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摘 要: 有效教學以學生的進步與發展為核心,以滿足學生的教育價值需求為目標,以教師的有效教學為方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的最大發展。本文將從教師有效的教學策略、有效的教學手段入手,不斷探索、不斷追求、不斷總結,將初中英語的有效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關鍵詞: 教學理念 初中英語 現代化教學手段
學生學會教師傳授部分的知識后,自主學習其他的有用知識;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繼續研究和探討上課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欲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目標,必須將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課堂文化等諸要素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在單位時間內實現教育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實現初中英語教學的革命性轉變。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是如何進行的呢?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合理采用有用的教學策略
有效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即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二是指明學生所要實現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么程度及學什么,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么或學到什么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是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復、深入淺出、抑揚頓挫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么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是在課堂上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以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為出發點,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積淀;巧設疑點,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欲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教學策略,其要點是了解學生的起點能力,因為起點能力是學生接受新學習任務時原有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它是學生獲取新知識與能力的內部前提條件,決定教育教學的成敗。在初中七年級的外研版英語課程教學中,要注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積淀的策略,因人而異、分類教學。
目前,初中七年級新生的英語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在一定的程度上給英語有效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我們應研究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對小學時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適當延長“預備級(starter)”的教學時間。用每單元2課時的進度進行教學,用大約6周的時間,完成“預備級(starter)的教學,進行必需的聽、說、讀、寫技能等初級訓練,系統學完小學英語的整個過程,輕松達到“預備級(starter)”的全部要求。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會耗費我們很多的時間,但是只要我們下定決心讓他們打好基礎,以后的教學就會變得越來越順利。
二、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
在初中英語課程設計中,均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目前,全國許多地區七年級新生的英語水平差異較大,通常情況下,在同一個班級里,既有英語基礎水平較好的學生,又有基礎水平較弱的學生。在進行有效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相互交流與資源共享水平,可以把能力較強的學生和能力較弱的學生混合編班,注重發揮學生的傳、幫、帶作用,讓每一個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在本小組中起到“小老師”的作用,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使有效教學行之有效。例如當教授關于家庭方面的內容的時候,選擇每一組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擔任家庭各成員的角色,在班級進行對話,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然后由每個小組的“小老師”引領本組學生進行英語互動教學,以“free talk”的方式完成對話練習。通過這種小組互助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充分體現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基本原則。
三、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多種形式輔助教學,讓英語教學變得更高效。比如我們在上課之前,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精心設計精美的課件幫助教學,通過在課件中插入與之對應的聲音、圖片及視頻,可以幫助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學生對課堂充滿興趣,就會自熱而然地讓課堂更高效。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網絡和學生進行課外交流,及時地幫助解決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各種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
總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只要英語老師及時總結和反思自己在上課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的記錄,然后針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想辦法解決就一定會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時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輔助我們的英語教學,通過這些教學策略和教學工具的運用,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英語》七年級上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鄒尚智,編著.有效教學經典案例評析.開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