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日才讓
【摘要】:藏族文學是我國、甚至是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藏族詩歌作為藏族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民族的詩歌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勞動創造了藝術”,同樣,勞動創造了藏族藝術、文學及詩歌。本文簡單地介紹《詩鏡》傳入藏區前后的藏族詩歌現象。
【關鍵詞】:詩鏡;傳入;詩歌;比較
藏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它在人類發展的長久歷史中形成獨特的高原民族本性與社會結構.也是中華民族的主要成分. 跟隨長久的歷史生活藏族人創造了具有特色的文化歷史.語言.生活.到了七世紀,前輩們引進在雪外的發展的國家和地區的先進文化,如在印度納入佛教文化,整個藏族歷史上中,宗教作用不可低估。苯教和佛教在藏人的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影響深遠。文化發展的過程當中藏族古有的文學發展的速度也很快.以藏傳佛教為主導的藏族文學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和美學價值。藏族民歌主要包括長歌、酒歌 ?打墻歌 情歌.山歌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
《詩鏡》傳入前期的藏族文學與詩歌。
藏族文學歷史上劃分了四個文學歷史時期:遠古和奴隸制時期的藏族文學,封建割據時期的藏族文學,封建奴隸制社會前期的藏文學,封建奴隸制社會前期的藏文學。根據文學歷史時期與文學自身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藏族詩歌是藏文學的最初的現象,經過漫長的歲月到了吐蕃時期,跟發現藏文字有人記載了神話與傳說,神話和傳說,故事都里面很明確的出現藏族古老詩歌。那時候的詩歌都是其他文學體載一樣口頭傳下來的,因詩歌創作者是勞動人們。原始氏族部落時期正是人類東年的時代,人們對自己的起源和萬物發現都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因他們戰斗大自然的過程中,渴望奪取更大的勝利,由此而產生了神話。這神話是非常豐富的。對關于大自然的神話,人類起源的神話,勞動生產的神話都具有濃濃郁郁的民族特色和高原色彩,表達了一定社會和環境范圍內他們對勞動創作的贊美和斗戰勝利的歌頌。《馬和野馬》,《青稞種子的來歷》,《七兄弟星》,這些神話里能找到詩歌創造的痕跡。
大自然的神話里人們對世界形成歌是很典型的,用答歌的方式講述世界的形成。問:“最初斯巴形成時, 天地混合在一起。 請問誰把天地分? 最初斯巴形成時,陰陽混合在一起,請問誰把陰陽分?”。答:“最初斯巴形成時, 天地混合在一起。 分開天地是大鵬,大鵬頭上有什么? 最初斯巴形成時,陰陽混合在一起,分開陰陽是太陽,太陽盯上有什么?,,,,,,”等。《詩鏡》內所說的修辭手法的技巧很高。還民歌,拉伊,諺語,酒歌,打墻歌都具有現代意義上詩的概念和定義。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到吐蕃王朝時期,發明藏文字以后才出現了個人著作者。很多學者認同這是時期是藏族文學史上的作家文學的明雅時期,也叫作藏族作家文學的童年時期。從這時期開始有人記錄了藏族對人類起源和對世界形成的神話與傳說,還創作個人文學作品。藏族的第一首詩歌出自吐米桑布扎之手。從歷史記錄下來的故事與傳說來能看到有很多藝術和思想呢絨豐富的詩。
《詩鏡》傳入時期
