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摘 要: 政治是一門兼具百科性、時政性、包容性的綜合課程,這就要求教師善于整合各種資源于課堂教學中,以豐富政治課堂,開發學生的學習潛力。鄉土資源是與學生聯系最密切的一種教學資源,開發利用鄉土資源是政治課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重要體現,不僅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研究分析問題的能力與合作探究能力。
關鍵詞: 鄉土資源 政治教學 教學運用
吳剛平教授認為:鄉土資源主要指學校所在鄉村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方面的資源,包括鄉土地理、民風民俗、傳統文化、生產和生活經驗等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指出:“不同行政領域內的學校,具有不同的地理和人文環境,學校要突出自己的教學特色就要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資源進行教學,使課程資源更加的多樣,豐富和富有個性,更加有效的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②
在新課程改革中,高中政治課教學應該遵循“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和貼近實際。這是由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性質、任務及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決定的,也是當今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在這一大背景下,將鄉土資源引入政治課堂,讓原本略顯乏味的政治理論變得通俗易懂,充滿生活氣息,同時增強政治課堂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感染力,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感受政治課堂魅力。
一、拓展豐富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離不開教材,但是在新課改背景下政治教師應該認識到教材不再是教學過程中唯一的課程資源,而應該挖掘與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為自己的教學服務。鄉土資源更具生活化,貼近學生的生活,為本地學生所熟知。充分利用鄉土資源對于學生理解知識、提升能力、增強對家鄉的認同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如在探究“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課時,我充分利用昌黎當地的一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國企、私企、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讓學生對比理解不同經濟形式的特點和好處。我首先讓學生課下先了解自己所熟知的昌黎一些知名企業,利用網絡搜尋企業有關信息,并讓學生利用周末可以外出的時間實地考察這些企業。在具體教學中,首先通過學生展示了解到的材料導入新課,引導學生一起分析它們各自屬于什么性質的企業。如:昌黎中糧華夏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朗格斯酒莊等,而活動范圍受限的住校生則把目光放在學校周圍的一些個體工商戶。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知識有了一定積累,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自主探索與專題有關的自己所感興趣的東西,這樣所有學生都動起來,整堂課不會因為理論性太強而沉悶。然后讓其他不參與展示的學生提出疑惑,由展示學生解答,不清楚的寫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討論。最后我設計了幾個探究問題,將學生了解到的直觀知識整理升華到理論高度,這樣學生對昌黎的經濟形式及不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有比較直觀的認識,不僅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而且有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家鄉,從而熱愛家鄉,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都得以順利實現。
二、提高學習興趣,優化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等多元學習方式,在教學中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政治課堂就是一些大道理,考前臨陣磨槍,死記硬背就能拿高分”的觀念已經不適用于新課改背景下的政治教學,一線政治教師應在尊重課本的同時有意識地挖掘和利用多元課程資源,利用學生熟知的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鄉土資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創造條件,提供素材,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如探究“我國的宗教政策”這一課時,充分利用昌黎一中背靠碣石山的地域優勢,碣石山腳下就是水巖寺,水巖寺作為秦皇島地區唯一的合法佛教活動場,在當地甚至京東地區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學生實地感受,在課堂上發表自己了解的關于水巖寺和佛教的信息,并通過探究問題:“為什么佛教信徒只能在水巖寺舉行宗教活動?學生作為游客能否去水巖寺宣傳無神論?為什么?政府對水巖寺及其各種活動的態度?等等”在展示與合作探究中掌握并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的內容。同時展示材料:某些信徒生病了不去醫院,一味采取燒香拜佛的方式祈禱消除病痛;某些地方常見算命人;一些宣揚邪教的非法組織等對比分析,讓學生了解宗教的性質及與封建迷信和邪教的區別,從而明確作為中學生應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轉變教學方式,做創新型教師
深入貫徹落實新課改精神,離不開對傳統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是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更是深遠持久、潛移默化的。當今社會迅速發展,教師能否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影響教育能否現代化。鄉土資源在課堂中的利用,教師必須在課前備課的時候進行一定的整合,教師轉變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
如探究“走進文化生活”這一課時,首先展示一段介紹當地文化現狀的視頻資料《河北民藝奇葩——昌黎地秧歌》。視頻播放完畢后引導學生根據視頻內容及自己平時對當地文化的了解探討和分析昌黎本地區的文化特點,昌黎文化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根據自己對視頻的理解,提出建議面對當前本地的發展實際,怎樣做才能讓我們的文化生活更豐富多彩色彩斑斕?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教學,克服傳統灌輸說教式教學模式的弊端,對于改進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培養創新型教師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鄉土,一方文化”,鄉土資源中蘊藏著豐富的課程資源。利用鄉土資源進行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應試教育的缺陷,走出教材、走入生活、走出校園、回歸自然,有利于課堂的自然、和諧,有利于使政治課教學獲得新的活力、生命力。
注釋:
①吳剛平.《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8月版.
②王守麗.《高中歷史鄉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參考文獻:
[1]趙曉云.在主題實踐性德育中守望鄉土文化[J].小學德育,2007(4).
[2]賀心滋.鄉土史的教育和教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
[3]劉文娟.新課程視野下思想政治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問題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