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苒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河南·鄭州 450052;
鄭州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河南·鄭州 450052)
摘 要 本文基于醫學高等教育和社會人文科學的理論研究,通過對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諸多實習醫生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基本情況做出調研,分析出當前實習醫生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的現實狀況,探討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和職業道德教育對緩解目前緊張醫患關系的重要性。為高校培育具有高文化道德修養的全面優秀醫療人才構筑理論基礎和創新平臺。
關鍵詞 高等教育 職業道德 人文素養 醫患關系 實習生
中圖分類號:R1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1.019
On College Interns'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Humanistic Quality Statu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YAN Ra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52;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5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social human sciences, the humanities by many intern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basic conditions to mak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researc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interns humane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of reality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medical students' humanities quality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to ease the current tens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strengthened. Universities have a high cultur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ity outstanding medical personnel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basis and innovative platform.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thics; humanities;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nterns
0 引言
人文素養在社會科學領域具有重要的學術地位,并被廣泛應用于醫學教育的各個方面,職業道德則是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素養與品質。隨著醫學學科的發展和我國醫療大環境的不斷變化與完善,不但要求醫務工作者在從事醫療事業時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求他們具備較強的溝通交流能力。實習階段是醫學生向一名醫生轉變的過渡階段,是人文素質形成與職業精神樹立和鞏固的時期,也是最佳結合實踐的教育引導時期。培育具有極高文化道德修養和優秀人文素質的創新型醫療人才直接關系到我國人民的健康福祉和醫療事業的持續穩步發展,因此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本文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4年實習生為調查對象,隨機抽取120名實習生發放調查問卷,回收問卷114份,有效問卷102份,所得數據用EXCEL2007進行處理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 實習生對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的了解和關注程度
從調查數據分析可以得出,平時對醫師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關注的實習生占調查總人數的61.76%,有時關注的占總人數的32.35%,很少關注的占3.92%,不關注的占1.96%。在人文素養方面,有59.80%的被調查者認為醫生提高自身文化底蘊和社會學常識對救治患者幫助很大,31.37%的被調查者認為幫助比較大,8.82%的被調查者認為有很小的幫助作用,0.00%的被調查者認為沒有幫助。在我院實習生對目前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和人文素養的總評價中,認為體現優良的占總調查人數的14.71%,認為體現比較好的占38.24%,認為體現一般的占46.08%,認為基本無體現的占0.98%。
2.2 實習生職業道德的基本情況
(1)實習生在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方面的自我評價。通過調查,我院實習生在醫院實習和工作中,有26.47%的被調查者認為在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方面做得非常好,能時刻為病人著想,能做到治療上的幫助與心理上的安慰相結合,有56.86%的被調查者認為做到比較好,有16.67的被調查者認為做得不盡如人意。
(2)實習生在廉潔自律、恪守醫德方面的自我評價。調查顯示,有41.18%的被調查者認為在廉潔自律、恪守醫德方面做得非常滿意,能嚴格自律,嚴格遵守科室對實習生的相關規定,無遲到、早退、無故脫崗現象,有51.96%的被調查者認為做得比較好,認為做到一般的占5.88%,0.98%的學生認為不太好,不能遵守科室對實習生的相關規定,常有遲到、早退、無故脫崗現象。
