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娟
【關鍵詞】 數學教學;計算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1—0110—01
計算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所必備的基本能力,是學習數學的基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的主要任務之一。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如何,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質量。因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正確、迅速、靈活、合理地進行計算,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在游戲中培養興趣。例如,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引入數學游戲“找朋友”。具體做法是:以兩位好朋友的結果和是10為示范。教師邊拍手邊發問:“李小紅我問你,我是3,我的朋友是幾?”學生邊拍手邊回答:“趙老師我告訴你,你是3,你的朋友就是7。”熟練之后可簡化為——拍手問:“李小紅,我是3?拍手答:你的朋友就是7?!?/p>
2.用故事激發興趣。將數學知識編入學生喜歡的小故事中,教學時適時講給學生聽,既營造愉悅的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用順口溜輔助教學。如,運算順序歌:打竹板,響連天,各位同學聽我言,今天不把別的表,單把四則運算聊一聊,混合試題要計算,明確順序是關鍵。同級運算最好辦,從左到右依次算,兩級運算都出現,先算乘除后加減。遇到括號怎么辦,小括號里算在先,中括號里后邊算,次序千萬不能亂,每算一步都檢查,又對又快喜心間。
二、講清算理,為正確計算提供依據
1.概念是思維的切入口,只有概念明確,才能判斷正確,計算推理合乎邏輯。有些計算錯誤是由于學生對數學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如,在三年級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時,學生在列豎式時容易把兩次乘得的積的數位弄錯,這時就要強調“個位去乘末在個,十位去乘末在十。”講清楚用第二個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數求出的是幾個1,用十位上的數去乘求出的是幾個10,這樣就避免錯誤的發生了。
2.學生掌握計算方法關鍵在于理解。如果不明白算理,即使學生會做計算,并能正確地計算出結果,也不能算掌握了。在教學時,教師應以清晰的理論指導學生理解算理,要鼓勵學生把算理說出來,讓學生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三、增強計算基本功
1.計算基本功包括: 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加法、減法,表內乘除法,能湊成整十或整百數的加減法,判斷積和商的位數的方法等。這些基本功只有堅持天天練,才能達到熟練的程度,也才能夯實基礎,為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打好基礎。
2.重視口算訓練??谒阌柧氁嗅槍π?,低、中年級主要是一、兩位數的加法,高年級把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作為基礎訓練效果較好??谒泐}的難度應當由易到難,要有一個坡度;要求應當由低到高,逐步提高。在口算訓練時,首先要求會算,力求準確,然后再要求方法簡便,加快計算速度。訓練時多練一些湊整計算、常用數據的運算。同時還要注意練習形式,要豐富多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重視估算訓練。估算可以培養學生的數感,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運算,可以幫助學生檢查計算的結果正確與否。運用估算可以對計算的結果預先定位,快速地確定計算結果的取值范圍。通過計算前的估算和計算后的檢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因此,進行估算訓練至關重要。
4.學會簡便算法。簡便算法的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是提高學生計算速度的重要途徑。簡便運算的基礎是一些數學運算性質及運算定律。計算教學中,要讓學生靈活運用加法、乘法的交換律與結合律、乘法分配律、減法的性質、除法的性質、商不變的性質等。
四、堅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根本。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嚴格、認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和堅韌不拔、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首先是審題的習慣。審題是解題的關鍵,通過審題知道題目有什么條件,要求什么,還需要什么條件,通過什么得出這些條件。其次要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計算時認真、嚴謹,書寫格式要規范,字跡端正,不亂涂亂改,保持作業整潔美觀。再次要養成認真檢查和驗算的習慣。抄題后要檢查有沒有錯漏,計算后可通過估算和驗算等方法檢驗計算結果,做到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 最后還要養成建立病題卡片的習慣。對做錯的計算題,要組織學生建立病題卡片,進而起到預防錯誤再次發生的作用。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