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君
【摘 要】小學是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教學不同于其他時期的教育,小學生就像一張干凈的白紙,他們身上有無限的潛能需要被開發,而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我們要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境里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
【關鍵詞】小學數學 開發式教學 引導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66
小學是學生開始接受系統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都是基礎知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比較好,對學習也很有熱情,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設計生動有趣的課堂,以學生為主體,逐步引導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不僅能愛上數學學習,還能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充分開發潛能,使得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一、激勵引導學生,使學生的大腦得到充分開發
數學是一門思維能力比較強的學科,老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循循善誘,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而不要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
(一)精彩的課堂導入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
精彩的課堂導入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課堂導入可以是一個精彩的小故事,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情景、一首歌或是一個小視頻,課堂導入的目的一是為了給學生一個緩沖過程,讓學生從散漫的課下活動逐漸適應上課的氣氛;二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產生好奇和興趣,最重要的是課堂導入環節要和即將學習的知識有很大的關聯,老師能自然順利的引出課堂學習的內容。比如在學習長方形的面積時,老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知道自己家的房子是多大的嗎?知道自己的房間有多大嗎?知道我們的學校有多大嗎?我們學校的操場有多大嗎?通過這一連串的提問學生心中已經產生疑問,但卻找不到解決方法,然后老師就可以接著提問:那大家知道一本書有多大?我們的課桌有多大嗎?這些物品都和學生關聯比較大,老師可以引領學生用尺子量出一本書的長和寬或是一張課桌的長和寬,然后問學生之前提到的有多大是什么意思,以此引出面積這個概念,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通過一連串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問題來導入即將學習的內容,小學生的學習熱情非常高,對新知識也非常好奇,這便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尊重學生的答案,不要絕對否定,保持學生的童心與想象力
小學生心智發展不成熟,他們需要得到外界的關愛與呵護,需要得到認可和肯定,并且孩子看問題的視角和成人的視角有所不同,老師在提問時要尊重學生的回答,不要拘泥于標準答案,學生的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門的,這是他們自己思維的產物,如果老師直接否決他們的答案,學生就會受到很大的打擊。因此,對于學生的不同答案老師要耐心的詢問引導,要對學生給予鼓勵和肯定,使他們保持自信,然后再根據學生出現的不同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一個自由的學習環境是開發學生潛能的重要因素,在這種環境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思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二、設計有趣課堂,寓教于樂,快樂學習
(一)課堂語言熱情洋溢,用自身情感帶動學生
小學生的天性活潑好動,他們對外界的一切事物都非常感興趣,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一切以學生為主,不能為了課堂進度而過分追求學習效果,應該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想象怎樣的課堂最有利于學生學習。學生的年紀雖小但他們能感受到老師情緒的變化,因此老師不能把自身的消極情緒帶到課堂上來,無論何時只要走進教室就要謹記自己身為人民教師的職責,謹記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我們在講課時的語言一定要生動形象,語氣要緩和溫柔,在講解問題時要有耐心,遇到學生不會的問題可以進行進一步的細致講解,要始終保持耐心,不能在學生面前表現出不耐煩,不能對學生發脾氣,小學生的內心極其脆弱,老師的忽視或是苛責都有可能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謹言慎行。另外,老師要向學生傳輸正能量和積極影響,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到課堂上來,始終面帶笑容為學生講課,語言要幽默風趣,讓學生被老師的情緒感染,充分感受到課堂上的樂趣。
(二)聯系現實生活,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差,因此課本上的知識點老師如果用生硬的專業語言來講解的話,學生很難理解消化,但是小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老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將乏味的數學知識變成有趣的數學故事,或是給所學知識賦予一個現實中的情景。比如,在學習時間時,老師可以設置一個情景,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感受時間的含義。在進行新課之前,老師讓學生每人帶一個表來學校,然后讓學生觀察表面,認識時針分針和秒針,然后讓學生觀察表面上有幾個數字,有幾個大格幾個小格,然后向學生講解時針走一個大格就是一小時,分針走一個小格就是一分鐘,老師讓學生自己轉動鐘表的時針走一個大格,學生會發現時針轉動一個大格分針就要轉動一圈,就是六十分鐘,也就是說一小時等于六十分鐘,而分針轉動一個小格時秒鐘也需要轉動一圈,也就是一分鐘等于六十秒。學生初次接觸時間對一小時一分鐘的具體概念可能不是很清楚,老師可以讓學生發現我們生活中的具體時間。比如,一節課是四十五分鐘,一分鐘比較好數,老師可以讓學生一起數六十個數來感受一分鐘的長度,由此,學生對時間的概念就會比較清楚。
另外,老師還要讓學生區分時間和時刻的區別,幾點幾分是時刻,幾十分鐘是一段時間,還要向學生傳輸時間寶貴的道理,讓學生知道雖然時間無處不在,但是時間非常的珍貴。小學是德育滲透的主要時期,老師在講解課本知識時可以同時進行德育滲透,例如講時間時告誡學生要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時間,不能浪費時間;在講乘除法的計算時,要培養學生養成細心認真地做題習慣以及做完題檢查的習慣,小學是學生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好的習慣能使學生受益終生。因此老師在講課的同時也要注意學生的長遠教育,培養全方位發展的學生。
小學教育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老師的教學方法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老師的教學態度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因此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教育的關鍵任務就是開發學生的潛能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老師要不斷開發研究新型教學方法,為學生的發展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