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改加 冷措
【摘要】:小學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對促進小學生實現全面健康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加強小學教育專業建設也成為當前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本文將在此背景之下,通過對小學教育專業建設提出相關的研究思路,力求能夠尋找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研究出路,使得在小學教育專業方面能夠培養出更多優質的、高素質人才,進一步提升教學教育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研究思路;發展出路
引言:通過翻閱大量的研究資料我們可以得知,當前我國在小學教育專業建設方面的研究數量較多,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有部分研究人員認為小學教育因其服務對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導致與其他初高中學生相比,小學教學難度更大,并且相比于其他教師對小學教師的能力要求也更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社會的進步,小學教育專業建設也在逐漸完善,其研究思路也進一步拓寬,因此本文將著重圍繞現階段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研究思路與出路進行簡要分析研究。
一、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研究思路
(一)初期思路
1.小學生更“難教”
在最初的研究思路當中,許多學者認為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生理與心理均未發育成熟,其認知程度也相對較低,因此小學教師的態度將會對小學生產生巨大影響。但就目前的研究來看,雖然中學生相比于小學生擁有更高的獨立意識和認知能力,但其正處于青春發育時期,心理更為敏感,因此對于教師的職業態度、教育能力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不僅如此,雖然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比較弱,但且學習知識的難度比較低,而中學生乃至大學生雖擁有加強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其學習深度與難度均高于小學生,因此小學生更難教的推論無法成立。
2.小學教師能力更高
目前在小學教育專業研究當中,其專業性已經得到廣大人士的認同,但與其他中學教師和大學教師相比,許多研究人員仍然認為小學教師在教育知識和教學技能方面的需求要更高。但事實上,現階段的師范教育以及教師教育當中,開設的條件性知識方面課程本身并不存在明顯差別,但在本體性知識課程方面的差別比較明顯,即中小學教師學習的教育科學課程基本相同,但在學科科學課程上二者有著明顯區別。而假設小學教師與其他教師有著不同的專業特性,本身帶有一定的先入為主的偏見色彩,因此將其作為研究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思路和方法缺乏一定的公正性與客觀性。
(二)后期思路
1.小學生素養能力
在后期的研究思路當中,人們提出通過對小學教育專業進行專業定位的方式進行研究,而此種研究思路因立足于小學教育專業自身的客觀發展規律,并且能夠在確定專業歸屬的同時為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指明方向,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有效性[2]。在小學教育的專業定位當中主要有小學生素養能力定位以及教師專業技能定位兩方面內容,在前者的定位當中,要求教師需要立足于學生的角度看待和思考問題,即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方式,力求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僅如此,鑒于小學生擁有較強的感性認識,因此相比于初高中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語言與知識邏輯性更為看重,小學教師更需要注重教學技巧并具備較高的教學心理要求。
2.教師的專業技能
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即受到自身專業因素與技能的影響,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專業知識的構成影響,因此考慮到小學教育以及小學教師的職業特點,在設計小學教育專業的文化課程時,還需要將重點放置在擴大教師的知識面以及綜合實踐能力方面。根據專業學者對于小學專業知識劃分標準來看,在小學教師的專業知識構成當中以核心知識為主,并成輻射狀衍射出其他眾多的相關學科知識,因此小學教育專業在重點設計核心課程的同時,還需要做好學科及專業文化課程間的銜接。
二、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研究出路
(一)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從專業視角來看,學科的滲透往往只負責滲透學科知識,但鑒于小學的知識內容本身難度比較小,即使不是專業的小學教育人士同樣也能夠進行解釋和回答,但小學教育專業中培養的教師人才,其需要具備較高的講解能力也就是教學技巧。雖然許多非小學教育專業的人士也能夠回答和解決部分問題,但其難以使用貼近學生認知能力與理解水平的方法進行教育教學,為此,教師在學習學科知識的過程當中,除了需要注重各種基礎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強化滲透實踐能力,在具體的教學崗位和實踐當中不斷總結和歸納經驗、教訓。而這也意味著小學教育專業建設需要將定位轉向至實踐知識方面,在實際教學課堂上盡可能多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3]。通過此種方式在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的同時,檢驗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從而在日后的教育教學當中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與完善。廣大小學教師可以積極向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取經”學習,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不僅如此,還可以利用“微課”等形式,用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完成相關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同時引導小學教學專業的學生充分利用強大的互聯網,通過自行上網尋找各種小學課堂教學視頻,感受不同教師的教學方法并總結出其中的優勢與不足,進而將其靈活運用在自身的實際教學當中,為日后的小學教師工作奠定堅實良好的基礎。
(二)注重培養教育研究能力
小學教育專業除了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教育理論水平以及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之外,需要更加注重培養和提升小學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以及教學反思能力。在整個教育教學體系當中,科研教學擁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也要求小學教育專業需要平衡好教育理論同學科知識之間的關系,協調好文化基礎和專業基礎之間的關系,平衡好科學和人文之間的關系。同時將其與小學教育教學進行高度整合。在此過程中,專業教師可以通過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社會調查活動,將學生按照專業水平、真實意愿等分成若干活動小組,深入到各小學當中實地調查了解所在地小學教育教學的具體發展情況[4]。不僅如此,各大院校也需要積極推進科學教研基地的建設工作,鼓勵學生通過一系列科學的教研活動,深入了解和研究現階段在小學教育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并引導其能夠結合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提出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創新和創造能力,避免學生受制于教師自身固有的思維模式而出現思維僵化的情況。在未來研究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過程當中,在研究其專業內容的同時注重實施方式,了解小學教師職業所具備的專業知識、職業素養與必備能力,進而使得小學教師這一職業得以更加專業化。
結束語:總而言之,在當前的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當中要求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與性格特點,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素養能力進行準確定位,同時小學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身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知識講解能力,有效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通過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技能幫助實現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而在找準專業定位之后,只有通過堅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加大培養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才能培養出大量的教師人才,真正做好教育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徐文彬,王愛菊. 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研究思路與出路的探討[J]. 課程.教材.教法,2015,12:75-80.
[2]徐文彬,吳永軍. 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經驗得失與未來發展——以“南京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為例[N].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12:130-133.
[3]甘火花. 高師院校小學教育專業本科課程建設研究與展望[N]. 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2:19-24.
[4]李虹,張紹波. 論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必要性與發展出路[N].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