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
摘 要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生產服務一線的高技能人才,高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衡量其是否具有職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要想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立足,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本文結合高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了目前在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上存在的問題,從“三維度”的角度對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提出了要求,即要豐富文化素質、夯實專業知識水平和樹立終身學習觀念。
關鍵詞 高職學生 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維度”
中圖分類號:R717.3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1.083
On Developi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from ?"Three Degrees"
CHEN Qian
(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00)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s develop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serving production line, capac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is a measure of whether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hav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 order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society based, sustainable vocational students Training capacity development imperative. Combined with the capac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apacity-build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perspective on the cultu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proposed requirement that to enrich the cultural quality, consolidate the level of expertise and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Key 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three degrees"
1 高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可持續發展的正式提出源于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的《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其實質就是實現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人的發展則是根本。這一概念已由最初的經濟領域向社會、文化、自然等各方面延伸,在教育領域也經常會用到。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指的就是在大學階段和以后的職業生涯中,能夠將現有的各種知識和能力不斷地進行完善,使身心協調有序地發展,并按照人和社會的發展規律,有意識地調整提升個體素質,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的同時也適應社會的需求,在持續和諧的發展中,真正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在高等職業教育方面,可持續發展能力對高職學生也有著深刻意義。高等職業教育不僅是職業教育,更是高等教育。它不僅要培養能夠滿足社會生產和服務一線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還要培養具有實踐、創新等綜合素質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等職業教育要將“高等”和“職業”結合起來,培養方式既要高于中等職業學校,又要有別于普通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知識教育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和方法,不斷發展潛能,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主動更新知識和技能,實現綜合能力的長足發展。
現代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更新越來越快,這一切都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一門技術固然能成為謀生手段,但要想在知識經濟的大潮中不被淘汰,自身能力的凸顯尤為重要。對于高職學生來說,重點就在于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發展。任何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都不可能一成不變,現有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只能滿足于一時,要想立足于社會,就必須接受新知識,學習新技能,努力提升,在不斷的獲得和更新中實現可持續能力的發展。
作為從事高職教育的工作者,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觀念必須有一個全面的轉變,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將來工作所需的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重視學生的長遠發展,讓學生能面對未來的職業生涯,靈活適應崗位和職業的變化,從而實現高職學生可持續能力的發展。
2 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目前的現狀卻是,高職畢業生雖然從事著生產服務一線的工作,但是在崗工作情況并不夠理想,大多數學生面對就業層次不高,工作比較艱苦,待遇偏低的現狀,普遍不能正確分析和評價自我,造成工作不安心,敬業精神缺乏,目標不夠明確,從而盲目頻繁地跳槽。而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在當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過于強調就業率,忽視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造成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究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分析:
2.1 高職學生人才培養目標的偏離
近些年,“畢業就等于失業”的說法流傳甚廣,本科院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也愈發嚴峻。這就導致了大多數高職院校一味地追求就業率,在人才培養方面以獲得崗位技能為主要目標,過分地強調崗位技能知識的學習。這樣做雖然能針對性地為社會培養專業人才,可是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一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被逐步壓縮甚至于削減。職業教育不是就業教育,高職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要具備必需的專業知識,更應該具備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多種綜合能力,同時還要具備面向未來職業生涯的能力。崗位技能的重點強化雖然能較好地提高就業率,但其他綜合能力的缺失,導致學生在短短三年高職教育中很難做到專業技能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共同發展,給高職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2.2 校企合作模式中人才培養的偏功利化
