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麗 胡學禮
摘 要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全民關注的社會問題,自卑、性格孤僻、行為怪異、叛逆等是他們心理問題的顯著表現。本文通過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探究,進而提出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對策,以便幫助留守兒童重建自信心,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留守兒童身心能夠健康發展。
關鍵詞 留守兒童 心理問題 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0010-02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城市,由于經濟、生活條件等方面的原因,絕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的子女不能隨父母進入城市生活,而被留在農村,與祖輩一起生活或寄養在叔輩朋友家,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接近 2000 萬,這個數字仍在逐年增加,已經形成一個需要予以高度重視的群體。據調查顯示,農村兒童的心理障礙檢出率高達19.18 % ,差不多每5 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存在心理問題或行為異常。另一項調查顯示,有 55.15 %的留守兒童表現為任性、冷漠、內向、孤獨等性格特征。他們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這些心理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不僅會對留守兒童造成心理傷害,帶來不穩定因素,也會給和諧社會構建帶來隱患,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深思與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教育工作實踐中,面對留守兒童,我主要采用了下面的五步教育法。
一、愛心培育 以心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不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教育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用“愛心育人”。一個愛的微笑,一句愛的話語,都可能激起學生潛在的能量,愛,能使淫雨霏霏轉為艷陽高照。
二、尊重以禮 以情覺悟
農村留守兒童,擁有作為人不可剝奪的基本權利——尊重。心理學家愛默森認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要構建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良好的心理健康平臺,更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每個留守兒童都有特定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育要承認學生作為人的價值,要尊重他們的人格。當然,這種尊重既表現在對留守兒童獨特個性行為的接納和需要的滿足,又表現在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讓他們自由充分地發現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價值,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和幸福感,也只有這樣,構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平臺才不是一句空話。
三、平等相待 以事醒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兒童的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只有在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樂于接近你,從而產生足夠的自信心和上進心。教育要不斷調整和改變自己舊有的觀念及行為,走出“師道尊嚴”的陰影,走下自我高高在上的“神壇”,重視作為平等“人”的留守兒童,和他們和諧相處,以誠相待。同時,教育應承認他們個體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尤其是留守兒童,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師生平等、生生平等,也才能真正從留守兒童心靈深處產生與同學、班集體共患難的強大動力。
四、信任鼓勵 提高覺悟
在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時,我們也要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人的熱情,對人的信任,形像點說,是愛撫、溫存的翅膀賴以飛翔的空氣。”我們應當充分地相信他們,教育可以“委以重任”,創造條件發揮他們的才能,比如委任他們參加學校、班務、學科管理。我們應當因材施教,發展特長,樹立信心,組織轉化。在他們失敗時,以堅信的口吻,鼓舞他們,在他們成功時,以真誠的態度,祝賀他們。讓他們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學生感到你是一個可親近的大朋友,這將會帶給他們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讓他們時時處處不怕出錯,不怕走彎路,奮起直追。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其找回自尊,樹立自信心,還有助于把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班級工作和學習中,消除負面因素的影響,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
五、肯定成績 大徹大悟
對于留守兒童,我們最好是去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加以肯定,從而樹立自信心。其實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有長處和特點,都有自己興趣的中心。教師就要多為他們組織適合他們的文藝、體育、科技等活動。在此過程中,對于他們的每一個微小進步都該及時肯定、鼓勵和贊賞;讓他們發揮其特長,實現自我價值,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無形之中增強了自信心。心理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贊賞。”留守兒童又何嘗不是呢?他們更希望得到家長、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肯定和贊賞,尤其需要獲得需求的滿足和成功的激勵。
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影響學生一輩子。讓平凡的教室灑滿陽光,讓留守兒童象其他孩子一樣,心中擁有一片蔚藍的天空,用師者的胸懷去包容一顆顆稚嫩的、寂寞的心,用師者的愛心去鑄造每個留守兒童心靈的輝煌。用行動感染留守兒童、帶動留守兒童、教育留守兒童、關愛留守兒童;用師愛激發留守兒童成人、成才。讓充滿愛的教育真切構建起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良好的心理健康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