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靜
摘 要: 閱讀是語文教學基本的、重要的教學任務。培養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習慣,需要教師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利用讀書本本記錄學生的讀書數量、記錄所讀書目的類型、記錄讀書的主要內容等,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讀書本本 閱讀習慣
閱讀是語文教學基本的,也是重要的教學任務。培養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教師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定的閱讀量作為基礎。因此,首先要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閱讀喜愛的圖書,有了相當的閱讀基礎,學生會主動拓寬閱讀范圍,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培養閱讀習慣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利用讀書本本記錄學生的讀書數量、記錄所讀書目的類型、記錄讀書的主要內容等,能夠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下面筆者就談談利用讀書本本,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做法。
一、妙用讀書本本,記錄讀書數量
學生邁入獲取知識的大門是從閱讀開始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規定,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因此,學生要獲得豐富的知識,必須有相當的閱讀積累。教師應該如何做呢?筆者在教學中要求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讀書本本,讓他們把自己讀書的數量記錄在上面。
起初,筆記僅僅指導學生,把讀書的時間和名稱這兩項內容,記錄在本本上。之后,為了使學生在一定時期內的讀書數量一目了然,又指導學生在前面加上“序號”這一項內容。學生的讀書本本清楚地呈現出這樣的內容:每頁的第一行是題頭,間隔一定的距離分別列上序號、時間、名稱;下面是具體的序號、讀書的時間、書的名稱,一行一行清楚排列。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剛開始有點小困難,筆者就耐心地一項一項給他們解釋,直到學生學會記錄為止。遇到生字方面的問題,筆者教導學生可以向教師、家長和同學尋求幫助。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幫助下,慢慢學會用讀書本本記錄讀書數量的方法。
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弱,因此對于讀書本本的妙用,不能放任學生自我管理。筆者在每周五的下午都會對學生的讀書本本進行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學生在記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了學生在一周的時間內不至于出現太多問題,筆者安排每個小組的組長負責日常對學生記錄情況的檢查。筆者在檢查的過程中著重對學生出現的書寫、記錄內容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指導和解決,表揚做得好的、進步大的學生,并挑選范例進行展示,供學生交流。
時間在一天天地流逝,學生的讀書本本上讀書的數量在日益增長,由個位數增長到兩位數、三位數;讀書的種類也在增多,由簡單的繪本、畫報,逐漸演變成《唐詩三百首》、《童話故事》、《伊索寓言》等有厚度的書。翻看讀書本本,學生驚喜地發現,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竟然讀了很多書,認識了許多字,閱讀信心和激情更飽滿。
二、妙用讀書本本,激發閱讀興趣
在學生具備相當的閱讀量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閱讀偏好,采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的閱讀有質的保證。此時,仍要發揮讀書本的妙用。
教師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如學生喜歡的題材、內容、書的種類等。教師可以采用問卷的形式,也可以對學生的讀書本本記錄的內容進行了解,或者是二者結合,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對學生的閱讀情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后,教師推薦一些比較好的書目,要求學生自由閱讀。在對學生的讀書本本進行檢查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定其中的一本書,請學生介紹其主要內容,或者是印象深刻的一個片段,對學生的良好表現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教師看似不經意的行為,往往能激發學生閱讀的濃厚興趣。
教師鼓勵的行為,激勵學生在閱讀了書籍后,主動和教師分享,爭相告訴教師他們讀了什么書、其內容是什么、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等等。教師分身乏術,且時間有限,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交流需求,因此,可以利用晨檢或是小組活動時間,讓全班學生相互交流,介紹自己的讀書收獲、閱讀體會等。
例如,針對學生讀書本本中都有讀過《小花狗學游泳》這個童話故事的記錄,筆者在小組活動時間,引導學生進行思想交流。有的學生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懂得堅持,不能輕言放棄。”有的學生說:“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肯努力,沒有做不到的事情。”有的學生深刻領會到其中的真諦:“做事情要發揮自己的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個學生的發言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教師抓住其中的星星點點,把它放大,就能形成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燎原之勢,使學生在閱讀體會更多的樂趣。
三、妙用讀書本本,培養讀書習慣
學生的讀書本本,除了記錄讀書的數量,激發閱讀的興趣外,對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也是有積極作用的。利用讀書本本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筆者是這樣做的:
首先,引導學生愛護讀過的書。愛護圖書是良好讀書習慣的一種表現。筆者在對學生的讀書本本進行檢查時,會有意地抽看學生讀過的書。有的學生有撕書或卷折書頁的毛病,閱讀完了,書被“蹂躪”得面目全非;有的學生不講衛生,把書摩挲成“黑老包”……面對這些情況,筆者常常對學生耳提面命,要愛護圖書,保持圖書整潔,不撕頁,不折頁卷頁,對讀過的書好好保存。
其次,引導學生把讀書的收獲記錄到本本上。“不動筆墨不讀書”,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記錄知識收獲的閱讀習慣。筆者在檢查學生的讀書本本時,經常和學生說:“你們讀了這么多書,是不是有很多感想和收獲呢?是不是遇到過很多美麗的詞語和句子呢?我們為什么不把它們記錄下來呢?”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漸漸養成在本本中摘抄好詞好句、記錄讀書感想的習慣,有時還會別出心裁地在其中插入一些圖畫,或者是制作一個漂亮的小邊框。學生的讀書本本內容越來越豐富,設計越來越美觀,閱讀習慣越來越鞏固。
總之,巧妙運用讀書本本,不僅能夠積累學生的閱讀數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好讀書本本,為閱讀習慣的培養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付靜.初探小學英語閱讀教學[J].成功(教育),2011(01).
[2]于爽.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J].成功(教育),2009(04).
[3]龍文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C].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張一清.小學兒童閱讀能力發展研究[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C],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