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
摘 要 文章探討通過科研教學實踐激發醫學本科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研究型學習能力的方法。在醫學生的科研教學實踐中,三個主體(即高校、導師和醫學本科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應采取各種措施發揮各自的功能,以取得良好的科研教學實踐效果。醫學本科生的科研實踐是一項多方受益的活動,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探索。
關鍵詞 醫學本科生 研究性學校能力 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8.029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s of stimulating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in basic knowledge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researching learning throug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medical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practice, three subjects (i.e. universities, tutors and medical undergraduates) plays a different role, should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play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 in order to obtain a goo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practice effect. Medical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actice is multi benefit activity, need more attention and exploration.
Key words medical undergraduates; ability of research school; higher education
在醫學教學過程中,從基礎知識如生物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病理,到臨床知識如內科、外科的學習,記憶和背誦的內容非常多。在基礎知識學習中,為了應付考試,很多學生考前押重點,考試結束后就把知識全還給老師了。基礎知識不扎實,臨床知識就學得吃力,很多學生到了五年級臨床實習的時候才意識到這個問題。如何改進我們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樂學、好學醫學基礎知識,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他們的研究型學習能力,是近年來醫學教育界反復探討的問題。作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和指導經驗,認為將學生領進科研實踐第二課堂,提倡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研究型學習,以科學研究促進和帶動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形成科研教學實踐,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方案。
1 我國科研教學實踐的現狀
巴素英①回顧了美國高等教育中本科生科研教學的發展歷史,介紹了美國本科生科研組織和實施措施,為我們研究型大學的本科生科研提出了一些啟示性建議。但我國醫學本科教育與美國不同,有其特殊性。現在的醫學本科生,普遍存在著科研素質及科研意識相對薄弱,開拓性、探究性研究能力明顯不足等問題。②張勇③等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了蘭州大學醫學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現狀,結果發現蘭州大學醫學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整體偏低。地方醫學院本科生科研能力方面同樣存在著學術氛圍不夠濃厚、學生科研能力不足、整體水平不高的問題。④因此我們的醫學本科生科研教學實踐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探索。
2 醫學生科研教學實踐的主體和作用
醫學本科生科研教學實踐有三個主體:高校、導師、醫學本科生。
大學通過向學生和導師提供政策支持和條件支持幫助本科生和其導師成長,對本科生和導師起導向作用。2015年,116所部屬高校和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上報了2015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⑤共立項2.9萬多個,參與學生人數約12萬人,投入項目經費共計4.98億元。⑥此項目的科研成果還可以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大賽,受到了學校高層和相關部門的重視。盡管如此,仍然粥少僧多,國家級項目受名額限制,獲得資助的學生比例甚少。為了鼓勵更多學子參與科研,蘇州大學設立了校級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雖然資助金額比國家級項目低,但獲資助項目數比較多,使更多的學生得以進入實驗室開展科研活動。即使這樣,這兩種項目要求項目主持申請者學年學分績點應在專業的前30%,也就是說可能還有一半的學生是沒有科研機會的。為此,也可以考慮設立導師級項目。導師自籌經費,每學期將課題名稱、招募學生數掛在相關網站,供學生選擇。而學校對負責這類項目的導師同樣承認其工作量,完成這類項目的學生同樣有參與科研競賽的資格并獲得相應的學分,這樣一來,便可逐漸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調動大多數學生參與科研教學實踐。
