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全國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深入推進“四個全面”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機關干部自身,著眼于傳統文化建設,從傳統文化的發展演進、機關干部文化素養的發展歷程、構成因素以及對于機關干部文化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等方面,開展機關干部傳統文化素養的調研研究,恰逢其時,首當其沖,對于進一步提升機關干部文化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機關干部;傳統文化;文化素養;干部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3年3月7日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我們不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這為新形勢下,機關干部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準確領悟和把握傳統文化的精髓,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新形勢下,立足于機關干部自身,著眼于傳統文化建設,開展機關干部傳統文化素養的調研研究,從傳統文化的發展演進、機關干部文化素養的發展歷程、構成因素以及在全國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深入推進“四個全面”的大背景下,對于機關干部文化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等方面, 全面系統梳理和把握機關干部傳統文化素養的現實狀況,恰逢其時,首當其沖,對于進一步剖析機關干部文化素養方面的困境及對策研究具有先導作用。
一、機關干部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傳統文化熱持續升溫。這一方面反映了目前我國民眾要急切了解輝煌燦爛傳統文化的訴求;另一方面也是我國現代化成功發展的一種文化表象,中華民族開始偉大復興的重要標志。機關干部是推進機關工作的主要力量,同時也是宣傳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助推手。因此,在新形勢下,對機關干部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提升機關干部的傳統文化素養具有深遠意義。
(一)豐富傳統文化提升機關干部素養的理論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是關于人生意義、人生價值、人生理想的基本觀點,可以成為人本觀點。李宗桂認為優秀文化傳統應當具備的特征是: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諧統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義的高尚情懷,整體為上的價值取向,愛國主義的民族情懷,團結統一的價值取向,貴和尚中的思維模式,勤勞勇敢的優良品質,自強不息的進取意識,厚德載物的博大胸襟,科學民主的現代精神。可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應該具備鼓舞大家前進、指引中華文化的健康發展方向的能力;具備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等作用;具備歷史繼承性和穩定性及民族文化認同感。因此,中國傳統文化相對于其他文化類型,具有獨特的內容,也有嚴密的體系,還有自己的終極關懷。然而,近代以來,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下,中國傳統社會被打破,喪權辱國、亡國滅種背景下的救亡情結成為近代絕大多數知識分子的心結,以軍事力量為代表的現代科技成為評價文化先進與否的重要標準,部分知識分子喪失文化自信,倡導從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社會習俗、語言文字等方面都效仿西方。這種文化自信的缺失,在當前部分人身上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不過,扎根于衣著飲食、言行舉止等方面的文化規范卻始終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血液中。文化自信的短暫迷失之后,必然是更大范圍內的文化自覺。全面系統地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是百余年來在西方思想沖擊、打倒孔家店等過程之后必然要進行的文化清理工作,也是重新盤整文化家底以實現文化繁榮發展的必要前提。
(二)豐富傳統文化對機關干部素養的積極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以漢民族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民族歷代相沿而又不斷承傳更新的共同認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識、民情習俗、思維特性及價值觀念等。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是其中的璀璨珍珠,而各種傳統技藝則是其中的朵朵奇葩。我們調查了機關干部對傳統傳統文化的態度,60%的機關干部認為“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應以繼承發揚為主”,36%認為“傳統文化有糟粕也有精華,我們接受時要有所揚棄”機關干部應自覺汲取追求理想、心系天下,堅定信仰、執著信念,重民愛民、養民富民的思想精華,提升政治素養;應借鑒先賢崇德向善、反省內求,克己慎獨、躬行踐履,敦厚謙讓、忠恕誠信的優秀品質,提升道德素養;應學習傳統經典,增長才智,任賢使能、善用人才,體會無為而治的奧妙,提升能力素養;應以歷代先賢為榜樣,把黨的群眾路線和“三嚴三實”教育實踐活動要求落到實處,提升作風素養,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本領。
(三)豐富機關干部加強傳統文化修養的時代內涵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指在中華民族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起到積極作用并仍有合理價值,至今亦為社會進步和民族發展提供借鑒意義的那部分文化,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各種思潮相互激蕩,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各種觀念相互碰撞,中西方文化也在不斷對抗、沖突中融合。在這樣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開展機關干部傳統文化素養的研究,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熱點之一。我國有著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而且這些文化也已經深深烙印在民族的價值觀念、思想意識和行為規范中,并滲透到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等各個領域,內化為中國人民的一種性格,深刻影響著機關干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機關干部傳統文化素養面臨的困境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國正在現代化,雖然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展,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開始的。