《詩鏡》是公元七世紀由印度著名詩學家檀丁(或譯檀智)、藏語譯為優巴堅所著的一本如何創作詩歌的理論著作。公元十三世紀初, 薩迎貢噶堅贊在其所著的《學者入門》一書中,把《詩鏡》的內容大 體作了介紹和解釋,到十三世 紀的后期,在八思巴的大力支持與贊助下,又由雄敦·多吉堅贊與印度詩學大師羅克什彌伽羅合作把這本理論著作全部譯成藏文。此后,諸 多的藏族學者對《詩鏡》進行注釋及補充,同時,也成為藏族詩歌及所有文學創作的理論著作。藏族詩歌的起源不但很早,而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詩鏡》這本理論著作的成書時代是印度 的文學發展的最佳時 期。因此,可以說它是印度文學理論的總結。正如《詩鏡》的前言中 寫到的那樣:“總結以前的論著,考察實際的應用,我盡所有的能力, 闡述文章的性質”。這么優秀的一本理論著作,近五個世紀以后傳到薩班時期傳入了藏區。從藏族歷史上看薩班佛教從印度七世紀傳入藏區后,大量的印度佛教文學即印度文學傳入藏區,薩 班時期是藏區佛教著述立宗、創立各個宗派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 百花齊放”的繁榮時期。如果沒有《詩鏡》如此優秀的理論著作,那 么藏族佛學家們很難完成講說法旨、辯論經義和擅長世出世間兩類著 述的任務,其中著述是藏族佛學家們最為講究的。同時,藏族固有的 詩歌歷史悠久,也為《詩鏡》的傳入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基礎上藏族學者們進行了消化、吸收、改造、 辛卜充和創新。 薩迎貢噶堅贊在其所著的《學者入門》一書中,把《詩鏡》的內容大體作了介紹和解釋,用《詩鏡》的寫作方法來創作了《薩迦格言》。
《詩鏡》對藏族詩歌的影響及發展
藏族譯師雄敦·多吉堅贊和印度學者拉卡彌迦羅在薩迦寺將《詩鏡》全部譯成藏文。藏族學者布頓·仁欽珠在首次編訂藏文大藏經《丹珠爾》時,將用藏文字母轉寫的《詩鏡》原文和藏譯文都收錄。藏族學者對《詩鏡》學習、闡釋和再創作的歷程由此開始。 《詩鏡》是一門學問,更是藏族文學創作的指南。藏族學者用盡力將原文一首不漏地加以注釋,還增補注釋者本人創作或者選擇其他名家的詩例。這樣經幾百年來逐漸將《詩鏡》民族化,形成藏族自己的詩學體系,同藏族學者在修辭方面,根據本民族語言的特點和文學創作的需要,重新解釋其中一些涉及到詩歌的基本概念。并且完全符合藏族語言和文學自己的特征。《詩鏡》把詩體分為詩、散文和散韻和體,但論述以詩為主。藏族學者在長期的研究中,把這部著作概括為詩的形體、修飾和克服詩病等三個基本內容。從撒迦時期開始著名的很多學者全解和不創的同時,不斷本地學習和宣傳。如:丹巴嘉措的《詩學修詞明鑰》;趙康教授的論文《詩鏡及其在藏族詩學中的影響》、《詩鏡與西藏詩學研究》、《論五世達賴喇嘛的詩學著作〈詩鏡釋難·妙音歡歌〉》 才旦夏茸活佛的《詩學通論》;毛兒蓋·桑木旦先生撰寫的《詩學明晰》;賽倉活佛的《詩學修辭明鑒》;多吉杰博的《詩論明燈》;東嘎·羅桑赤列的《詩學明鑒》;扎西旺堆的《藏文詩詞寫作》。《詩鏡》對藏族學者學習的地位非常高。興起了一股新的文學思潮和文風,出現了大批詩歌作品,它們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與當時藏族文學領域流行的“道歌體”和“格言體”詩歌鼎足而立。宗喀巴大師的所著《詩文搜集》中的《薩班贊》是運用了《詩鏡》中所說的“省略形象修飾”手法。上述的《薩迦格言》開始,五世達賴西藏王臣史》,才仁旺杰的《青年達美的故事》)和《頗羅鼐傳》、《噶倫傳》,巴竹·吉美卻王的《普賢上師言教》,東智加的《思念故鄉的歌》,還《格丹格言》《達羅那他道歌》都是在《詩鏡》出現以后創作的。用《詩鏡》來不斷地強化自己的感情表達能力,撥響讀者的心玄。
《詩鏡》對藏族詩學的文學作用和重要影響,才能更全面的研究藏族詩學。藏族詩學中的文學作用也應從文學論述和修辭學兩方面入手。通過《詩鏡》總結了詩學應該是能夠讓人們在面臨善或惡的選擇時,能夠遵循高尚的言論和行為,促進藏族詩學的發展進程。 《詩鏡》對藏族詩學的影響是展現在促進了藏族詩學的文學創作的意義上,對詩的形體進行了定義,并按照詩的形體將詩分為韻文體、散文體和混合體,在藏族詩學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藏族當代文學事業中的現實意義,從而更深入的理解藏族詩學的發展歷程.
參考資料:
藏族文學研究(中國藏學出版社)
藏族文學史 (四川民族出版社)
藏族當代文學研究(民族出版社)
詩鏡注(侵害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