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珍
【摘 ? ?要】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和優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交互友好、開放的實踐環境,非常適合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只要教師善于設計環境,善于組織和引導學生,讓學生在上機實踐活動中主動地探索,積極地思考,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順利地建構學生的知識結構。
【關鍵詞】網絡環境 ?信息技術 ?自主性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35
一、自主學習的內涵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學習,它不是學習者完全獨立完成學習任務,而是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有效利用各種資源,是與他主學習相對立的一種學習方式,與通常所說的“自學”有明顯的差異,“自學”僅僅是自主學習的一個組成部分,信息技術課的自主學習離不開網絡環境,那么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就是在運用網絡優勢的前提下,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啟發、引導、點撥、幫助下,帶著一種積極要求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與心情,用探討的方法,自主參與學習,從而達到解決疑問,掌握相應的知識與能力的目的。
自主學習是比較適合在網絡環境中進行的,尤其是信息技術課,網絡環境提供了大量的學習資源,能幫學生建立小組協作,能使教師實現異步指導。因此,開展以“學”為中心的自主學習,關鍵在于能否有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希望學生通過網絡利用大量的學習資源,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按照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選擇學習內容、時間和進度。學生在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中樹立“自主學習觀”。
二、自主學習的模式
《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指出:“信息技術的學習可以采取項目引導,任務驅動,主題活動等形式,選取體驗學習,游戲學習,探究學習,實驗學習,設計學習,問題解決學習等方式進行個人、小組、集體以及多種形式相互融合的學習活動。基于此,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我運用了以下幾種教學形式,與大家一起分享和共同探討。
(一)采用主題活動形式
信息技術課的許多基礎知識和操作方法的學習相對枯燥,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可以化枯燥為有趣,化繁復為簡易,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還可以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超越書本,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的發展,增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如在教學《在計算機中繪畫》時,我以“校園生活的早晨”為主題,要求學生用畫圖軟件畫一幅校園生活畫。在這次主題活動中,學生要能靈活運用已學的知識,比如填色,復制圖形,旋轉圖形,添加文字等操作,還要能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交流如何使用繪畫工具制作更精美的作品。此次主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是他們熟悉的校園生活剪影,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也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校園的熱愛。
(二)采用任務驅動形式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學生通過對所提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大體涉及哪些知識,并找出哪些是新知識,哪些是舊知識,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而達到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如在教學《插入圖片》時,教師可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師可給出任務:元旦將至,請同學們給自己的親人、同學或老師制作一幅圖文并茂的元旦賀卡。學生迫不及待開始上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當有同學完成時,教師就大聲表揚,在教師不斷的贊美和鼓勵下,他們會很快地利用各種方法,相互幫助,最后人人都學會了插入圖片。這個案例很明顯展示了任務驅動形式的優越性,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布置一些實際的操作任務,變教師向學生機械灌輸為學生自主探求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不僅完成了任務又掌握了所學知識,還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采用游戲學習方式
在新課程的素質教育中,教師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營造出一個寬松、活潑、富有樂趣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因此,有些內容可以借助游戲進行教學,將信息技術的教與學游戲化,從而優化信息技術課程的教與學,這樣不僅促進教師自主、靈活教學的水平,還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例如在學習《信息的搜索》時,可以把各個知識點,以“趣味知識問答”的游戲方式,把學生分成男女生組,以知識搶答的方式,讓學生去積極主動學會搜索引擎的使用,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又實現了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宰者。
三、自主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自我邊緣化甚至“自我放逐”
教師對自主學習的理解存在偏差,把自己放在消極的位置,默不作聲或者干脆把控制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安排,玩游戲,上網等,微機房成了學生自由活動的天地。對此,教師要明確學習目標,給學生分配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利用網絡查閱相關信息及資源,允許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自主選擇探究的內容、合作者,要讓學生人人都有事做,最大限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
(二)學生過于依賴網絡,動手動腦的能力弱化了
以網絡交流代替情感交流,缺少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親密聯系和互動,這就要求教師要注意角色的轉變,要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成學習顧問和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管理者。教師要及時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不僅要幫助學生認清學習目標,而且要確認實現目標的最佳途徑,提供一些好的學習網站以及快速搜索信息的方法,避免學生盲目上網,浪費時間,受不良信息的侵害。
總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為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知識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更新,讓學習者的學習不再受傳統模式的限制,教師在自主學習環境中的優勢逐漸減弱,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如今的網絡自主學習環境下的服務還不夠成熟,要么功能單一,要么資源重復,要么更新速度太慢,這就要求教師在自主學習環境中,要向學習者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資源,引導學生有的放矢整合網絡資源,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學習目標,教師進行跟蹤、監測、評價、反饋等方法監控整個學習過程,讓自主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從而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參考文獻
[1]齊健,李秀偉,王剛城.活動建構——創新教育的教學革新(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