(3)實習生在優質服務、醫患和諧方面的自我評價。調查結果顯示,有42.16%的被調查者認為在優質服務、醫患和諧方面做得非常好,能做到舉止端莊,語言文明,態度和諧,經常同情、關心和體貼病人,能發揚大醫精誠理念和人道主義精神。有50%的被調查實習生認為做得比較好,有5.88%的被調查者認為只能做到一般,有1.96%的被調查者認為做得還不太好。
(4)實習生在嚴謹求實、盡職盡責方面的自我評價。在被調查的實習生當中,有39.22%的被調查者認為在嚴謹求實、盡職盡責方面做得非常好,能做到態度嚴謹、精益求精、誠實守信,勤學好問、慎思勤勉,努力鉆研業務,提高專業修養,認為做得比較好的占50.00%,認為做得一般的占8.82%,認為做得不太好的占1.96%。
(5)實習生在樂于奉獻、熱心公益方面的自我評價。調查結果顯示,有33.33%的被調查實習生認為在樂于奉獻、熱心公益方面做得非常好,能熱心為患者解決實際困難,在能力范圍內做到讓患者滿意,家屬放心,能積極參與愛心公益活動,認為在該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占44.12%,認為做得一般的占19.61%,認為不太好,從不參與愛心公益活動的占2.94%。
3 實習生職業道德人文素養的現狀特點
在繁瑣的臨床醫療工作環境里,對初到臨床、業務生疏的實習生會感到壓力很大,所以他們往往會忽視職業道德和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就本次調查結果來看,有超過半數的實習生認為在繁忙的醫療工作中增加醫生職業道德和人文關懷對構筑良好醫患關系有非常大的幫助,這說明目前實習生對醫學人文素養有著一定的認知和認可度,在思想意識上體現出一定的先進性和開放性,在觀念層面上已經超出了一些臨床執業醫師。
有超過半數的實習生對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重要性有著足夠的認識,但是在職業道德實際體現和人文素養綜合評價方面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被調查者能夠達到良好的標準,說明思想意識和行為表現之間存在差異,但總體在向積極的方向發展。原因可能在于職業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質培養進入醫學校園比較晚,實習生不能將理論知識很好地應用到實踐,實習機構對此方面監管不夠完善,實習生的自律性不夠強等。
4 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對走出醫患關系困境的影響因素
4.1 道德因素
每個人都有被禮貌對待和被尊重的權利和需要。尊重病人的選擇,保證病人的生活質量,時刻把病人的利益擺在首位,是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為患者提供好醫療服務的基礎。醫師在尊重、嚴謹、禮貌、奉獻等道德原則下救治病人,是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應享有的權利。不遵守職業道德也就是侵犯了患者的權利,是造成醫患關系困境的首要因素。因此,要改善醫患雙方不和諧的局面,首先要在職業道德層面上嚴格要求,給醫患之間創造一個互相尊重的環境。
4.2 情感因素
中華民族是一個很講究禮節和情感的民族,與人打交道就更離不開人情二字。根據醫學心理學理論,人渴望受到愛護和關心是一種心理需要,如果這種需要匱乏,則容易進入一種低落抑郁的狀態。情感因素是人文素養對醫患關系影響中的重要因素,患者在遭受疾病折磨、精神打擊、經濟壓力、家庭關系等多方面磨難時,更加需要他人尤其是醫務工作者在自己身上傾注更多的關懷和安慰。這就需要醫務工作者有著極高的人文素養和交際能力,抓住患者和患者家屬的心理特點,用情感和仁愛呵護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4.3 認同因素
目前醫生與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的相處類型有三種:一種是主動被動型,這種類型就是醫生說一不二,病人處于相對被動和從屬的地位:第二種是引導參與型,也是目前大多數臨床大夫所采用的類型,相對第一種類型這種方式更加能讓患者接受,但容易引起價值觀的沖突;第三種是共同參與型,是目前所倡導的一種類型,醫生與病人攜手共渡難關,這種方式需要患者有較高的認知水平。所以認同因素也是消除醫患矛盾的重要因素,只有病人了解疾病,認可醫生,才可以讓病人與醫生站在同一戰線共同對抗病魔。
4.4 溝通因素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最基本形式,也是影響醫患關系的關鍵因素。溝通技巧主要從溝通的態度,溝通的方法,溝通的內容,溝通的效果這四個大方面來衡量。溝通態度做到主動,熱情,誠懇,耐心,理解患者,能讓患者感受到醫師是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溝通方法可以做到耐心細致,用詞準確,在充分了解患者和患者家屬的心理狀態下,做到更充分更準確的交流溝通。對溝通內容,要做到規范,詳實,讓患者真切感到對醫師的一種信任感和安全感。溝通的效果是檢驗溝通技巧的最終標準,也就是通過交流,贏得患者及患者家屬的充分理解和認同,幫助患者克服恐懼與疑慮,溝通效果越好,患者的意見就少。
5 結論與建議
大部分實習醫生對提高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表示關注并在思想上認識到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是救助病患、創建良好醫療環境的助力因素,認為目前醫務人員在遵守醫德醫風和體現人文關懷還存在諸多不足,有著很大的上升空間。要解決醫患關系緊張問題,首先還要從醫務工作者自身做起,即更加嚴格地恪守職業道德規范,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講究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的技巧,傳播一定的醫療科普知識,給患者適宜的人文關懷,同時了解相關法律常識,學會保護自身的權利,促進醫療事業的健康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2014年鄭州大學研究生自主創新重點項目;項目名稱:實習醫生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對醫患關系影響的調研——以鄭州大學第一附為例;項目批準號:14YD00601Z
參考文獻
[1] 彭麗等.我國醫學人文教育的現狀與思考[D].西北醫學教育,2009.5.
[2] 祝鴻程等.醫學人文精神早期培養的思考與啟示[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1.3.
[3] 張云飛等.從傳統醫德到現代醫學職業精神——中國傳統醫德的現代轉化[J].醫學與哲學,2011.6.
[4] 王岳等.感悟醫學人文[J].中國醫院院長,2010.
[5] 程子軍.完善醫學生職業道德培養教育途徑[J].醫學與哲學,2015.11.
[6] 張洪江.“敬畏生命”倫理視域下的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