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玲
【關鍵詞】 語文教學;小組合作;搭配;示范;質疑;互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2—0076—01
為了順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貫徹落實七里河區教育局“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試點先行、動態調整、全面實施”的方針,借鑒近幾年“中英項目”的成功實施經驗,立足本校“大班額背景下,參與式教學方法改革”的項目研究,近年來,筆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就如何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來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做了一些探索,以下就是筆者多年來的一些做法以及所取得的經驗。
一、小組成員,科學搭配
1. 合理配置,高效運行。筆者在尊重學生意愿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以及個性特征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并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全班學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其中兩名優等生,兩名后進生,2~4名中等生。組間搭配力求做到均衡,給每個學生都提供發展的機會,便于公平競爭,并要求各小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待,民主平等。每隔一段時間,根據小組成員的表現作出適當調整。
2. 合理分工,明確職責。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在小組內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職務,小組長由成績較好、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的主要職責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組織全組成員有序地開展討論與交流、互幫互助,進行探究活動。當然,這種角色并非一成不變,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活動的需求設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二、教師示范,有效合作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發揮示范作用,指導學生有效合作,使學生能充分了解合作學習的任務、方法和角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讓學生感受小興安嶺四季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抓住小興安嶺每個季節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先引導學生感悟和品味課文描寫小興安嶺春天的美景,然后放手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按照教師指導的方法,感悟和品味小興安嶺夏、秋、冬的美麗。正是小組合作,使學生在互幫互學、友好合作的良好心境中閃現出思維的火花,加上教師適時點撥,滿足了學生的及時需要,從而捕捉到靈感,充分體現出“合作學習”新的課程理念。
三、引導質疑,合作解決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或共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明確目標,然后在小組內互相討論,共同理解學習內容,必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共同解決有價值的問題。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秦兵馬俑》時,筆者通過創設情境,先引導學生質疑,再進行合作學習。“學貴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秦兵馬俑》這一課,學習一些質疑的本領。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為了提高質疑的質量和課堂學習的效率,請大家圍繞課題、課題前的導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質疑。請大家再一次朗讀課文,準備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也提高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四、多變互動,積極參與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包含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互動,還涉及教師與學習小組的雙向交往、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等多種交流形式,從而構成了互動的立體交流形式。如今,生生互動占據了課堂教學的重要位置,這種互動方式改變了在傳統集體教學中,師生單向交流、教師壟斷整個課堂,而學生處于十分被動局面的情形,這種多變互動、積極參與,使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筆者所在學校很久前就進行了“大班額背景下,參與式教學方法改革”的項目研究,目的是使學生轉變觀念,積極合作,通過形式多樣的小組活動,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意識。
經過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能較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會學、樂學,使學生在充滿合作的個體和群體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諧發展。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