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巧 頓耀艷 熊正國
摘 要 學習動機是引起學習活動、并維持、調節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動力。醫學教育課程繁多,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掌握難度大。隨著社會經濟市場化和信息化,醫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日趨減弱。激發醫學生的學習動機,可提高其學習主觀能動性,更好地將醫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因此,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充分發揮醫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是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
關鍵詞 作用 學習動機 醫學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8.025
Abstract Learning motivation is the inner driver of student's study, also maintaining and adjusting learning activities in a direction towards a goal. In Medical education , students have too heavy learning tasks and its difficult to master. with the social economic marketing and informationization,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the medical students becomes increasingly worse. To stimulat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combine the knowledge of medical theory with clinical practice.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the reform of medic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and stimulate the motivation of learning,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effect; learning motivation; medical study
高等醫學教育專業化程度高、內容繁多、培養周期長。隨著時代的發展及社會經濟模式的轉變,醫學生在高校學習活動中,其學習內驅力日趨減弱。因此,尋找醫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以及對策,是醫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1 學習動機
從心理學上講,動機是在目標或對象的指引下,為引起、維持個體活動的內部心理過程。動機具有激發、維持、調節和指向的功能,為一隱蔽性的內部心理過程,只能通過個體當時所處的情境及其行為表現來推斷。學習動機是引起、維持學習,并將學習指引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動力。醫學生學習動機將這種內部驅力指定了主體(醫學生)和學習對象(醫學專業相關知識)。
學習動機是學習需要的具體表現,其對行為調節是多樣的,包括對學習的興趣、學習的意志及對學習必要性的認識等。一般認為,學習動機包括學習內驅力和學習期望。學生的內驅力有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及附屬內驅力;學習期望是指個體對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目標的主觀意愿,由短期目標和長遠目標組成。從來源上講,學習動機可劃分為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由外部力量激發而來的動機為外在動機,動機的滿足在活動之外,如家人的鼓勵、老師的表揚、獎勵等;學生本身的內部心理需要如興趣、信念、理想、愛好等轉化為學習活動的內部力量,即為內在動機,動機的滿足在活動之內。內在動機一般比較持久,但易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因此,培養和激發內在學習動機,適時將外在動機內化,充分發揮其學習主體的能動性、積極性,是實現教育目標的一個基本任務。
2 激發醫學生學習動機的挑戰與對策
學習動機的激發,指在一定的情境下, 利用一定的條件,使已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狀態變為活動狀態。受當前的教育環境與社會因素影響,醫學生學習動力明顯不足,給醫學教育以及社會醫學教育目標帶來巨大的挑戰。
2.1 醫學生求知欲的不足與對策
醫學生對醫學知識的渴求欲望逐漸減弱,原因是多層次、多方位的。第一,醫學教育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課程繁多,掌握難度大。醫學課程接近30門,涉及面非常廣,學習任務艱巨。醫學上很多概念名詞,需要花很多時間來記憶,課程內容實踐性很強,需花很大的精力去理解與實踐。第二,醫學知識是關于生命科學的知識,是以探索“生物—人—社會”這一醫學模式本質為任務的,在探尋過程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使其具有前瞻性甚至錯誤的可能。同時,醫學知識具有多維性,有肉眼可見或者親身經歷的生命現象,也有微觀上的細胞,甚至復雜的分子的生命現象。因此,醫學生容易對難以很好掌握的醫學知識產生負面情緒。第三,大學管理相對寬松,學生自由支配的空間大,且沒有高中時的壓迫式學習氛圍,因而大學生很容易進入疲勞期,求知欲和學習動力減弱。大學圖書館的書籍門類多,同時伴隨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媒介或多或少地分散醫學生的注意力。第四,現在有很多高校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使得部分教師不重視提高授課水平,較少關注學科前沿發展動態,習慣于在課堂上照本宣科,課件制作水平較低,容易讓學生感到課程內容枯燥乏味,難以提起學習興趣。進而對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變得麻木茫然,甚至充耳不聞。
