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虹
【摘 要】閱讀能力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重點培養方面之一。到了中學階段,隨著知識積累的增加,閱讀難度和強度會有所增加,可能一份試卷中就會有好幾篇長篇閱讀。因此,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容小覷。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做題方法和技巧要從小學抓起。
【關鍵詞】小學閱讀 方法技巧 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73
小學是學生漢語學習的基礎階段,其中,閱讀是語文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閱讀能力的正式訓練一般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難度逐漸增加。閱讀主要是考查學生對文章中個別字、詞、句乃至全文的理解能力,是否能夠抓住文章中所要表達的主要意圖,文章所表達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等,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規范的漢語交際能力和語文能力。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精做題,不搞題海戰術
語文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講,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對此,很多教師提倡在做題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大量地要求學生做各種各樣的閱讀題,我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大量做題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壓力,并可能會增長他們的逆反心理,使得他們不能夠真正掌握閱讀題考察的目的和方向。對小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完全應該在快樂學習的氛圍中進行,因為閱讀主要是考驗學生對于漢語書面語的理解能力,領悟能力,并有可能上升到一種情感的高度。因此,題海戰術完全沒有必要。那要怎樣在做題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盡量地讓學生在考試中不失分呢?
首先是教師要會選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閱讀方面有很多參考資料,很多老師不假思索就隨意選擇一些題來給學生做,這是不合適的,也達不到教師既定的教學目的。閱讀題的選擇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度,不宜過難,也不宜過于簡單,太簡單沒有考察的必要性,太難了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選題時教師可以有步驟地根據學生閱讀水平來定題,從簡單的題開始,慢慢地提高難度,讓學生們逐漸嘗到成功的喜悅。其次,閱讀題的選擇盡量具有趣味性。小學生的年紀還較小,自我約束能力較弱,要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并不容易,盡量選擇一些故事性強,趣味性強的文章進行閱讀,既能讓學生們既享受讀文章的樂趣,又能引導學生抓住了做題的方向。比如,可以選取一些贊美母愛的文章,讓學生們充分品味其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文章的深意。
二、抓題型,分類講解
小學閱讀題并不是很難,但很多學生往往會在簡單的題目上失分。他們或許能夠理解文章,但答題思路不夠清晰,語言不夠簡潔,或者是關鍵點不足等等,這些都是扣分點。如果說讓學生們總結一下某篇文章的主要故事情節,卷面只給了兩行空格,對此,有的學生只寫一行,有的學生卻超出了很多,甚至寫三四行,這些答題方式都是不合適的。每個題目所給的分值和位置都是出題者在經過精細考察之后確定的,所以,我們在做閱讀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有固定答案的試題主要是考查學生的知識能力。比如,正確的拼音、漢字的選擇,這是在日常學習中必須掌握的知識。其次,某些句子或段落的作用考查,一般是要求教師給學生總結出幾種易出現的答案,比如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等,這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對于答案的組織,既要簡練,又要完整,學生們通常會寫很多,導致卷面不夠美觀,這就要求老師為他們總結一下答這類題所需要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時間、地點、人物、起因、事情經過、結果等等。這篇文章在什么時間點誰因為什么事發生了什么事,結果是什么。這都要求學生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要在練習中經常提點,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其中的要點。
三、總結失分點,掌握閱讀技巧
許多學生抱怨做閱讀題難,不會做,每次考試老師可能會串講一遍,有些學生在課堂沒有注意,還沒等弄明白知識點就已經完全跳過了。當下市面上存在的許多相關習題集都有課后答案,學生們雖然做了,但很多時候并沒有掌握其中的要領,甚至是照抄答案。其實學生們每次考試失分的地方有很多共同點,有時候是沒有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要領。
在每次考試后,教師都可以從中總結出學生們的失分點,在課上的時候加以重點講解,待下次考試時加以查驗。每次考試的知識點教師可以記錄下學生們閱讀的短板和進步,及時地總結方法技巧,給學生們灌輸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比如在修辭手法的掌握方面,擬人手法是怎樣使用的,擬人與比喻有什么區別等。這樣的問題會引導學生繼續思考,當學生不明白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集中地講解一些關于擬人的知識,并進行專項練習。對于文章的結構安排,是總分、總分總、還是分總?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進行的?這類問題的答案都是既定的。小學生對于這些知識的接受能力都很強,這就需要老師們及時地對某些知識進行專項練習或集中練習,讓學生們吃透每個知識點。對于主觀的感悟題,一般是考查學生對這篇文章的深刻領悟,即該文章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自己有什么樣的啟發等,這些知識沒有固定答案,但要言之合理,有根有據。
四、快樂閱讀,在閱讀中提升
閱讀題是綜合考察學生理解程度的模塊,能夠讀懂文章是一個方面,會不會做題又是另一個方面。閱讀題有的時候容易得分,但在某些方面也比較容易失分。首先學生們能否讀懂,能否抓住其中的中心思想,是一個基本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們多閱讀,多看書,當然閱讀題也要做,但是要精做,不能粗。為此,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安排,調整好學生的閱讀時間,可以是課前課后,也可以是課上,教師每周都可以安排一節課的時間來給學生們進行閱讀練習。比如,一節40分鐘的課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安排20分鐘閱讀一篇文章,20分鐘自由賞析,期間,學生們可以自由問答,也可以自主領悟。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機,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幫助總結文章大意,或是歸納這篇文章都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有什么樣的作用等。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們自由討論,不作硬性要求,讓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享受閱讀的樂趣,既增長了知識,又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做題技巧。
另外,教師還要做好和家長間的溝通,讓家長有意識地鍛煉孩子們的閱讀能力,開闊視野,引導學生學會精讀以及快速瀏覽。多數孩子在掌握可一定漢字以后,就開始迅速地“吃書”,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對于名著則需要我們細細地讀,家長們可以引導學生科學地進行課外閱讀,鍛煉孩子的閱讀能力。
總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有一定方法和技巧的,教師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安排,不斷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