎上,出示如“11×34+17×34+72×34”,“99×34+34”,“101×34-34”,“34×46+75×34-31×34”等類型的深化練習題。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與老師所教過的“a×c+b×c”類型題有點相同,又有點不同,感到難以下手。這時,教師應大膽鼓勵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在教師的精心設計、循循善誘下,通過研究,學生逐步發現這些題均屬于“反用”這種類型的變式題。教師通過創建激勵情境,讓學生在困境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語言風趣和幽默,課堂秩序井然
恰當的風趣幽默,能活躍課堂氣氛,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許多有經驗的教師上課時常出現師生開懷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情景,這都得益于教學中的風趣與幽默。如在講“雞兔同籠”問題“有頭45個,足116只,問雞兔各幾何?”時,學生心算、筆算后仍面露難色。這時教師下令:“全體兔子起立!提起前面兩足!”學生開懷大笑。之后,教師說:“現在兔子和雞的足數一樣了,上面有45個頭,下面有多少足呢?”學生答:“45×2=90只?!薄吧倭硕嗌僮悖俊薄?6只”,這時學生歡快地叫起來:“有26÷2=13只兔子,32只雞?!?/p>
3.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兒童心理學表明,愛動手和問問題是每個兒童的天性。教師可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學生通過自己實踐操作所獲得的知識比教師灌進去的知識牢得多。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發展了學生智力。例如:學習“圓的認識”,在課堂上,我借鑒名師的課堂教學設計,結合本校本班實際,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先讓學生觀察圓形花圃,再給每個小組發了一套特殊的花園工具一個長釘、一條短繩、一個錐頭,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在地上面出圓形花圃的形狀。用這套工具畫圓,看似簡單,但真正畫起來,一個人難以完成,必須有伙伴合作。而且在運用長釘、短繩和錐頭的綜合操作過程中還有許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難以畫出一個理想的圓。正是因為在反復克服困難中才好不容易地畫出這樣的圓,所以這個畫圓的過程便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深刻體驗了畫圓時各要素的作用。當學生把圓畫好時,我就引導學生討論圓半徑、直徑的特點,以及圓心、半徑的作用。這時,學生有感而發,表現得異常積極。最后,教師把學生帶回教室,要求他們轉入學習用圓規畫圓。此時,學生又感到發自內心的需要,要用圓規畫圓,必須認真地觀察圓規、準確地認識圓規:圓規的一只腳相當于長釘、另一只腳相當于錐頭、兩只腳的距離相當于長繩。學生在激烈思考和不停動手中,掌握了畫圓的規律,正確地認識了圓。整個教學活動都體現著一種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樂趣,體驗著快樂。
4.平等的師生交流,讓學生收獲趣味體驗
放低姿態,與學生站在同一水平線上討論問題,分享方法?,F代學生多崇尚個性,對于教師“強加”的方法、內容,易產生抵觸情緒,而當教師轉換角色,與學生并肩站在問題面前,一起探究打開問題大門的方法之時,學生會更樂于參與討論。老師是會適時給予提醒幫助的朋友,也是考驗解題策略的競爭對象,這本身就為課堂平添了許多樂趣。但與此同時,如何控制課堂紀律,避免過熱的氣氛,如何引導學生不斷接近本質而非遠離討論本意,都是需要進一步設計完善的。以上是筆者對于怎樣使數學課堂更有趣的一些較膚淺的思考,所總結的一些為課堂增添趣味的方法僅是在備課時可作參考的選擇,如何為數學課堂添加趣味性仍是值得老師們共同探索的問題。
5.精心設計練習,增強學習興趣
練習是教學必要的環節,新穎多樣的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技能,培養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其作用不低于好的開端。在設計練習時,我注重了問題的設計與安排,力爭突破一個“新”字。在教學課后,先設計基礎訓練題,主要是鞏固知識,使學生形成基本技能;其次是綜合練習題,既有所學知識又有以往知識,既鞏固了新知又復習了舊知,提高了解題靈活性;最后,在鞏固基礎知識上,進行拓展加深練習。另外在形式上,注意題材的靈活性、多樣性和趣味性。這樣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訓練,既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一位教師只有在小學階段注意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才會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讓學生在成長的關鍵期得到終身受益的知識方法,讓學生將數學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清.小學數學課堂激趣藝術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06:33.
[2]張英.淺議小學數學課堂激趣的方法[J].數理化學習,2015,01:90.
[3]劉清.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激趣藝術六法[J].新課程導學,201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