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珍
摘 要: 巧妙的課堂小結對整堂課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精心設計好結語,讓學生產生余興未消,意猶未盡之感,從而促使他們樂于學習數學,積極參與其中。
關鍵詞: 課堂小結 小結形式 小結時機
課堂小結,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既可以幫助學生回顧教學內容,又可以培養學生提煉所學知識,提高學生語言概括能力。情境導入固然重要,它為一堂課是否成功埋下伏筆,但課堂小結不容忽視,它為一堂課是否精彩留下懸念。巧妙的課堂小結對整堂課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明代文學家謝榛曾說:“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應如撞鐘,清音有余。”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精心設計好結語,讓學生產生余興未消,意猶未盡之感,從而促使他們樂于學習數學,積極參與其中。
一、豐富課堂小結的形式
課堂小結的形式多樣,常用的類型一般有以下幾種。
1.知識梳理式
這種小結方式是目前利用率最高、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每節課結束時,為了讓學生較系統地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準確簡練的語言,對該節課的內容進行提綱挈領的再現,并對教學重、難點和關鍵問題加以概括、歸納和總結,幫助學生理清紛亂的思緒,促進記憶。
根據內容的不同,梳理知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①問題式:通過提問的方式,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系統結構。例如,教學《百分數的意義》一課時,利用課堂小結可以這樣梳理知識: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百分數的意義)你知道了百分數的哪些知識?(百分數的意義、讀法、寫法,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然后對每一個知識點分別加以展開。這是一個知識梳理的過程,也是一個知識內化的過程。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②圖表式:用圖表或列表的方法歸納總結當堂課所學的知識,或揭示已學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如教學《比的意義》一課時,學生把新知比與舊知分數、除法的聯系與區別以圖表的形式加以呈現:
形象直觀,呈現聯系,形成知識網絡,便于學生記憶和運用。
2.拓展延伸式
課堂小結,對于獨立的一堂課而言,它可能是一個終點,但對于一段數學學習而言,它可能是另一個起點。在課末小結時,為學生提供一些智趣相容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索創新的欲望,把課堂小結作為聯系課堂內外的紐帶。如教學《年月日》一課時,老師做了如下延伸:“你知道嗎?為什么每4年當中有3個平年,一個閏年?請同學們課后查查相關的資料,相信大家一定能揭曉答案的!”這樣的小結,從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閱讀,使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讓學生用已知獲得未知,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欲,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3.影音賞析式
這種方式就是通過觀看與本節課學習內容有關的視頻、圖片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藝術之間和諧而統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結束新課學習。
比如這次優質課,江西省贛州市的肖敏老師《觀察物體》一課小結時,播放了世博會上,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一些國家館的視頻資料,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從不同位置觀察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也可能是一樣的(比如中國館)。上海市寶山區的何萍老師《點圖與數》(上教版)一課小結時,則是以大量直觀的圖片,讓學生在數形結合的悠久歷史中暢游了一回,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成功愉悅。
二、抓住課堂小結的時機
課堂教學中進行小結肯定是必要的,雖然它的效應不是在一兩節課內就能顯現的,但它是幫助學生進行反思的重要手段。但我認為,小結的時間并不一定要安排在課堂的最后一個環節,有些課,新授環節結束后直接進行課堂小結,可能會更好。讓課堂小結不只是局限于在課堂的結尾,小結在該小結處,可以豐富小結的內涵和思維含量。
1.小結在教學內容轉換之處
如果一節數學課由若干個環節組成,每一個環節有著不同的教學內容,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那么,在這些教學內容的轉換之際也可以是小結之時。比如《折扣與納稅》這一課,在“折扣”與“納稅”轉換之際進行適時小結,承上啟下,實現兩個內容的自然銜接。
2.小結在學習方法優化之機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數學問題解決方法多樣化和方法最優化的問題。往往此時也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小結,對方法進行優化選擇之機。比如朱樂平老師執教《兩位數乘兩位數》,讓學生計算24×31的積,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構建出了10種以上的方法。呈現了多種方法后,教師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對方法進行了優化選擇。
3.小結在數學思想領悟之際
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不同的數學問題情境中體驗同一種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后,隱藏在數學問題后面的思想方法就會逐漸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直至產生某種程度的領悟。當學生的經驗和感悟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教師應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小結歸納規律,領悟思想方法。比如《植樹問題》這一課,當學生通過列表找出兩端都栽時的間隔數與棵數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小結這一種情況下間隔數與棵數的關系,找出規律,得出方法,對接著學習的內容——兩端都不栽和一端栽一端不栽,也做好了鋪墊。
總之,課堂小結,作為一節課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必要進行精心預設。作為教學工作者,我們必須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出具有特色、富有實效的小結方式,讓小結成為數學課堂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