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顏麗
【摘 ? ?要】語文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一直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小學階段,更是學生學習的重點科目之一,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14
眾所周知,我國有五千年的燦爛歷史與文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語文這門課程就是中國語言與文化的綜合,因此,語文在我國的各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一直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尤其是隨著考試制度的改革,語文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而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性學習漢字與文化的開端,所謂“萬事開頭難”,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來說更是如此,這就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斷轉變思想,創新教學模式,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小學生學好語文,為將來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正處在好奇心和探索欲旺盛的階段,容易對感興趣的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整個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首先,良好的課堂“開場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方式。小學生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發展的不成熟導致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比較弱,上課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從而導致課堂聽課效率低下,這就需要教師在上課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般可以通過有趣的故事、問題等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然后通過語言引導逐漸讓學生的思維跟上教師的講課節奏,最終將注意力吸引到教學內容的學習上。
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的穿插一些有趣的例子、故事讓教學內容盡量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來說,字詞的教學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這就導致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較為單一,缺乏趣味性,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感,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調節,在基礎知識講解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進行課外知識拓展,如在講解成語時可以將其中的寓言故事進行講解,這樣既有利于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同時還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結合,教是手段,學才是目的。學校教學工作的都是圍繞學生展開,因此學生才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所在,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到以人為本,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擺正教與學的正確位置,從課堂的主導者、掌控者轉變為課堂的引導者、監督者。在傳統的教學體制中,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本身對教師就會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這就容易導致教師產生一種錯誤的教學認知:學生都是無知的。教師在課堂中具有絕對的權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說一不二”,壓抑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導致學生的創新力和想象力的喪失,思維的僵化,從而拉低整個課堂教學效率。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天性的解放和個性的培養,注重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和想象,以此為契機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正處于學習的起步階段,因此在各方面都具有可塑性,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良好的自學習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課前預習就是一種非常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將所要學習的知識進行大體的了解,明白重難點所在做好上課準備,這樣在聽課過程中就會有所側重,學習效率加倍。
再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參差不齊,如果放任自流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學生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大,最終導致兩極分化現象的產生,避免這一問題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合作探究式學習。按照一定的標準將學生進行分組,一個小組中摻雜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問題,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來尋找答案,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相互幫助取長補短,還可以讓學生在問題探究過程中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三、引導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對學生來說,學習既是一種任務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因此學生之間在學習上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競爭的情況,而良性的競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內在的學習潛能,幫助學生實現更高效的學習,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之間的競爭心理,在班級形成一種良好的競爭模式。
首先,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班級設立一個學習委員給其他學生在學習樹立一個榜樣標準,采取輪流擔任的機制,由一定時間段內學習進步最顯著的學生進行擔任,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斗志,學習委員看似只是一個職位,但實質上是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肯定和表揚,而學生在內心最想得到的就是教師的肯定,因此利用這種機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在班級內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采取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的教學手段,贊揚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在其心中代表的就是權威,因此,教師的一句肯定會讓學生得到巨大的心理滿足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推動學生在學習方面更加努力以期待獲得更多的表揚,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進行鼓勵和表揚,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當然表揚為主,并不意味著不批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所犯的錯誤也要及時的進行批評與指正,但是要注意“度”的掌握,過度嚴厲的批評容易讓小學生產生誤解,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甚至導致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的出現,對教師和學習產生排斥心理,影響今后的學習。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關系著整個教學工作的生命,要想這生命得以延續,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多管齊下,從而保證課堂教學工作的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