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鳳
摘 要 教書育人在我國歷史悠久,古有圣人,今有賢者。教學的方式從古至今都在演變,但不變的是老師、學生和課堂。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學也逐漸日趨完善。本文要探析的構建和諧課堂就是在新的課改要求下因地制宜,把握培育學生各方面優質成長為核心,營造溫馨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從而達到教師和學生雙成長的和諧境界。
關鍵詞 新課改 和諧課堂 構建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0049-01
隨著課改的深入,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逐日凸顯,師生關系日趨融洽。新課改使得學生個性得到進一步發展,人格更加豐富多彩。構建和諧課堂乃是師生之間教學相長、相輔相成、互促互進、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如何怎樣構建和諧課堂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一、營造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
營造一個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就像培育一塊肥沃的土壤一樣,以供孩子快樂生長。
如我在教學《a o e》的讀音和書寫練習時:
教師:啊,今天真開心!(把“啊”的音故意拉長)
教師:阿姨,你好!(把發“啊”時的嘴型停留了一下,引起學生的觀察)
這時學生興奮起來啦:
學生:醫生給人們看喉嚨時叫發“啊……”
學生:是啊,啊……啊……啊,一個個學生開始模仿起來,此時,一雙雙小手做成喇叭狀發出了“a”的音,有些還做成好像是站在高山向遠處驚叫的“啊”音,這時教室里歡樂一片!
教師:同學們模仿得太好了,今天這個字母“a”就是這個發音。
接下來我叫學生提起筆感受“a”的寫法,然后學生紛紛發言,有學生說一筆寫成,方便!有學生說兩筆寫成好看,飽滿!有學生說“半圓”要把中格(四線格)占滿才好看!有說那個“豎彎”彎得太多難看……
通過大家集體討論:書寫“a”時,兩筆寫成,中格要占滿。
和諧課堂讓教師和學生都開心愉悅的度過學習時光,那種感覺是微妙的、快樂的、幸福的。
二、讓討論、褒獎和關愛充滿課堂
課堂教學要能教學相長。孩子在課堂上吮吸甘露,我在孩子們的世界游來游去。評價猶如一滴滴甘露,每一滴都會讓孩子酣暢淋漓。如在教學《雪兒》課外延伸時怎樣保護教室里XX同學帶來的這只受傷的小鳥呢,此時這位同學如犯了錯誤一般站起來手足無措,但那小鳥能站在地上走動自如。同學們開始議論了:
“不應該束縛小鳥的自由。”
“如果不把小鳥帶走,再次受傷怎么辦?”
“不應該帶進教室,應該回家立即給小鳥療傷。”
“帶回家,給它療傷,喂食……等它好了就放回大自然。”(這個提議引來一陣掌聲,產生了共鳴)
這時,同學們向這位獻言獻策的同學投去贊許和羨慕的目光。老師同時可以不失時機的交給學生要學會獨立生活、學習的一些道理,溫室的花永遠沒有大自然的開得燦爛,我們可以把小鳥放回大自然,留心觀察它的每一天生活。
三、高尚的人格是構建和諧課堂的核心
高尚的人格是要求教師不成為因材施教的誤人者,更不能成為以教謀生者,要有“教育興亡,教師有責”的意識,要有“我不是在工作,我是在享受”的工作熱情,要有“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的良好品質,和諧課堂上的教師是上帝派到人間的文明天使,做著道德規范的啟蒙工作。
四、加強教師的教學提問藝術
教學中,由于不少教師的提問讓學生乏味,諸如,“好嗎、是嗎、是不是,聽見了嗎……”這有損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常言道: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精彩的提問可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好奇,產生疑問并急于解答,這樣學生可以相互啟發,師生一起思、一起答、一起感悟、一起成長!
綜上所述,和諧課堂是新時代的新要求,是我國建國以來一直在教育事業上改革的成果,是我們每一個教師此時此刻新的規范,同時也是我們踐行“知行合一”的新起點。
參考文獻:
[1]李躍兒.誰拿走孩子的幸福[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谷傳華.給孩子真正的幸福[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