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趨頻繁,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漸漸統一化。當前,機關干部面臨著傳統文化意識淡薄、認識不到位、不清晰、對于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了解不透、學習不深、學習實踐渠道多元化、學習態度大而化之,甚至有的認為“傳統文化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等錯誤認識以及引發的一系列“機關病”等問題。調查發現,機關干部在獲取傳統文化知識的途徑中,“電視、網絡、其他書報雜志”排在第一位,這可能是因為機關干部以自主學習方式為主而且對于網絡接觸較多,再加上網絡資源豐富,“工學矛盾”突出,使得閱讀對獲得知識包括傳統文化知識具有突出的作用,而網絡信息量大、傳遞速度快、互動性強、普及率高等優勢使得信息的獲取較穩快捷。另外,隨著“百家講壇”、“東方講壇”、“文化中國”等精品電視欄目和一大批歷史題材劇目的出現,并以其形象生動、直觀親切的形式,成為機關干部獲取傳統文化知識的重要渠道。但是,機關干部學習傳統文化的渠道多起來了,可是,機關干部踐行傳統文化的經歷越來越少了,加之,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的出現,極大地加快了傳統文化的傳播,同時也帶來了“碎片化”閱讀的危險。
三、對策建議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學發達,人們的文化水準提高,認識能力增強的情況下,越是有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在人們沒有文化愚昧的情況下,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易推廣與傳播的,因為它不具備傳播這種文化的軟件與硬化。
第一,加強閱讀、拓寬視野,學習古人智慧。習近平同志在《領導干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領導干部如果不加強讀書學習,知識就會老化、思想就會僵化、能力就會退化,就難以做好領導工作,就會貽誤黨和人民的事業。加強閱讀是增強機關干部黨性修養、提升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加強閱讀一方面能拓寬機關干部的視野,另一方面也是推進學習型社會的必然要求,機關干部必須要加強閱讀,拓寬視野,尤其要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學習古人智慧,提升工作能力。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很多智慧值得領導者去學習,但應酬過多等問題也制約著機關干部的學習和提升,因此,機關干部應該適當減少不必要的應酬,多增加一些閱讀和思考的時間,讓自己的視野更開闊,讓自己也更加充實和完善。
第二,博采眾長、汲取精髓,傳承優秀傳統。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很多思想和精髓值得機關干部去學習和采納,因此如何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博采眾長、汲取精髓至關重要。比如從儒家思想中學習“禮治、仁治、德治、人治”的思想,吸收其中優秀的領導思想、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將儒家仁愛的精神在工作過程中有所體現;從道家思想中學習“無為無不為”的領導境界,在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上達到進一步提升,既要能向老子借鑒其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在工作中保持謙虛平和的態度,不能太急功近利,也要學習道家的超脫精神,做到面對得失和大起大落的時候能夠“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從法家 “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 的思想中學習領導處世原則,尤其在當今社會學會如何不為人情世故所累也尤為重要;從墨家“兼相愛、交相利”的思想中學習工作方法,提升自己的工作藝術;也可以從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書籍中汲取精髓、博采眾長,感悟歷史的魅力和人生的意義,體會工作的方法和藝術。
第三,發揚傳統、廣泛吸收,提升工作能力。中國傳統文化注重整體綜合、模糊渾沌、直覺頓悟和辯證聯系,而西方文化注重局部分析、嚴密精確和邏輯推理。目前,西方的管理思想和領導思想在國內研究和采用的也較多,而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中汲取營養,可以為機關干部提供豐富的營養,充實機關干部的精神世界,同時,可以在研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工作能力的時候,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海納百川、廣泛吸收,注入新鮮的元素。因此,我們需要發揚傳統、海納百川、廣泛吸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
第四,構建家庭+單位+社會的立體教育模式,營造文化素養提升的良好環境。加強機關干部的傳統文化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是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所單位、一個家庭、一個人所能單獨完成的。在錘煉機關干部傳統文化素養的實踐中,家庭是基礎陣地,尤其是在子女溝通中多引用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在日常生活中,機關干部作為家長往往由“身教”“言教”而率先垂范。單位是主要陣地。機關工作的目的性、組織性和計劃性決定了單位在傳統文化教育中的主角地位。社會教育有氛圍。政府部門、大眾媒體、社會團體、公共部門應該最大可能地為開放相關資源,讓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文化場館、走向文化舞臺、走近經典、親近傳統。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千百年來,它已經融于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飲食建筑、生產生活內容,以及中華民族所特有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倫理道德和行為規范的方方面面。它已經成為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弘揚理想、傳承思想、筑牢精神力量的最深厚源泉,已經成為機關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歷史使命。
作者簡介:
王小茵,女,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機關黨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傳統文化研究。
基金項目: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機關黨校2016年校級課題調研項目“提升機關干部傳統文化素養的調查與思考”(項目編號:SCJD2016DY04)
(作者單位: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機關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