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毅
【摘 要】體育作為一門重要課程,對于擴展學生的運動專業(yè)知識,提升學生的運動水平,增強學生的體質等,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更好的進行體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升該門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成為該門課程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大學體育 課程教學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70
體育是大學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通過引導和督促學生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提升學生對體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另一方面,則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在運動中了解進行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從而使學生樹立終身運動的理念。
在大學階段,由于教育群體所具有的特殊性,大學體育課程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充分認識到大學生群體對于參加體育課程以及進行體育運動的態(tài)度,了解學生的課程學習需要,從而對該門課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進行必要的適當的改革和建設,切實提升學生的課程參與程度,提升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大學生群體而言,他們所面臨的學習內容更為復雜,自身的認知能力和對于課程的要求也比較高,尤其是對于體育課程而言,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單一的運動的形式,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致學生的課程參與程度較低,學習質量較差,影響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如何根據大學生群體的學習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調整和改革,改進教學質量,提升大學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調整和扭轉教師的體育課程教學理念以及學生的學科認知,加深教師和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認識和理解,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體育課程雖然是各個教育階段中必不可少的課程之一,但是在教學的重視程度以及課程數量的設置方面都不盡如人意,學生在進行該門課程的課程學習時,大多也是抱著一種放松或者游戲的心態(tài)來進行學習。這就導致教師在進行體育課程的教學時,教學積極性受到一定的挫敗和消耗,在進行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編排方面,教師也隨之產生了一種消極的教學態(tài)度。這種教學情緒和學習心理對于該階段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和學生的課程學習,也產生的很大程度上的輻射和延續(xù),這就導致教師在進行大學體育課程的課程教學時,對于體育課程的認知不夠深入,習慣于以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來對體育課程進行理解和定義,認為體育課程只不過就是對于學生的緊張的學習心理的一種放松和消遣,教師也習慣于采取較為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忽略了大學體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所擔負的教學使命和責任,影響課程教學質量和有效性的提升。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從自身出發(fā),深刻認識到體育作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引導和督促學生進行有效和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強學生體質,磨煉學生的意志等所具有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大學生而言,體育課程不再是他們所認為的無關緊要的游戲和消遣,而是對于自我運動能力的一種提升,是對意志力的一種鍛造和培養(yǎng),同時通過進行體育鍛煉,還可以以一種合理有效的渠道,排解自身心理上的壓力和不良情緒,對于調節(jié)情緒,保障心理健康,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生活態(tài)度等,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大學體育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應該及時調整和改善自身以及學生們對于體育課程的認識和理解,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課程參與程度,從而更好的進行大學體育課程的有效性教學。
其次,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置上,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fā),精化課程設置,豐富課程內容,提高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中,跑步和傳統(tǒng)的球類訓練幾乎構成了體育課程教學的全部內容,這種單調的運動形式不僅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還會因為高強度的運動形式和教師的強制性教學,而使學生產生厭倦排斥的學習心理,使學生在進行體育課程學習時,產生一種疲憊焦躁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影響課程教學水平的提升。因此在進行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時,教師應該認識到,大學生群體和小學生、中學生群體不同,他們本身所接觸到的體育運動種類和項目較多,對于體育課程教育內容和運動項目的要求也較高。
針對這種教學要求,教師在進行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選擇時,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課程學習需要,體現出大學體育教學的個性化教學特征,科學合理的進行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使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跑步和傳統(tǒng)的球類訓練方面,而是根據時代的發(fā)展和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將更多的體育項目引入課程教學過程中,例如網球、交誼舞、健美操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時能夠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和興趣愛好,自主的進行選擇,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課程參與熱情,同時還會使學生在運動中找到樂趣,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項目,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運動理念,樹立積極運動和終身運動的健康運動理念。
另外,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在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對于體育精神的講解和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從而使學生能夠對體育運動和體育課程有一個更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對于大學體育課程而言,不僅要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而且還要使學生掌握更多的體育專業(yè)理論知識,提升學生體育認知和體育素養(yǎng),使學生把握體育精神的內核,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因此在進行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時,教師應該將體育理論知識和運動知識穿插到課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體育精神。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課程教學。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在課程中向學生播放相關的體育視頻和體育比賽,豐富課程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更加形象生動的課程氛圍里學習體育知識,感受體育的魅力,進而提升大學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體育作為一門重要課程,對于引導大學生進行體育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學習、參與體育鍛煉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課程教學現狀,及時的調整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改進課程教學質量,提升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田世平.簡論高校體育教師素質的培養(yǎng)[J].中國成人教育.2008(01).
[2]蔣建忠.淺談提高大學籃球教學有效性方法與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14).
[3]張泳華.淺談教師在高校體育有效性教學中的主導作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