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樂樂
摘 要:在強調以人為本,不斷提升企業“軟實力”的今天,優良的企業文化無疑成為了企業發展的潛在推動力,受到了眾多企業管理者的追捧。在全球性經濟危機,國內企業經營發展普遍遭遇瓶頸期的新形勢下,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企業生產經營及人才等方面競爭不斷加劇的今天,企業文化建設更成為了企業蓬勃發展的興奮劑,值得當代企業去下一番功夫探索出符合自身實際需求的企業文化建設之路。
關鍵詞:大型企業;企業文化建設;思路及方法
1當代企業大力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和意義
現階段,我國經濟正處于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市場發生了重大變化,企業必須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是員工行為的指導思想。現代企業里的員工,已不僅僅只想通過勞動從企業中獲得相應的經濟回報,他們還需要被社會和企業認可,并有一種個人的成就感和歸屬感。讓員工們認識到企業是自己的企業,這就是好的企業文化產生出來的積極作用。企業文化是企業干部職工認可和共有的企業核心價值,它規劃了員工基本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并漸漸將其演變成一種習以為常的規則。而且這種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還能在新老主管交替、新老員工交替過程中具有延續性和保持性,這樣的企業文化能使企業真正立于不敗之地。
早在企業這一經濟組織形態誕生之時,就存在企業文化。但是,人們對這一文化現象的認識和研究,則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并倡導企業文化理論的是美國的管理學者。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經濟長期陷于停滯狀態,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其產品大量沖擊和占領美國曾居于優勢的市場領域。這一嚴峻的挑戰引起美國各界的震驚和深刻反思。經過多方面的比較研究,美國學者發現成功的企業管理是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日本的企業管理方法中有不少是為美國企業界所忽視的,其根本差異表現在,美國企業注重管理的硬件方面,強調理性的科學管理。日本企業則不但重視“硬”管理,更注重“軟”管理,即注重企業中的文化因素,注重全體干部職工共有的價值觀念,注重強化職工對本企業的向心力,注重企業中的人際關系。比較的結果使美國學者認識到,文化是企業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對于企業的成功與否具有深刻的影響作用。美國關于企業文化的研究引起日本企業界和理論界的強烈反響,并相繼波及其他國家,由此興起一股世界范圍的企業文化熱潮。
目前,企業文化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均得到了長足發展。企業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尋求更科學、更系統、更完整的管理體系。企業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業組織結構和管理機制,筆者認為,當代企業要保持平穩和持續發展,必須開發具有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
2當代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的誤區
2.1容易犯形式主義錯誤
一些企業看到別的企業搞企業文化發展了,就跟著效仿,誤認為企業文化就是創造特色環境,在沒有充分考慮客觀情況、自身特點,決策層缺乏統一認識的情況下,盲目導入CI系統。雖然外觀統一色調、統一標識,服裝款式協調一致,但對企業的理念不能真正達成共識,使企業文化流于形式。
2.2對企業文化的活動載體定位不清晰
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把內部開展的文體活動當成企業文化,熱衷于活動的轟轟烈烈,并將其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硬性指標來完成;還有的企業把以前開展的一些文體活動都歸納為企業文化,在開展企業文化建設中并沒有搞明白企業文化的基本內涵。
2.3提出的口號實踐性較差
在一些企業,門口、走廊到處是標語口號,職工每天唱廠歌,而管理思想另行一套。有的企業總講“以人為本”,但采取什么辦法手段真正體現以人為本,起到凝聚、激勵員工的作用,領導者卻沒有深刻的研究和實踐。
2.4盲目沿襲傳統的企業文化建設模式
部分企業管理者認為,企業文化就是制定和執行企業的規章制度,就是職工的文明禮貌、道德風范、企業的知名度等,把企業文化看成一旦形成就長此永久不變的信條。
3當代企業文化建設的科學途徑
3.1企業領導者必須成為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
企業文化從某種特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企業家”文化,因為企業是由領導者進行管理的,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者的決心和行動。企業領導者應當帶頭學習企業文化知識,對企業文化的內涵要有深刻的認識,對建設本企業文化有獨到的見解,對本企業發展有長遠的戰略思考。要親自參與文化理念的提煉,指導企業文化各個系統的設計,提出具有個性化的觀點。通過長遠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藝術,感染和影響職工發揮最大的潛力,推動企業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3.2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與企業管理相互融合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并不意味著拋開制度管理。沒有較完善的規章制度,企業就無法進行有效的生產和經營活動。但是,無論規章制度多么完善,不可能包羅企業的一切活動,能從根本上規范每一個職工的行為意識。而企業文化則是一種無形的文化上的約束力量,成為一種規范和理念,彌補了規章制度的不足。企業文化對管理的現實指導意義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質,豐富文化管理的內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導向作用。企業文化的優勢在于:可以增強企業的內聚力,加強職工的自我控制;能激勵職工工作激情,提高生產效率,成為創業動力;有助于提高企業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際關系,產生極大的協同力;有利于樹立企業形象,提高企業聲譽,增大企業影響。通過文化對管理的先導作用,能夠實現職工與企業的共同目標,不斷提高企業品位,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3.3企業文化必須得到企業全員的認同
要增強內部凝聚力和外部競爭力,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必須使職工形成統一的理念,并且貫徹落實。通過在職培訓等形式,增強職工對企業文化系統的認識,讓職工人參與在其中,從要求我這樣做轉化為我應當這樣做,才能按照企業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導個人行為,使之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
3.4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長期建設和不斷創新
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長期性,在于它伴隨著企業建設和發展的全過程,要使文化理念化為職工的自覺行為,必須有長期作戰的準備。企業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業家和員工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去營造、培養和發展。
(作者單位:南能源義煤公司常村煤礦黨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