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
【摘 要】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增強師生互動的重要形式。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有利于教師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從而更好的提高教學成效。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堂提問 有效性 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28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新的課程改革標準的深入實施,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明確。教師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要順應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切實轉變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通過積極與學生溝通、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和學習需求,采取靈活有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廣泛和深入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得高中數學教學成為一個可循環、可持續的過程。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有效溝通和了解改進教學方式方法,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教學的主要陣地在課堂,因此抓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對提高整體數學教學水平意義重大。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更好實現師生互動,如何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效提問很關鍵。本文作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就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問題與大家開展探討。
一、以明確教學目標為前提
有目標才能根據既定目標的完成情況談效果,目標是效果的前提,是要比照的標準和對象。教學目標是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所圍繞的中心、是目標、是方向、是總指導,在教學中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圍繞教學目標而開展。無論是教學方法的多樣化還是教學手段的現代化,都是為實現整體的教學目標而服務的,有效提問是一種積極的課堂開展形式和促進手段,是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的一種嘗試,自然也要服務于中心,服務于內容,更要服務于總體的教學目標。
只有制定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的目標才能使得課堂提問更有實效。有了明確的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就不僅僅是用問題來豐富形式、活躍氣氛,而是能夠有的放矢,根據既定的目標,結合學生的表現,根據現實的需要,有目的的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問題,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提高針對性,減少隨意性可以說是提高提問實效的必要工作,同時,教師在課堂提問前有了明確的目標,也會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有更為合理的預期,進而激發教師去完善自己的提問方案,讓教師更能靈活自如的控制課堂的整體進展,以實現預期目標。所以,在課堂提問中要堅持明確的目標,圍繞目標和內容而創新,才能出真招、求實效。
二、以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為中心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中占據主體地位,但是在應試教育教學中往往被忽視,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深入,又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加以明確和強調,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該遵循這一點。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組織手段,自然要將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作為中心。
首先,必須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比如,在問題的難度上要適宜,太過簡單的問題,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難度太大的問題,則容易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不僅對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我們的教學成效無益,反而會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更糟糕的是,還會讓學生喪失學習的樂趣。所以,提問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既要做到總體上照顧大多數的學生,還要針對各個不同學習基礎、層次的學生設置一些有針對性的題目,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其次,提問還必須選好問題角度,要符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好的教學要在教師所要教的和學生所希望學的很好的結合起來,找到切入點和契合點。好的問題必然是以符合學習預期為前提的,才能讓學生更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問題的思考和課堂的進度中,所以,教師在準備問題的過程中既要立足教學實際,還要靈活選擇問題的切入角度。比如,要善于運用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加強問題的實用性;要善于把握舊的知識和新的知識之間的融合,加強問題的親切感;要善于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導入,讓問題具有啟發性和靈活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
三、以科學合理、適量適度為準則
要想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其實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同樣的教學目標不同的問題會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問題角度會有不同的結果,不同的先后順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即使是同樣的問題,不同的提問方式也會有不同的結果,對不同的學生而言也會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有些問題是生搬硬套所不能解決的,必須要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進行不斷的摸索和總結,才能有更好的實踐和效果。當然,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也有許多的技巧,是可以在教學中借鑒使用的,其中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必須堅持以科學合理、適量適度為原則。
比如,在提問的數量上就必須要做到適量,既不能太少,問題太少容易讓教學陷入傳統的平鋪直敘,變成老師的獨角戲,回歸到“滿堂灌”模式,就會讓學生缺乏興趣,缺乏參與感,缺乏挑戰。當然也不能太多,太多的問題往往是以犧牲問題的質量為代價的,得不償失,課堂的提問必須要在堅持質量的前提下進行,同時,過多的問題會讓課堂變成“滿堂問”,讓學生疲于應付,產生厭倦心理,同時過多的問題會讓教學陷入主次不清。我們要在追求質量的前提下,追求適當的數量,保持合適的問題密度,同時,這個數量中要照顧到各個學習基礎和層次的學生,不能顧此失彼。只有這樣既能有效的激發各個層次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讓各個層次學生能夠在可能的范圍內消化吸收。
比如,在提問的難度上就要顧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定要既做到面面俱到、統籌兼顧,又做到提高特色鮮明、針對性強,為各個不同學習基礎和層次的學生都要設置適當數量的“跳一跳就能夠到”的目標。比較基礎的提問可以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來回答,有適當難度,側重鞏固提高的提問可以由中等生來回答,難度較大的探索類題目則可以讓優等生來嘗試,在比較明確的基礎上可以有適當的交叉,比如,針對一個大的問題,設置遞進層次的幾個小問題,不同難度的題目也需要為學生預留不同的思考時間。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中采取提問教學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課堂的生動性、互動性,同時,高中數學課堂提問要想更有效、更高效,需要教師進一步明確目標,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