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夕芹
摘要:教育乃一國之根本,既關系著國計,又關系著民生。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深,然而,由于某些地域和其他因素的限制,教育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問題,接下來,本文就我國財政教育支出現狀和如何解決這兩個方面進行相關性的探討。
關鍵詞:教育支出 現狀 問題 解決措施
教育是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基石,也是提高國民素質的根本解決方法。 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就頒布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其中便指出,要重視我國的教育的必要性,并努力提高國家在教育方面的財政性支出以幫助教育改革。然而由于種種因素,這一目標遲遲未能實現。除此以外,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財政教育支出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了出來。
一、當前我國財政教育支出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的加深,我國就教育方面的財政支出已經成為所有國民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政府對教育資金投入力度的增加之外,教育資金來源的渠道也更加廣闊,其中包含社會捐助,企業捐贈,私人公益辦學等。就教育資金的來源情況來說,目前形成了以國家為主,其余多種方式為輔的發展模式。
但就我國的財政支出角度而言,主要還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財政教育的支出總體數額偏小
盡管近些年來,中國對于財政教育的支出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但就世界水平而言,我國教育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仍然過低,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5.37%,并且遠遠低于世界4.55%的平均水平。且近些年來,雖然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得到了飛速提升,但是,相對應的財政教育支出增長幅度遠遠小于國民生產總值。截止2012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增長到了約519322億元的水平,而當年我國的財政支出僅約為21994億元,僅占總收入的4.2%。
(二)財政教育支出分配結構的不平衡
在財政支出的分配結構上面,根據近些年的部分數據分析,我國主要是以初等、中等水平為主,高等教育占有重要比例,學前教育所占比例最小,高等教育所占份額甚至是學前教育的二十倍之多,各類分配極不平衡。這是極不利于我國國民綜合素質普遍提高與國家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中國家應該先重視人民的基礎教育,其次才是培養高素質人才,而我國現有分配格局,與其他國家相比,學前教育遠遠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三)財政教育支出分配區域的不平衡
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我國各地區所接受到的財政教育支出也是不平衡的。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東部地區的財政教育支出經費遠遠高于我國的中西部地區,也就是說,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財政教育支出遠遠高于經濟不發達、甚至是貧困地區。除了東西部地區的分配不均衡之外,我國城鄉分配也具有不平衡性。在2006年至2010年期間,農村中小學人數占總人數的80%。而所得到的的教育支出不足30%,城鄉的教育水平差異、教育設施的差異等情況普遍存在。
二、應對財政教育支出問題的解決措施
隨著國家經濟的大力發展,對于文化政治要求的逐漸提高,為全面提升國民素質,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妥善解決我國財政教育支出中所存在的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一)增加財政教育支出所占比重
為了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全面、均衡的發展,我國應該繼續增加對于財政教育這一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大財政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國家除了在宏觀調控方面控制好財政教育以外,還需要各級各部門的積極配合,采用審核制,充分發揮各級人大的監督職能,保障教育分配及時有效到位。
(二)對已有的教育分配格局實現重新分配
針對我國教育分配在結構上不平衡的問題,需要各級部門的積極配合,采用重新洗牌的方式,針對各個階段不同的實際情況進行重新分配。加大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增加學前教育的分配比重,在追求全民素質的基礎上,再追求精英人才。除了增加政府投入對于學前教育的比重之外,還應充分發揮社會的力量,在提供政治保障的基礎之上,鼓勵民間資本對基礎教育給予支持。
(三)及時解決財政教育支出中出現的地區不平衡、城鄉不平衡問題
在整個財政教育支出中,各地區分配的不均衡直接導致了各地區教育水平的差異,某些教育水平本就比較低,教育設施落后的地區,因為得不到財政教育的補助,使得教育進行的更加艱難,經濟的發展也就越困難,形成了惡性循環。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分配不均的問題,首先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監督審核機制,避免因為某些不明原因導致的分配不到位,資金減少等情況。其次,要提高個部門的執行能力,層層深入,層層監督,努力做到使每一分錢,每一次補助不浪費,全部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切切實實的落到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學生的身上。最后,國家可以鼓勵東部地區采用互幫互助的方式對于西部貧困地區進行口對口的支援,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幫助減輕國家的財政壓力。
(四)確定各級政府對于教育應該承擔的責任
確認權責切實分布體系,,明確每一級政府在教育方面所應該承擔的責任,由中央到地方,由省到市,由市到縣,由縣到鎮,每一級政府都需要明確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形成合理的認責機制,并根據當地的真實情況確立財政教育的投入比例,真真實實的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
三、結束語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與此同時,也迫切的需要我國的文化政治緊跟經濟的步伐,實現三合一的相互促進發展,發展教育是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國在國際上有立足之位的重要因素。一個國家教育的好壞將會直接的影響到這個國家的國家影響力。因此,面對我國在發展教育時,財政教育支出上面出現的種種問題,是一定需要去面對并且妥善解決的,問題的出現相對于問題的隱藏來說,是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的。當然,由于中國國情的復雜性,我國財政教育問題的解決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吳則實.廣西地方財政教育支出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2.29
[2]吳振雙,劉富華.我國財政教育支出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14
[3]李印慧.我國財政教育支出—支出結構角度分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