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正杰 智科
【摘要】:無論是在教育改革與發展還是在教育管理與決策當中,教育資源建設均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并對實現教育信息化、現代化起到了強大的促進作用。伴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教育領域當中其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結合程度也得到了不斷加深,而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出現也對中小學教育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為此,本文將通過從簡要論述新課標下中小學教育資源的具體特點著手,結合現階段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中遇到的現實困境,針對基于新課標下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提出幾點看法與建議。
【關鍵詞】:新課標;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
引言:伴隨著我國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升,教育信息化也得到了全新的發展。所謂的教育信息化具體而言,指的就是將各種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靈活運用在教育領域當中,從而有效促進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落實,進而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在新課標下,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開展需要更多的教育資源,因此本文將著重圍繞基于新課標下中小學教育資源的建設進行簡要分析研究,以便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必要的參考意見。
一、新課標下中小學教育資源的具體特點
(一)資源整合
在互聯網的推動之下,我國教育教學環境越來越開放,而在此環境背景下建設教育信息化首先需要嚴格依據新課標的標準要求,實現教育資源的高效整合,徹底改變傳統的、單一的素材教學模式,在互聯網當中通過積極運用目錄索引完成資源的優化整合,并為其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支持,使得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能夠更加貼合相關課程要求[1]。在新課標之下的信息資源建設需要堅持以學習主體為中心,對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合理利用,進而改變以往將各類教學素材進行簡單堆積的情況。
(二)課程開發
在近些年以來教育界基本上在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方面已經達成共識,即基于新課標下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需要始終緊緊圍繞服務素質教育,對包括教師發展、資源開發等在內的教育課程改革提供全面的支持。從本質上來說,建設中小學教育資源旨在能夠使得教育與現代化的發展要求相符合,切實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因此在開發課程的過程當中需要立足于擴大資源共享程度的基礎之上,提高資源的互通性,在積極與先進理論知識相融合下,提升資源內容的準確性與科學性。
(三)素材優化
在新課標下的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的一大特征便是優化素材,與以往的教育教學素材不同的是,新課標下的素材更加強調時效性與個性化。在形式上,教師的教案素材需要在文字形式的基礎之上盡可能多地添加各種豐富精彩的圖片、生動形象的案例以及具有較高可讀性的文章等[2]。而在學生的作業素材當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習需求,凸顯素材的個性化特征,而為了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師還需要注重課外素材的建設。
(四)前瞻特性
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在充分考慮現實意義的同時,還需要注重綜合相關技術的發展,并與未來教育進行有機結合,不斷為教育教學增添全新的生機與活力。建設中小學教育資源在順應新課標發展的基礎之上,需要能夠起到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理解與記憶的重要作用,因此資源建設具有強烈的前瞻性,而資源在不斷積累和更新的過程當中,也充分展現其構建性特點。
二、現階段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的現實困境
(一)缺乏有效資源
雖然現階段已經有愈來愈多的中小學認識到建設教育資源的重要性,并且相繼建立起教育資源庫,但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有效的教育資源比較少,而出現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為尚未形成整合系統以及資源內容建設。尤其是在搜集和引進教育資源的過程當中,常常出現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情況,進而大大降低了資源搜集的有效性與可用性。
(二)注重以教為主
在以往的教育教學當中,教師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負責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工作。但在新課程標準下,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當中,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向支持學生進行轉變,也就是從原來的以教為主轉變為教學并重。既注重開發教育教學資源,同時也支持學生能夠對相關資源進行自主研究。
(三)資源管理問題
在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當中,資源管理也是其中一項關鍵問題。如果學校采用集中存儲的管理方式,即將自身積累的資源直接上傳至資源中心,則極易引發資源擁堵的情況[3]。如果建立起一個既具備較大存儲量同時可以有效負責完成其他管理工作的資源管理系統,則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這對于部分辦學條件較差的學校來說難度比較大。
三、基于新課標下的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
(一)結合新課程標準
在當前開放的教育環境下,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需要在資源庫當中同時融入教與學。在此環節當中,需要充分結合新課程標準并將其作為最主要的設計依據,利用強大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全網資源的優化整合,在目錄索引的幫助下有效減少資源重復出現的情況,進一步提升教育資源的利用率。
(二)需設計導航系統
面對海量的教育資源和教育信息,教師需要借助高效的導航系統方便快捷地完成信息檢索,使其能夠用最短的時間瀏覽和查找其需要的資源。因此在設計導航系統當中,首先需要充分突出主干導航線,并將其控制在三條以內,將Web頁的層次壓縮至最低,減少過多翻頁的情況。同時在每個節點當中均需要針對同一內容的不同信息資源予以多角度的反復呈現,強化多渠道訪問的功能。在導航系統當中除了簡單的返回主頁面或上一節點按鈕之外,還需要在其余關鍵地方設計文字提示與說明,在必要時刻為學習者的訪問提供有效指引。
(三)提供檢索的工具
考慮到中小學的教學時間較為有限,因此如何幫助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最多的教學任務成為一大關鍵問題。為此,廣大資源組織者需要盡快為使用者提供一款強大的、方便快捷的檢索工具。在中小學教育資源平臺當中需要具備能夠充分滿足不同年級、學科、范圍以及媒體類型、關鍵字等檢索要求的多媒體教育資源。這也意味著在檢索當中除了需要提供關鍵詞檢索、知識點檢索、名稱檢索、瀏覽方式查詢等功能之外,還應當提供檢索各種媒體資源的功能[4]。不僅如此,檢索系統在支持本地資源的同時,同樣也應當對網絡檢索提供支持,使得用戶通過輸入一定的條件,即可在系統當中搜索出最適合的資源。
(四)擴大資源開放性
不同于以往單純的教學資源堆積,新課標下的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要求資源具有動態性、開放性以及靈活的重組能力,滿足資源共享共享的要求,而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對資源進行修改或添加。在實際運用中小學教育資源的過程當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動態添加或修改資源內容,并在不斷累積教師教案、課件以及學生作品的過程當中實現資源的不斷豐富和完善;而學校需要及時搜集整理優秀的教育成果,將其運用在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當中,最終構建起具有學校自身特色的教育資源。
結束語:總而言之,在新課標的要求下,中小學需要盡快加大教育資源的建設力度,通過與新課程標準要求相結合,在現有基礎上積極運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擴大教育資源的范圍和渠道來源,并設計能夠快速信息資源檢索的搜索引擎,設置科學合理的導航功能,同時提高資源庫的開放性,從而有效保障教育信息化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光軍. 新課標下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的新思考[J]. 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5,01:76-77.
[2]王強,石夏燕,馬學兵. 新課標下中小學教育資源的建構與探討[N].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4:228-232.
[3]邵光華,盧萍. 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的建設研究與趨勢展望[N].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6:50-55.
[4]李慧萌,汪波. 《新課標》下中小學教育資源的建設問題[N]. 淮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1: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