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錫海
摘 要:和諧課堂是提高物理課堂教與學效率的關鍵,物理小實驗是構建物理和諧課堂的重要途徑。將物理小實驗適時地貫穿到教學的不同環節中,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通過演示物理小實驗,也可以將復雜問題簡單化;通過參與物理小實驗,還可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教學實踐表明,物理小實驗可以有效地構建和諧課堂。
關鍵詞:物理小實驗;和諧課堂;學生主體
引言
和諧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全員參與的平等民主、互促互補的一系列智力活動、情感活動和人際交往的過程 [1 ]。和諧課堂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達到師生共同成長的目標。
物理小實驗指的是物理課程要求必做之外的,教師為解釋某一種物理現象,取材方便且不需要特殊場地就能完成的實驗 [2 ]。物理書中的演示實驗、 “實驗與探究”以及“迷你實驗室”等都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主要的實驗探究途徑,尤其是小實驗,以其便捷、趣味、創新等特點,成為物理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熱點。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絕大多數的物理課堂都需要相關的物理實驗,物理小實驗在這其中又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因為物理小實驗取材廣泛便利,可以充分利用身邊的物品進行相關的實驗,小實驗的內容也能涵蓋更大的知識面,操作簡單、方便,有利于師生和諧并進、共同突破認知壁壘,對構建物理和諧課堂起到了積極作用,極大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確切說,小實驗是物理和諧課堂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不僅促成物理課堂的和諧高效,也對學生智力開發、學習興趣激發、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1 物理小實驗適時貫穿到教學不同環節
1.1 用物理小實驗來引課,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多的神秘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用物理小實驗導入新課是課堂導入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在學習者和新的學習課題之間建立起聯系,這是所有教育者都要去面對的一道難題。怎樣讓學習者被自已眼前的事物所吸引,盡快進入到學習的主體角色中去,用小實驗導入就是個很好的手段,它不僅能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的,從而促使學生進行新的思考,也促進了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對定理、定律的掌握。
初高中物理的銜接是所有高中生都要經歷的一次挑戰,從具體到抽象難免讓部分同學產生畏懼心理,進而覺得高中物理難學。要怎樣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呢?其實,老師可以多演示一些小實驗,比如用圓錐滾做“自動上坡”實驗、用“魚洗”做諧振實驗、用線圈繞制的簡易電機做演示等。實驗做畢讓他們進行思考,然后告知他們圓錐滾看是在“上坡”其實它的重心在下降、用手摩擦“魚洗”雙耳引起振動并引發盆里的水發生諧振,所以水才從盆里濺出來、而通電的線圈能不停轉動那是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將漆包線的一端剝去一半的油漆為的是把它當作換向器。講述之余,告訴學生物理知識都是通過經歷物理過程和認真觀察總結出來的,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從而使其可以輕松地學習物理。在課堂上通過這樣的物理小實驗讓學生們觀察到自已意想不到的奇特現象,使得新結論與他們原先的錯誤認知相沖突,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可以讓他們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并積極思考,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1.2 利用物理小實驗來創設課堂問題情境,可以使教學更貼近生活
無論是講授課還是探究課,新奇的小實驗總能激發出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富有創意的實驗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調節課堂氣氛,同時又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和自主學習。比如,用酒精燈給雙金屬片(可以取自日光燈的啟輝器)加熱,雙金屬片會發生彎曲,不加熱降溫后又恢復到原狀,學生既感到新鮮又難以置信,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再如,在關于靜電的教學中,做一個小白鼠在鼠籠里靜電屏蔽的實驗:在鼠籠中放置一只“萌萌的”小白鼠,新課伊始取一小塊地瓜給小白鼠喂食,然后把鼠籠接地,用感應圈產生的高壓電弧作用于鼠籠外。結果小白鼠安然無恙,學生疑慮頓生。但在學完“靜電屏蔽”后再讓學生思考產生這個實驗現象的原因,自然學生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了。這個小實驗簡單易操作,實驗的選材也來自平常生活中的器物,用它們來創設課堂問題情境使課堂教學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學情。
