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桂珍
摘 要: 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歡樂與童趣的,應該是小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樂園。但是,一直以來語文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嚴重壓抑了小學生的個性,限制了語文課堂的活力。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立足長遠、面向未來,積極探索新型教學教學模式,給小學生提供一個具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活力課堂 構建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現代化的語文教育,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改變教學觀念,秉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學面向全體小學生,不斷創新和探索新型教學模式,創設高效、愉悅的課堂教學情境,給小學生營造更加科學與規范的學習環境,從而促進小學生潛力的充分開發。同時,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輔導等方式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語文素養,使小學生具有扎實的語文基礎,形成健康的人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構建充滿活力與趣味的語文課堂。但是,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限制了課堂教學效果的發揮,比如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缺乏創新,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不及時,小學生學習語文方法不恰當,對語文教師的依賴性太大,等等。因此,如何調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構建具有活力的小學語文課堂,就成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課題。
一、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努力構建新型教學模式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語文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開發小學生的潛力,激發興趣,為小學生的成長奠定堅實基礎。教師要關注小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小學生的意見,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對小學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讓小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會分享與包容。語文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教學實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開展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等形式的小組合作探究。語文教師必須有計劃地組織小學生進行學習探究,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創小學語文課堂的新局面。
二、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更加直觀、清晰地給小學生展示語文知識,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語文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可以給小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引導小學生不斷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比如在講到《火燒云》一課時,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小學生體會火燒云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從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這部分內容深奧難懂,小學生理解存在困難,我在深入講解課文以后將火燒云的特點制作成一幅幅優美的電子圖片,利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展示給小學生,讓小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有趣。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的課堂教學情境更具有開放性,語文教師要注重小學生的親身體驗,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小學生的探究欲望,在確保小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使語文課堂更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
三、不斷整合教學資源,密切語文教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過多關注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忽略對語文應用技能的訓練,教師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很少站在小學生的角度審視教學,導致小學生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各種教學資源利用不充分,語文課堂教學范圍狹窄,學生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在當今社會,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時聯系生活實際,讓語文教學回歸現實,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并且進行不斷整合和拓展,這樣才能使小學語文課堂更具有活力。語文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教師要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可以把課文編排成生活劇或者模擬話劇等,從而提高小學生對課文的領悟能力。在教低年級小學生識字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畫一畫、剪一剪、說一說等方式讓小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語文課堂中,小學生不僅學會了識字,而且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
四、語文教師注重更新觀念與角色轉換,提高基本素質
21世紀是知識和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學習前沿教學思想,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念,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正確處理師生關系,教學目標由知識傳授向學生發展轉變,發揮課堂主導作用。同時,語文教師要提高政治素養和道德品質等基本素質,善于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避免小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現象,課堂教學中避免“串講串問”的舊模式,實現學習與創新的結合。影響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因素比較多,只要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和學生觀,以培養小學生的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深入小學語文教學體制改革,就一定能夠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陳攀.提高語文素養的兩個重要途徑[J].語文學刊,2008(02).
[2]高婷.課本劇:寫作的源頭活水[J].語文天地,2015(10).
[3]黃金玲.新課程理念下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語文學刊,2011(05).
[4]李進平.農村中小學高效課堂模式系統探索[J].學周刊,2014(04).
[5]丁亞維.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讓學生放飛快樂——高效課堂模式幫我上“活”語文課[J].教育教學論壇,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