校企合作模式是職業教育中探索出來的一條新道路,學校和企業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培養社會所需要的技能性人才,讓學生的在校所學和企業實踐能有機結合,資源共享,達到學校和企業的雙贏。校企合作模式雖然成果顯著,但這種模式也容易出現弊端。一方面,在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中,學校教育偏應用,側重的是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學生的理論功底和專業知識背景,多是針對某類企業或者某類行業進行大量實踐訓練,解決了企業或行業的特殊崗位問題,卻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中兼顧更多的是企業利益,學生被大量地用作廉價勞動力,不僅就業層次不高,更缺乏職業培訓和長遠規劃,在技術重復中難以實現學生可持續能力的發展。
3 從“三維度”論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不僅滿足了社會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同時也給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最切實的是實現了高職學生的自我及事業的成功。從這個角度來說,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實現其職業生涯的發展,這一點又與職業生涯規劃有著一致的目標。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可以從職業發展的長度,職業適應的寬度和職業成長的高度三方面衡量,在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上,我們同樣可以從“長度、寬度、高度”三維度來入手,采取以下策略:
3.1 注重文化素質教育,提升職業發展的長度
高職教育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在“實用為主”思想的指導下,一味追求就業率,理論課程設置不合理,與專業崗位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課程課時過多。教育既要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更要注重其人文素質的養成。專業知識的獲得只是從滿足生存需要的角度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事,文化素質的培養則是從終身發展的角度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兩者都不可偏廢。因此,高職院校應該要重視文化素質教育,優化課程設置并在教學中付諸實踐。除了專業課程,還應當給高職學生適當增加人文社科類和思想教育類的課程。不僅能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豐富和完善知識結構,還能提升他們的理論修養和道德修養,潛移默化地培養其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良好的品行,達到“教書”和“育人”的結合,為學生工作后的自我提高和可持續能力發展打下基礎,從而實現其職業生涯的提升。
3.2 堅持專業化育人,拓展職業遷移的寬度
從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角度看,高職院校學生所具備的能力應該是全方位的綜合體系,創新能力、思維能力、適應能力的重要性都不可忽視,專業知識能力則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職業教育的本質目標就是要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特別是職業能力素質。高職院校要以職業崗位需要為依據,以能力培養為中心,同時兼顧未來發展的趨勢,在此基礎上構建學生知識能力體系,幫助學生走出校門后能夠更好地就業和工作。因此,高職院校就應該從職業教育的專業性、技能性和職業性著手,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變為積極、主動、有創造性的學習,使學生在獲得牢固專業知識的同時將其轉化為技術,甚至是相關職業上的創新創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發掘并慢慢逐漸拓展其潛在的能力,從而適應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真正拓展職業生涯的寬度。
3.3 培養終身學習的觀念,延長職業成長的高度
高職教育是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技巧傳授的教育,但是我們也必須認清,現如今僅僅靠掌握一門固定的職業技能難以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足的,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已經由原有的“專”轉為“精”,并慢慢趨向于“全”。因此,在高職教育中,我們相應地也應該將培養目標擴展到學生的整個職業生涯,同時也要讓學生認識到,走出校門并不意味著教育的終結,未來的職業發展需要無數個這樣的階段性學習,這就對高職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終身學習。在新知識斷膨脹與更新的時代,高職院校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樹立其終生學習的觀念,讓學生在走出校門后能通過自我學習,不斷完善和更新知識結構,積極挖掘自身的潛能,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社會,同時也能兼顧到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使之能夠適應將來可能出現的崗位或職業遷移的需要,這樣才能在職業發展道路上處于不敗的地位。
在經濟、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由于教育結構的原因,高職學生面臨的競爭態勢尤其嚴峻,專業技能已經不再是其找工作的敲門磚,要想在優勝劣汰的現代社會立足甚至獲得長遠發展,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尤為重要。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是個人素質的不斷提升的過程,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和高職教師擯棄“一刀切”的教育手段,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把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未來可持續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結構,夯實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樹立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以點帶面,變單向的知識傳授為完整的職業能力的培養,使我們的學生成為具備社會生存能力,更具有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新時代的高技能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徐冬.談高職教育畢業生可持續就業能力的提升[J].教育與職業,2006(7).
[2] 楊漢東.論職業教育對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J].繼續教育,2005(6).
[3] 徐瓊霞.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的策略探析[J].中國與教學,2005(11).
[4] 方華.基于可持續發展的高職學生職業素質養成[J].現代教育管理,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