要想激發醫學生的求知欲,順利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需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充分了解醫學生的個性特點,了解其掌握知識的特點及其個性傾向,及時調整授課內容,切忌全部照搬書本知識,適當增加熱門性、進展性的前沿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應用醫學典故、臨床病例,適時引入醫學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習興趣。第二,重點明確,適當減輕學生的學習任務,科學制定學習計劃,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多媒體應用技術水平,利用音頻、視頻、動畫等提高學生對醫學課程的興趣。其次,醫學課程繁而難是毋庸置疑的,幫助學生正確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及時引導醫學生對失敗進行正確歸因,激發學生的上進心。第四,開展社團活動,豐富第二課堂。如鼓勵學生參加醫者仁心微電影、的制作、醫術才藝大比拼活動,因勢利導,將其參加活動的動機,轉移到專業學習上來,以激發和維持其學習動力。
2.2 醫學生職業需求的不足與對策
職業需求,是指一個人對某種職業的渴求和欲望,成為一個人職業行為的積極推動力。醫學生職業需求在于獲得專業技能,具有高尚職業道德,關愛病人,減輕甚至消除患者的痛苦,成為一個為祖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而奮斗的醫務工作者。當今的社會潮流,使得醫學生的職業需求及職業規劃遇到不少的挑戰。一方面,部分學生對其專業不太了解,其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目標不明確。甚至還有一些學生還從未考慮職業生涯發展的問題。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高校的擴招,使得部分醫學生的職業需求得不到滿足。本來初入校時對醫學專業抱有濃厚興趣,對未來發展的期望值較高,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可是 一旦學生了解到嚴峻的就業形勢,其學習動機很容易大打折扣。
針對這個問題,首先在大一新生入學時,對醫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醫學專業,端正學習態度,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對所學專業和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成就感,認清醫生的社會價值。另外,通過早期接觸臨床活動, 盡早體驗職業角色,培養其職業自豪感和使命感。如利用假期到社區宣講衛生保健知識、到醫院做導醫服務等,還可參與見習、床邊教學,在見習后期要求學生開醫囑、處方,臨床實習時參加查房,處理簡單的醫療任務等,一方面學生能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同時可以在臨床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在感受病患的痛苦或者解決其基本問題后,能增強其職業成就感,強化學習動機,幫助醫學生盡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2.3 醫學生的問題敏感性不足與對策
問題敏感性指主體在從事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敏感程度。表現為學習者是否善于提出問題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由于手機、電腦的普及,網絡中五彩繽紛的信息內容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醫學生的注意力,而對課堂教學內容不聞不問,不認真完成課程作業,遇到問題后避而遠之,更別說主動提出問題,積極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另外,當前的醫學教育存在內容多與學時少的矛盾,并且多數醫學院校采用 “填鴨式”教學模式,甚至有些教師忙于校外掙錢,上課時無精打采地讀講稿。學生在課堂上往往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時間也來不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要提高醫學生的問題敏感性,必須要優化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實施啟發式教學,或者以現實世界中遇到的復雜、零亂的問題為基礎,以學生中心,通過引導、補充的方式來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允許學生課下主動查閱、整理相關資料。啟發式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認真聽講,積極發言,主動提出問題,對所從事的學習活動產生良好的感情體驗,并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終身學習意識。但是,教師在實施啟發式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要提出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給予學生針對性的引導。首先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特點,給出針對性強的引導方案,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多鼓勵少批評。第三,要注意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拓寬其視野。
2.4醫學生社會期望的困境與對策
醫學生學醫的動機也會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社會期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醫學生學醫的功利化傾向日益嚴重。一些醫學生進行醫學學習活動的目的,不是指向活動本身,而是“高收入”“高地位”“父母的高回報”等。這樣的學習動機是不穩定的,當遇到一些現實問題時,如醫患關系緊張、醫生的高勞動強度等,其學習活動就會難以為繼。為了克服這種困境,教師應加強自身素質,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形象,樹立好榜樣,傳遞正能量。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職業理想和奮斗目標,加強社會責任感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強大的學習動機。
3 結語
如何激發醫學生的學習動機,以推動其學習行為是醫學教育的重要原則。一方面,重視內在因素的穩定性影響,通過科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幫助學生合理規劃職業生涯。另一方面,外在因素也不可忽視,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