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瓦普尺
摘 要:學校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數學課堂應是充滿創新性的課堂;數學創新教育主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在數學問題的探索中有新的發現,在數學方法上有所創新,在思維層次上有新的提高。要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敢于奇思妙想,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和發現新問題,培養其創新品質。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創新教學
一、初中數學課堂創新性教學的基本要求
1.課堂氣氛
(1)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現教學目的的關鍵要素。因此,教師對待學生要做到:微笑和點頭,專心聽他講。“微笑”,表示友好、親密的關系,是一種“我喜歡你”的表現;“點頭”表示贊許與接納,使學生倍增勇氣,積極思考;“專心聽他講”是指通過集中精神傾聽學生意見來鼓勵他們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體現著教師對學生意見的重視與尊重。
(2)引導學生能容忍別人的不同意見,接納他人的觀點,形成既充滿競爭又愉快合作的氛圍。
(3)課堂上要保持“動中有節,亂中有序”的狀態,既不太放任,也不過于嚴肅。要引導學生有正確的思維方向,要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課堂氛圍。
2.教師態度
(1)要始終把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為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核心。無論是班級小組活動,還是個別活動,都要鼓勵全體學生參與思考、討論、評價,從而培養學生的參與感、責任感。
(2)要特別重視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與興趣。課上問題和課外作業都應針對不同學生因人而異,做出必要的“彈性設計”,提出“彈性要求”,并尊重學生的選擇,鼓勵他們從事獨立學習。
(3)重視學生提出的意見,樂于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對在思考、提問、回答問題過程中的學生,應提供“無批判性氣氛”,準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作出決定。同時,對學生的看法要暫緩評價與批判。當需要對學生意見進行評估時,應由師生共同進行,即給予學生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任的機會。
3.教學技巧
(1)教法要因人、因課、因時、因地而多變,尤其是必須反對“滿堂灌”、“傳送帶”式的教法,要給學生盡量多的自由時間去激發與運用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
(2)課堂提問要多用一些開放性的、沒有單一答案的問題,題目和答案均不必完全局限于教材,但必須以學生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問題要有多樣化的類型,除常用的陳述型之外,多采用列舉型、比較型、組合型、想像型、類推型、剔除型等。要由易及難逐層提問,并要對學生不完整的答案作進一步探討。問題提出后要允許學生有時間思考,不要害怕沉默,必要時可提供一些激發性情境,靈活運用各種教學媒體,誘發他們的創造力。
(3)課堂教學中,除了通過教師的講、問,學生的思、答之外,還可以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的“腦力激蕩(Brain strorming)會議”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一個學生產生一個構想,不但引發了自己的創造力,而巨也同時引起別人的想像,產生一連串連鎖反應。在腦力激蕩的過程中,大家彼此接納,沒有壓迫感,沒有挫折感,因而這種方法的效果非常好。
(4) 學生表達自己新穎、獨特想法的渠道不應僅限于語言、文字,教師還應允許和鼓勵學生利用繪畫、音樂、手工、肢體運動等多種渠道,以喜聞樂見的或間所未聞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思維產品。表達方式的獨特性與思維方式、思維成果的獨特性一樣,都是學生創造力的表現。
二、初中數學教學如何體現創新性教學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學校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在學校實施創新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目前,我國基礎教育正在開展廣泛的教學改革探索。許多研究者指出,實施素質教育,要變傳統教學為“創新性教學”,在進行教學內容改革的同時必須進行教與學的改革。因此,基礎教育教師必須掌握和善于運用創新性教學藝術。
1.在數學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指導教學
教學活動是一種實踐,這種實踐必須讓學生有廣泛的興趣,教師必須明確怎樣教,怎樣引導和鼓勵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接受新東西。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以傳授課本知識為主的特點決定了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中心地位。新的教學觀念認為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主要靠學習者自己領悟和實踐得來,而不是單靠教師的傳授與灌輸。
2.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重視求異思維
創新性教學反對形式化,體現在重視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上。從教師方面來講,教師在設計教學情景、揭示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應盡量采用新奇、獨特的方式。
三、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全方位、多途徑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的中心環節是課堂教學,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優化教學過程,激起學生的創新思維。
1.在知識傳授中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知識為能力奠定基礎,要想激起創新思維,培養能力,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否則,創新就失出了基礎,學生的創造欲望即使被激發出來也難以上升為真正的創新能力,只能停留在很低的水準上。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應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把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方法、觀點或態度進行定向遷移,誘發創新思維。
2.在改進數學教法中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能讓學生順利解決新的問題,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識,并把這些知識廣泛遷移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習獲得順利完成。要培養創新思維,就要變范式教學為創新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索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
現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在全國展開,如何探索一條適合當地學生主動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教學方式,成為中學數學教師面臨的主要課題。創新性教學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精髓,是一種在主體教育理論指導下,運用認識論心理學原理,從教學過程自身的規律出發,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為主要目標,具有靈活性,敏捷性、獨創性和開放性的教學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大膽創新,不斷探索和完善創新能力培養的模式,使我們的教育事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李薈.初中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3)23.
[2]張翠玲.淺談初中數學創新學習問題教學的有效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旬刊,2015(5):124-125.
(作者單位: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