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曉花
【摘 要】近些年來,很多教師一直追求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不僅關乎著教師的教學水平,還關系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廣大教育界人士十分重視這件事情。那么,究竟怎樣做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或者說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 教師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039
我國的教學理念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這種教學理念下,師生關系是一種管與被管、灌與被灌、教與被教的關系,強調的是師道尊嚴。教學實行的是學生被動學習,死摳書本,脫離實際的教育方法。應試教育使學習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而存在,對此教師就不得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較多采用的是題海戰術以及死記硬背的記憶方法,相對來說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試想,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的影響下,課堂教學效率能夠得到提高嗎?受這種教學理念影響的教師,關注的也不會是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是唯分是舉,想著如何才能多培養點會考試的學生,能考高分的學生。
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就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這種教學觀念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早已不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了,也不能滿足學生個人的發展要求。因此,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使自己的教學工作圍繞的學生的學來進行,而不是以自己的教為主。其次,教師也應該轉變以往那種死摳書本,脫離實際的教學方法,而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與上課的質量有著天然的聯系,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上好每一堂課。與此同時,學生也應該在課堂上聚精會神地聽講,爭取做到當堂消化吸收理解老師所教的內容。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把學生看成是獨立的主體
每一個學生由于社會環境、家庭環境、遺傳因素以及生活經歷的不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愛好、需求、性格、智力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特性的,獨特性也就意味著差異性,教師不僅要意識到學生的差異性的表現,而且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老師的頭腦之外的,并不是老師讓干什么,學生就會干什么的。教師并不能隨意支配學生。
教師要想讓學生接受自己所教的知識,只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學適應學生的要求、條件和情況等。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學生,這樣做只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挫傷他們的積極主動性。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教師把學生看成是獨立性的主體,學習的主體,課堂上懂得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學為主,使自己的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著學生的學來進行。
教師要明白學生有自己的頭腦,有自己的思考力和觀察力,教師是不能代替學生學習的,學生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學習,這樣才能使他們明白事理,掌握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能把知識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應該引導這學生去發現知識、探索知識。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果。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了,也就會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礎。
二、教師要提前備好課
教學活動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它是由一個個相互銜接的環節構成的,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而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與上課質量的高低深有關系。備課是教學工作的起始環節,它是上好課的關鍵和基礎所在。教師備課必須要做好四點,只有這樣,才是一次成功的備課。
第一,教師要通過備課明確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師和學生教學和學習活動的指南針和出發點。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學生技能、情感以及認知等方面的發展,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學情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
第二,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準確的理解教材,是每一位老師的基本功,教師只有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才能采用符合學生發展要求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等。教師清楚教材的結構布局、單元與單元之間的關系等,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制定教學任務。比如,教師可以調整教學順序、挖掘思想方法等,甚至重組教材內容,創新教材內容,使教材內容更易于被學生所接受,更易于在課堂上展示出來。
第三,分析研究學生。只有了解了學生,才能很好地與學生在課堂上實現互動。教師可以通過談話法、自我介紹法、觀察法、總結法等來研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個體已有的知識性結構、各種學習能力等。
第四,制定教學進度計劃。比如說,制定課時計劃、課題計劃、學期教學進度計劃,然后,教師按照所制定的計劃來教學。教師只有把課備好了,才能提高上課成功的幾率,上課的效率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會得到提高。
三、教師積極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參與實際的教學活動
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一種天然的權威,這種權威性是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重要條件。但是,教師只有在尊重和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基礎上,來動用自己的權威,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在以前的課堂上,學生害怕教師的這種權威,而不敢與老師交流、溝通,出于某種原因,比如,為了趕教學進度等,教師也不會與學生互動。師生雙方只是一種教與被教、灌與被灌的關系。現如今,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了。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教學環節的一部分。教師只有及時與學生實現互動,才能知道自己所教的內容,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如果掌握了,又掌握到何種程度,對問題能不能做到舉一反三呢?等等這些問題,只有與學生互動之后,才能知道。也只有了解之后,教師才能針對學生的掌握情況,來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相應的調整。試想,以前師生之間完全沒有互動,老師不知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僅僅是靠學生死記硬本,課堂教學效率又怎么能高呢?因此,教師一定要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四、學生一定要認真聽講
上課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中心的一環,只有抓住了課堂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堂教學,不僅僅指教師的教,它也包括學生的學。如果,學生沒有在課堂上聽懂、學會,沒有做到當堂理解,就必然會影響整個教學質量,這是此后其他環節都難以彌補的。因此,學生一定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遇到聽不懂的,一定要及時向老師反應。經過雙方的互動,才能把課上的更好。
總之,我們老師必須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不但完善自己的教學,才能使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不斷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