近幾年來,我校設立了基礎導師制度,就是從一年級開始,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所學專業的基礎導師,很多學生可以進入基礎導師的研究團隊,參與相應課題。這樣一來,本科生進校后就可以逐漸培養自己的科研興趣,若是真的感興趣,就能盡早開始參與科研實踐,利用基礎導師的研究平臺,接受系統的科研訓練。基礎導師制度的實行,提供了一個本科生與專業教師之間的直接交流平臺,不僅提供了科研實踐的機會,更能加深本科生對所學專業的理解。
除了盡可能多地為大學生提供科研機會,高校對大學生科研的宣傳造勢也很重要。學校要設置大學生科研的交流展示平臺,通過微信、網站、廣播、宣傳欄、校報等渠道定期宣傳項目發布會、交流報告會、作品展覽、項目答辯會,對大學生科研的項目和成果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展示。
在三個主體中,導師起著最關鍵的作用。從項目的擬訂到學生的培養,無不傾注了導師大量的心血。目前國家級和校級項目的成果希望體現為論文、專利等具體形式,而這種形式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利于“全民參與”。因此,項目的制定和完成的考核形式應該多樣化,可以考慮將科研工作分解并與日常教學活動緊密結合來制定項目。為此,導師可以針對不同情況,從不同角度著手,比如:
原創思想激發:大學生思想活躍,而醫學實踐中充滿了未知的或一知半解的現象。導師通過指導大學生查閱文獻、整合文獻,讓學生借助批判性思維提出自己的見解。也可以整理成Meta分析的論文形式并發表。
深入學習感興趣的課程:在基礎醫學教學中,我們的課時有限,講完理論知識后便沒有太多實踐的時間。比如病理學,學生在實驗課上看過的片子非常有限,對此感興趣的學生可以選擇病理學的科研項目深入學習;再如醫學統計學,也是多數學生學得比較吃力的課程,不同的數據類型選擇不同的計算工具,對此感興趣的學生可以選擇統計學的導師,在科研項目訓練中讓自己熟練掌握數據統計。
熟練掌握某一實驗技術:上基礎醫學的實驗課,實驗材料是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實驗步驟是老師課上講過的,注意事項也被反復強調,所以實驗結果也是千篇一律。這肯定不是科研的理想狀態。所以讓大學生選擇相應的實驗室,借助導師的實驗條件,自主思考、自主操作、自己分析結果,并在操作過程中,改良實驗儀器,改進實驗方法,形成探究性思考的能力。
以我們課題組的一個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為例,剛開始時先讓該本科生在實驗室進行了幾個月的實驗方法學習,發現該生動手能力較強,于是就讓他專注于甲基化的檢測,在大量實驗后他熟練掌握了該方法,對細胞和組織的樣本都能很好地完成甲基化的檢測,于是就設計了一個關于氡染毒后基因甲基化改變的具體實驗讓他負責。在該生的辛勤勞動和努力下,在大四的時候順利完成了所有實驗,成功發表一篇SCI論文。
3 多方努力,吸引更多學生參與科研教學實踐
如何吸引更多的大學生積極參與到科研中來,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不管大學生是出于興趣、好奇還是功利心使然,盡可能通過制度保障大學生的時間投入,保證導師有足夠的時間潛移默化地將科研的樂趣傳遞給大學生,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導師應不斷地鼓勵支持和引導大學生自主解決問題,逐步建立大學生科研的信心和興趣,從而讓學生愛上科研。另外,通過和實驗室研究生的交流,通過實驗室相關醫生介紹疾病、疾病發病機制和病人治療方案的選擇,讓大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科研的意義與作用,并將科研的理念融入到將來的臨床實踐中去。這樣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才會是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獨立求知的優秀人才。
由于大學生多是利用晚上、周末和寒暑假來實驗室開展科研工作,是一種集中實踐與分散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所以在提出項目的同時,要告訴學生項目開展時間是從幾月幾號到幾月幾號,并告之寒暑假的作息安排,根據學生投入的時間、綜合書面報告給予相應的學分。對于項目的指導,導師應明確項目指導目標,并制定詳細計劃,重在過程,期間重視科研精神的培養和科研方法的指導。
4 小結
在醫學教育中,如果讓本科生靠“背”去完成學業、拿到學位,學生沒有思想,沒有探索新事物的動力,甚至連繼承前人成果都談不上完整,自然也就談不上創新與突破。醫學本科生的科研實踐是一項學生受益、導師受益、高校受益、社會收益的活動,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探索。高校主管部門應盡可能地靈活管理,全面調動導師和大學生的積極性,讓科研更快更好地融入醫學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注釋
① 巴素英.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科研的教學及趨勢.現代教育科學,2004(2):108-110.
② 劉熒,余秋波.培養醫學本科生科研素養的體會.重慶醫學,2012.41(24):2550-2552.
③ 張勇,周慧銀,茍亞妮,王永錦,郭繼武,竺晶,李星波,張有成.醫學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0):96-97.
④ 王丹.地方醫學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研究.教育與職業,2013(6):176-177.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gggs/A08_ sjhj/201510/t20151029_216448.html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604/t20160418_23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