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曉軍
【關鍵詞】 農村小學;校本課程;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423.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1—0033—01
“校本課程”是指學校在國家教育方針的指導下,為落實學校特色,發展學生特長和教師特點而自主確定的課程,是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重要補充。農村小學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農村地區推進和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現實選擇和必然要求,是農村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但是受到農村小學辦學規模、資源條件、師資隊伍、教學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課程開發負擔比較重,校本課程開發進度緩慢,因此,需要加強探索農村小學校本課程的建設,依據實際的發展情況,制訂切實有效的課程目標,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在困境中不斷探索,為農村小學校本課程建設提供全新的發展思路。
一、農村小學校本課程建設所面臨的問題
1. 學生學習興趣減退。與城市學生相比較,由于農村教學環境的落后,資源的缺乏,課程的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熱情造成影響,小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對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逐漸在課程實施中喪失主動權,形成厭學情緒。
2. 校本課程建設負擔過大。通常情況下,農村小學需要從全局出發考慮,需要開足開齊各類課程,導致農村小學校本課程負擔比較大。比如,大部分農村地區缺少美術、音樂等專業教師,教師身兼數職,這些教師不僅缺乏專業的知識,并且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不容樂觀,如此一來則無法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另外,還有部分農村教師教學負擔比較重,在校本課程開發中顯得力不從心,甚至會從網絡上下載資料應付了事,缺乏自己的觀點與思路,導致課程內容平淡。
二、農村小學校本課程建設的思路與方法
1. 積極提高農村小學教師校本課程建設的意識。首先,需要提高校長校本課程建設的意識。校長是課程改革的第一負責人,是整個小學的靈魂,只有校長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才能提高小學教師校本課程建設的意識。另外,上級領導部門還需要加強對小學校長的考核,并在培訓與教育中讓小學校長能夠形成正確的理念,或者定期組織相關專家對校本改革出謀劃策,加強開發與交流,在取長補短中得到創新發展。其次,要提高農村小學教師校本課程開發的意識。一是要加強宣傳與教育,提高小學教師對校本課程建設的認識,學校可以定期開展相關的培訓,將新課程理念貫穿其中,并在工作重點上將校本課程建設工作反復強調。二是以點帶面,學校可以事先做一個校本課程建設開發的案例,并且通過培訓的方式讓教師能夠積極參與到校本課程建設之中,讓教師獲得理性上的認識。三是同步培訓,小學需要對典型校本課程開發進行跟蹤與調研,并及時總結經驗與教訓,或者召開相關的經驗交流會,針對每一個階段的校本課程建設進行再培訓。
2. 加強重視農村資源,構建具有特色的小學校本課程。從整體角度分析,校本課程開發與課程資源之間有著十分重要的聯系,如果缺乏課程資源則會導致校本課程開發缺乏生動性。正如上文所言,因為城市與農村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所以為進一步實現對小學校本課程的認識,需要加強重視農村資源。首先,需要依托社區文化,開發具有人文特色的校本課程。在農村地區具有十分重要的人文教育資源,且農村的風俗人情與傳統文化內涵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所以可將風俗人情與課程進行結合,提高小學校本課程的創新發展。其次,需要依托農村的地理環境開發課程資源,要培養小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樹立長大為家鄉作貢獻的理念,并將農村地區的地理位置、特產資源、農業生產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資源。最后要依托農村背景開發校本課程,在農村中有非常多的素材,而這些素材是城市所沒有的,學校可以圍繞這些素材,開發相關的課程教材,比如鄉土游戲、家鄉特產、四季作物,民間藝人、傳統文化等豐富校本課程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改善管理制度,創新小學校本課程開發長效機制。首先,需要構建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組織機構,可依托教研聯盟成立校本課程領導小組與管理機構,為校本課程開發提供必要的組織保障,并能夠實現對校本課程建設的宣傳。其次,需要制訂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合作制度,為了從根本上保證校本課程的順利推行,需要實現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學校還可以構建合作平臺,將教師進行組織,通過問題的研討以及觀點的爭論,提高小學校本課程的建設。最后,還需要加強各個學校之間的交流,組織協調各個學校進行集約式開發,并采取結對開發的策略與方針,利用強校帶領弱校,推動小學校本課程的創新發展。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