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興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由于基礎差,缺乏學習的主動性,進而影響新知識的消化吸收,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這種現象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提高亟待解決!
【關鍵詞】了解真實的學生;順暢師生關系;欣賞學生;換位思考;激勵;新課標;主體作用
一、對癥下藥,因材施教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個學生都好似一把神秘的鎖,需要老師仔細發現開啟他們的獨特鑰匙,而作為特殊群體—后進生,因為缺乏學習興趣與方法,似乎平添了尋找這把開啟他們這把鑰匙的難度。不過只要用心也能夠找到的,需要你耐心的了解每個人的學習習慣,建立屬于他們的“病例”比如可以將上課表現,作業情況,平時成績考試成績等情況做對比統計,必要時要與班主任聯系已形成學生更為全面的認識,進而對癥下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眾所周知,目前教育面臨的困境是教師用過去的方法教未來的學生。大部分教師用傳統的方法和思想,即:亦較為中心,學圍繞著教轉,教師就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宰,在這種形勢之下,長期以往,學生就會失去政治學習的興趣,更不會解決實際問題,只能是上課時的沉默寡言了。
二、親其師信其道構建順暢師生關系
古語說親其師,信其道,只有給人足夠的信任才能為下一步的更好溝通打下堅實基礎,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不能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位置上,因為這樣就形成了與學生對立的局面,這將為學習中與后進生溝通埋下隱患!所以教師必須換位思考,以身作則,平等待人,尊重和信任每一個學生,這樣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就會滲透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開始對教師心生敬意,以至于喜歡上教師,愿意接受教師,學生就會增加對教師信任,這就會使課堂氛圍更融洽,這就為調動后進生課堂參與打下良好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離不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首先要轉化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專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首席”。
三、轉變角度使學生發現真實的自己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擔當著什么樣的角色呢?大部分教師還是教學活動的主導,一節課上完留給學生們的最最深印象就是教師的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可是教師在充分展現其高超的專業能力的同時卻忽視學生能夠掌握,吸收多少知識,這樣學生就會越來越被動,以至于失去學習的興趣。我覺得教師應該充分的相信學生的潛力,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做到:第一,打造更有意思的課堂。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和事例,友誼要善于將熱點痛相關教材理論有機結合起來,變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第二,調動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鼓勵在大家面前談自己遇到的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讓大家共同討論研究,從教知識的學習中尋找解決方法,充分電動學生的手、眼、腦、耳、口,培養他們主人翁意識,激發每個人的潛能。
四、新課標,新教材新教法
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首先教與學必須實現良性互動,教師不是表演,學生更不能是觀眾。所以成功的教學活動必須要有學生的積極參與,要有學生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是課堂氣氛變得生動、和諧、活躍。學生在學習哲學生活內容的時候,可以將自己生變動事情用哲學道理重新詮釋,即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有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學生是學習主體,必須重視學生學習到體驗和感悟,感悟是學生主題對外部只是、信息的深層內化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之下能自由開放地獨立自主學習,在課堂學習生活過程中學會感悟,既提高政治課參與熱情,也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新課標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從充滿了價值和意義的人的現實生活出發,充分挖掘教學活動的人文關懷與生活價值的意義,使教學活動回到人自身,回到人的現實生活世界,例如在學習文化生活中出現了令人擔憂的一面這個知識的時候,其目的不是簡單的讓學生記憶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更主要的是要學生增強是非觀念,提高辨別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讓每個學生意識到凈化文化環境人人有責!
五、多管齊下激發學生興趣
面對教學過程中一些對政治課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學態度的學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多操去一些靈活的教學活動,機器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由被動的知識學子這拜你為主動參與這。這樣,學生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復習了很多內動,他們的思維產生了很多的跨越,分析和綜合能力的道理很大的提高。第一,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第二,展開小組協作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第三,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構建學生主體地位。第四,讓學生變成會學習的人。學生首先應該會看書,只有真正看懂看透教材,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學生應該會提問。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這樣就會解決面對題目核材料無從下手的狀況,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確立新的師生觀和教學觀念,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樹立學生自主學習,全面學習的新理念,要把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落實到教育的各個環節。提高政治教學質量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李海江,淺談中學政治教學的現狀及建議
【2】張美玲,高中政治課教學的策略分析
【3】帕提古麗.吐爾迪論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提升政治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