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阿玲
摘 要: 作為發展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環節,當前的閱讀教學正潛伏著危機:手機逐漸代替私人書信,電視日益代替讀書看報,人們對于閱讀的欲望似乎逐漸在消失,尤其對經典閱讀的重視程度正在急劇下降。對此,必須引起高度的警惕,并保持清醒的認識。本文通過分析閱讀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利用經典名著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 經典閱讀 語文素養 提高方法
“語文素養”的含義,簡而言之是對語文有長久的修養和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離不開把語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養轉化為學生的文化素養?!墩Z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通過閱讀課文,學生學習技能、積累語言,提高語文素養,同時又能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培養審美情趣?!苯浀涿侨祟愇幕慕Y晶。閱讀名著,如同與大師攜手,可以增長見識,啟迪智慧,提高語文能力和文學素養。對于青少年來說,閱讀經典名著,接受文化傳承更是非常必要的?!墩Z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由于新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作出了量化標準,新教材也出現了名著導讀設計,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在有限而又緊張的時間內強化閱讀效果呢?以下是我在近幾年的名著閱讀教學中的一些思考與收獲:
一、依據標準,精選書目
中學生多讀名著,讀好名著,是一生受用的。由于初中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畢竟是緊張的,他們的認知、分析能力還不強,對作品的選擇、閱讀自然存在種種不足。因此,我們務必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推薦一些優秀的書目。初一學生閱讀情趣還未脫離孩子的童真和稚趣,可以選擇一些童話類的書本,也可以選擇語言相對比較活潑的著作。如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記》、《水滸傳》,還有《安徒生童話》、《嘉莉妹妹》、《伊索寓言》、《哈利波特》系列,曹文軒的《紅瓦》、《草房子》等這個年齡段學生感興趣的著作。另外,還有新課標七年級上、下冊所推薦的6部作品,以及與課文相關的一些著作。到了初二、初三,學生的思想和閱讀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就可以推薦更多書目,讓他們涉獵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各個領域。
我們還可以補充相關的閱讀作品。如閱讀完《魯濱孫漂流記》可以插進《湯姆歷險記》;讀完海倫·凱勒的《我的老師》(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可以插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熱愛生命》等作品。這樣的關聯閱讀,可以拓寬他們的閱讀視野,也可以加深他們的閱讀體會。
二、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能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睂W生能夠在老師創設的氛圍中認真深入地閱讀,可以在師生共讀的情景中提高閱讀興趣。為了使學生有豐厚的閱讀量,持久、深入閱讀,我們要十分重視讀書的軟、硬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例如,成立“讀書活動”領導小組、“名著之旅”興趣小組,根據活動漸進過程,制訂了詳盡的計劃;每位教師和教研組結合個人實際,制訂讀書計劃,確定讀書書目內容、目標、措施、效果預測等,并安排具體的讀書交流時間。開展多樣的宣傳活動,通過宣傳欄、墻報、黑板報、刊物、標語等形式,開展讀書活動的廣泛宣傳。不放過教師的每一次集中培訓、學習機會,宣講讀書的意義,宣傳讀書典型;積極倡導開展師生攜手同讀,引導學生與經典為友。我始終相信:身教的作用大于言傳。教師與學生一起閱讀經典名著、健康書籍,共同營造濃郁的書香環境,才能引領學生在閱讀道路上一路前行、共同成長。
三、引導誦讀,精泛結合
熟讀成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傳統學習方法。在熟讀的過程中,我們不知不覺地把前輩的思想、內容,文章的節奏、語言的精美、語匯的豐富等都品嘗了,這樣積累多了就融入自己的思想中,成為自己的東西,今后會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消化,有的文章甚至可以受用一生。另外,在誦讀中還要做到精讀與泛讀相結合。精讀即要求學生了解文學作品的基本表達方式、總體結構、熟悉文學作品的大意,記憶其中重要的部分,同時能抓住中心,細研某些段落。讓學生對每一部名著做到精讀或從頭到尾精讀是不切實際的,因此要教給學生泛讀的方法。我認為,泛讀可以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泛讀書名、著者、前言、出版社、出版期,了解書刊的內容和形式特征;其次,泛讀正文,了解章節名稱、文章標題和能反映書和文章內容的字、詞、句、段落;最后,細讀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樣,就達到打開眼界、擴充知識、培養興趣、提高能力的各種功效。我認為必須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看書”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作一些必要的資料摘抄。
四、媒體播放,領悟內涵
有的名著內涵較深、較抽象,主題較難理解,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名著改編的影片,看過影片之后再看原著。這樣學生通過演員的表演,獲得一些比較感性的認識,會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內涵,也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去思考,去感悟,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獨特的見解;還可以讓學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進行思想的碰撞、心靈的交融、體驗的交流成果的分享,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五、課內拓展,課外延伸
課堂中尤其是經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進行拓展,將節選自名著的課文盡量講得精彩生動,利用它們勾起學生閱讀原著的欲望。這樣,自然而然把學生引到名著面前,使他們對作品有向往和期待,讀起來自然更加主動積極,更有親近感。比如,教學《范進中舉》《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時,便可從里面的細致傳神的人物描寫入手,引導學生進一步關注《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將,并結合人物綽號對其中的幾個人物形象加以簡單介紹:天魁星:呼保義-宋江,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天機星:智多星-吳用,天雄星:豹子頭-林沖……個個性格迥異、人人鮮明傳神。這樣,自然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經典名著往往是一個時代的縮影,能反映社會百態。因此,在名著閱讀中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所處時代生活特征對作品進行解讀,讀出名著的深層含義,感受經典的永久魅力,從而提高閱讀、感悟能力。同時,《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等名著均已拍成電視、電影,老師可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片段,通過對比,深入欣賞文學作品中優美的文字、嫻熟的寫作技巧,切身感受經典名著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陳雙珠.在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J].魅力中國,2009(14).
[2]邵芬.淺談語文“四讀”教學法[J].新課程學習(上),2011(03).
[3]柳士鎮,洪宗禮.中外母語課程標準譯編[Z].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4]倪文錦,歐陽汝穎.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