1.3 通過物理小實驗還能挖掘學生的潛能,達成樹立學生自信的目的
學生的學習不能只靠趣味性來支撐,所以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刻苦的探索精神 [3 ]。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去發現學生學習品質上的閃光點并給予肯定,使學生的學習由浮躁走向沉穩、由感性走向理性、由淺表走向內在,這樣才能使學生揚起自信的風帆。特別是對學習較差但有一定動手能力的學生,教師可以在他們小實驗的演示操作中不斷鼓勵,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其自信心。比如,用伏安法測量電阻是高中一個很簡單的實驗,我讓一位“差”生上講臺演示,很快的,他把實驗就做完了,而且做得很規范,操作也很得當。我當場就表揚了他,“你真的很棒,老師都沒有你做得那么好、那么快。”從此,這個學生不管是做題還是做實驗都更加細致認真了,慢慢地成績也好了起來,學習物理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2 利用物理小實驗可以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提高課堂效率
高中階段物理研究的是有關力和運動學、熱學、光學、電磁學及原子物理等,知識內容較為豐富,但卻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較困難,而通過物理小實驗,可以把不能看到、摸到的現象轉化為能看到、能摸到的具體現象,學生通過觀察這些較具體的現象就能較快、較好地理解掌握,提高了課堂效率。比如,在探究“聲波是縱波”時,利用穿在橫直桿上細軟彈簧做近似演示實驗;在探究“桌面的微小形變”時,在桌面上放一面鏡子,用激光筆照到鏡面上再反射到墻壁,當桌面承受壓力時,可以看到反射到墻壁上的光點在移動,這就說明了桌面發生了微小形變。通過這些小實驗,學生就能從具體的現象中很好地理解較抽象的物理知識。教師對某些知識點若只是講解就顯得空洞,也不易引起學生的求知欲,而親自演示小實驗則效果會好得多。當學生看見“不可思議的”現象時學生就會發問,這時,老師只要稍做解釋學生的“疑云”自然也就退去了。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就能化復雜問題為簡單問題,學生掌握起物理規律來也就會容易很多。
3 讓學生自已設計、操作物理小實驗,更能突出其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和諧課堂的構建
物理小實驗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要實現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1 ],而如何設計與演示是體現這一轉化能力的關鍵。物理小實驗的初衷就是讓學生自已參與到探究的全過程,從一開始設計、選材制作,再到演示、觀察現象,最后總結規律、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學生通過聽、看、做、想等環節來完成,體現了學生在和諧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一旁通過觀察、發現、點撥,起到在和諧課堂中的主導作用。例如,在探究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時,讓學生通過先預習然后自己設計、動手操作、記錄、總結。通過實驗,學生認識到了閉合電路中的電源電動勢、路端電壓以及電流之間的關系,隨著老師的分析就能更清楚地了解電源輸出功率和電源效率變化的相關規律。學生通過小實驗,操作動手能力得到提高,思維能力也在探究過程中得到了相應的煅練。教師還可以在學生小實驗操作過程中及時找出不足或不當的作法,并給予指導、糾錯。又如在上述實驗中,教師要在課堂上多觀察學生的線路連接和對規律的總結。一旦發現錯誤,就要引導學生找出錯誤原因,及時糾正,這樣師生的互動就更頻繁,課堂的氛圍也更融洽。
4 結語
總之,在構建物理和諧課堂時,必須研究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的和諧關系,而物理小實驗能夠讓教師更好地融入到與學生互動的教學活動中,所以教師應在教學時多進行各種物理小實驗,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進而使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格局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吳秋云.用物理小實驗構建和諧課堂[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9(7):7-8.
[2]宋靜,林欽.普通高中物理小實驗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12(4):103-107.
[3]程宏濤.物理小實驗構建和諧課堂[J].中國教師,2010(1):389-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