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瓊
【摘 要】小學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培養(yǎng)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數學教師在小學階段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生活、學習奠定基礎,為此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有必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習興趣 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88
數學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長河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也是以基本數學運算為基礎的,因此在小學階段數學和語文課程一起受到重視,被定為主要學習的科目之一。學生在一二年級學習的是基本識數、認數,數字之間加減、比較運算。但隨著年級的升高,知識面開始拓寬,學習內容開始加深,難度也在逐漸加強,部分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沒有那么強,學起來吃力,開始和其他同學拉開距離,從而認為自己不適合學習數學,進而產生偏科、厭學的現(xiàn)象。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對學校里屢見不鮮的偏科現(xiàn)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決心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課堂效率,杜絕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
教學實踐經驗表明,要想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在課堂上抓緊一切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將學到的新知識理解、消化,再配合課后的練習作業(yè),將當天學到的新內容吸收成為自己的知識。俗話說:“教無定法,貴要得法”。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數學教師要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秒,掌握好課堂教學節(jié)奏和學生的學習進度,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獲得知識,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能夠跟上教師的講課進度,從而提高數學成績,避免偏科現(xiàn)象的發(fā)生。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本論文試從做好課前準備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兩方面進行論述。
一、提高自身素養(yǎng),做好課前準備
精彩的課堂教學與認真?zhèn)湔n過程分不開,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個準則放在課堂教學中也很貼切。要講好一節(jié)課,并不是單單備好課就可以輕松應對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學生學習情況造成了課堂教學的情境是復雜的,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忽略了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反應,只顧自己講課的進度,不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對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根本不了解,這樣的課堂教學無疑是失敗的。因此做好課堂準備是一項很重要、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需要調動教師自身的從教經驗,合理、縝密地安排教學活動,才能算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參考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要考慮到每個學生個體的學習情況,按照三維目標的要求,既要注意“過程與方法”還要在“知識與技能”方面讓學生得到提高,更要注重在這個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就對小學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在有效的時間內,什么樣的方法才能讓學生自己悟到做題方法,總結出題目中蘊含的規(guī)律,這樣學生就會恍然大悟原來學習數學如此有趣,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的目的。
其次,要做好備課工作。很多數學教師在這里存在認識性的誤區(qū),認為備課不需要什么技術含量,從網上下載一個教案背一背,拿到課堂上去講就可以了,這樣做忽視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作用,學生不是聽課的機器,有自己的思維。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反饋情況,這個公式從這一步到那一步到底是怎么推導出來的,有的學生腦子靈敏反應快,有的學生卻需要一個轉彎的時間,這樣不顧學生的主體接受情況,照搬別人教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小學生的腦袋里裝了十萬個為什么,課堂上的回答常常令人啼笑皆非,達不到自己預期的答案,教師在這個時候就要能夠隨機應變,積極引導學生回到數學課堂,繼續(xù)新知識的學習,這些都是在備課過程中就應該考慮到的。經驗豐富的老師會巧妙地處理每個教學突發(fā)狀況,收到自己課前預料到甚至意想不到教學效果,這些是每個數學教師在課堂上都應該努力做到的。
二、營造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如何把這個真理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真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形式科學的一種,不同于語文考查學生的口語交際語言表達能力,數學的研究內容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很多難題套用數學公式以后都可以輕松解開。有一些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找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愿意在探索規(guī)律中求得真理;有的學生比較感性,對他們眼里“冰冷”的數字沒有感覺,正所謂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小學數學教師的任務就是積極尋找合適的方法,讓沒有發(fā)現(xiàn)數學之美的學生找到那扇打開“真理之門”的鑰匙,使學生對學習數學重拾熱情。
首先,要走進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離我們并不遙遠,就在我們的身邊,去商場里買東西付錢要用到基本加減法,稱體重的時候會涉及到重量單位的學習,甚至走路、跑步的時候也會用到長度計數單位,讓學生意識到這一點之后,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與數學其實息息相關,并不是學習數學沒有用,這都是自己現(xiàn)在、以后生活中需要用到的知識,學生有了這個認知之后,對數學課的排斥就會小一點,會自己領悟到如果學不好數學給自己的生活帶來麻煩。
其次,可以借助道具,活躍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不像語文那樣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多的是抽象枯燥的數字與算式,若能在這些符號中抓住學生的眼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每個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自然而然就會提高課堂效率。如在給學生講述“5以內減法”的時候,如果告訴學生“5-3=2”,學生會有疑問到底是為什么?我在小黑板上貼了5只桃子卡片,然后拿去了3只,讓學生數一數還有多少,從而自己得出等于2的答案。通過用日常生活中都會吃到的桃子,生動形象地講解,學生對減法有了直觀的了解,他們的感官受到刺激,大腦思維活躍起來,愿意和老師一起探索數學的未解之謎,學習熱情也會有明顯的提高,課堂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總而言之,學生在小學階段對世界的了解并不深刻,還沒有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作為數學教師要肩負起自己啟迪智慧的責任,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將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做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完美結合,注重課堂效率,讓每個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想要學好數學,愿意參與數學課堂的教學活動,在學習數學中感受知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