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蕓
摘 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教材在改革,考試制度在改革,因此圍繞著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口號的“高效課堂”的探索和改革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的推進,其目的是真正地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由此,我認為一堂完整的精彩的課尤其是記憶繁多的化學應該是有頭有尾的,不僅要重視新課的導入,也要重視課的結尾這對學生系統、有效地掌握化學課堂知識有很大影響。
關鍵詞:課堂小結;高效課堂;畫龍點睛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教材在改革,考試制度在改革,因此圍繞著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口號的“高效課堂”的探索和改革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的推進,其目的是真正地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
在日常的教學觀摩活動中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教師注重扣人心弦的導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注重問題設置深入淺出、環環相扣;注重挑選例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這些都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重視這些環節無疑是必要的,卻或多或少地存在忽視化學課堂小結這一環節,有的對課堂小結只是一帶而過,有的甚至由于時間關系也就“省略”掉了,讓人感覺虎頭蛇尾。所以,我認為一堂完整的精彩的課尤其是記憶繁多的化學應該是有頭有尾的,不僅要重視新課的導入,也要重視課的結尾這對學生系統、有效地掌握化學課堂知識有很大影響。
一、課堂小結的必要性
“編筐結簍,貴在收口”。從教學過程看,化學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它的含義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把通過感知和理解教材所獲得的新知識及學科的基本概念,經過聯系、歸類、整理、綜合、概括等,形成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加以鞏固,牢固地保存。因此,課堂小結是教學程序中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教學過程的必要組成部分,它與其他教學步驟組成了一個有機聯系的程序。
二、課堂小結的重要性
繁雜的化學學科特點決定著課堂小結的重要性。研究證實:人們要記住在排列順序中居首位或末位的記憶對象所花費的勞動量比記住在排列順序居中的記憶對象所花費的勞動量約少一倍。根據這個理論,課堂小結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課堂總結教學:可以使一般知識上升為理論,把知識的個體與共性聯系起來,增加廣度,加深了難度并指導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引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知識的精華所在,這有利于我們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引導學生整理、復習、鞏固所學知識,這樣既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又達到深化理解溫故而知新的作用,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同時還可以使教師不斷認真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因此,巧妙的課堂小結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畫龍點睛,不容輕視!
三、課堂小結形式
(一)聯絡圖總結法
化學中一種物質的性質,不僅決定了該物質的用途,往往還是另一種物質的制法。用聯絡圖總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用途及制法,使知識串聯成“一條龍”,這樣運用“由點到線、有線到面、由面到體”的方法幫助學生把新學知識形成系統或納入已有知識的系統中。
(二)列表總結法
表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內容包羅萬象。通過觀察分析,把前后的知識用表歸納、總結、對比,方便記憶理解,尤其對于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區別極有幫助。例如: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系物、同分異構體“四同”概念的理解;結構式、結構簡式書寫;有機反應加成反應、取代反應等反應類型的判斷等。
(三)提問、討論總結法
巴爾扎克認為:“打開一切科學大門的鑰匙都毫無疑問是問號。”把本節內容變成一個個小問題,逐一拋給學生,巧妙地復習本節課內容的同時又引出下一次新課內容,通過學生短時間的討論,不僅打破教的師“唱獨角戲”的局面,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思維,歸納及語言的表達能力。例如水的電離問題:計算下列溶液中水電離出來的氫離子濃度:①PH=2的鹽酸②PH=2的醋酸③PH=12的NaOH④PH=12的氨水⑤PH=2的NH4Cl⑥PH=12的CH3COONa在分析上題的基礎上,對原題進行變形,拓展。變換1:若某溶液中[H+]水=10-1mol/l,則溶液的PH為多少?可能為何種溶液?變換2:若某溶液PH=12,則該溶液中[OH-]水為多少?變換3:計算PH=2的NH4Cl和PH=2的鹽酸中水的電離度的關系。變換4:若溶液的溫度為100℃(KW=10-12),則上述各題又如何解答。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多思、多問,在一系列的討論引申過程中,能使知識連串,問題歸成類,可以設想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新情景,活躍思維,從而實現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激發出豐富創新火花。例如:在原電池新課結束后,我逐一提出問題:原電池是種什么樣的裝置?組成一套簡易原電池裝置需要哪些條件?工作原理又是什么?如果把原電池中的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反過來那又會是什么裝置?它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樣的?和原電池的工作原理一樣嗎?還是有什么不同?這樣將原電池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為下節課做鋪墊。
(四)練習總結法
對于有機化學反應的學習中,物質的化學性質比較多,反應類型易混淆因而方程式的書寫更是讓學生摸不著頭腦。如果學生弄清楚了反應中有機物的斷鍵位置,反應類型的判斷和方程式的書寫就非常輕松了。因此,在學習完新課內容后,我通常選擇一道典型練習題,讓學生動手做,及時幫助學生對化學鍵的斷鍵位置做一個歸納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