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 本文以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改革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并提出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的啟示。
關鍵詞 大學英語 教學方法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6.038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Hain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s an exampl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of College English, and puts forward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課堂教學方法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教學的考核方式又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方法的使用。為了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近幾年來,我院結合各專業的特點和學校的教學改革要求,對大學英語的教學和考試進行了比較大的改革。2010年改革的重點是強化形成性考核,淡化終結性考試,即形成性考核成績占60%,終結性考核成績占40%,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2011年開始,“大學英語”又進一步加大考試改革力度,本次改革的重點是取消終結性考核,采取的是過程性考核,注重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以此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013年初開始,為了進一步加大課堂教學方法改革力度,我們以“國貿系、工商系”(現更名為工商管理學院)各專業班級為試驗班級,實施了以“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改革(包括分級教學),如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根據學生英語接受程度等因素采取合作學習法(游戲、競賽等)、角色扮演、啟發引導、任務驅動法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 2014年9月開始至2015年7月,我們以國貿系各專業班級為試點,進一步實施2014級國際貿易系各專業大學英語課程課堂教學方法改革。
1 具體改革情況匯報
(1)在教學當中根據本校“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著重把教學知識、文化及培養在校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相互結合在一起,重點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能力,能夠讓學生把學校學到的內容充分應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當中,并且使其能夠提高綜合文化素養及學習的自主性,以適應我國國際交流的需要。精辟講解《前景實用英語》教材每單元的精讀內容,打好語言基礎。講解中,強調課文的結構和文章的寫作特點,突出各練習的重點,擴大閱讀量和詞匯量。強化閱讀技能訓練,在閱讀實踐中培養良好的語言能力、語感和文章鑒賞力。全面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真正改變課堂上教師的角色,從過去課堂的控制者,轉變為改革后的指導者、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者、促進和協調者。在課堂上的管理和活動以學生為中心加強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生操練英語口語的機會明顯多了,在知識的獲取上表現出更多的主動性。相較以前的“老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現在的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更高了,這也真正實現了大英改革的根本目的,讓學生真正掌握英語,運用英語。
(3)我們還定期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教研活動是指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在教研活動中,我們采取了多種方式,為促進教學,開展了教學方法的研討,個人教學思想交流、集體備課、優秀課堂錄像巡展等活動。其次,為了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科研能力,我們邀請國內著名英語專家多次為英語教師開辦科研指導講座,還有北京多家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來我院進行大英教學改革方面的經驗交流。除此之外,參與改革的大英教師多次參與聽、評課及示范課。除學院組織的專家聽課之外,教師之間相互聽課已經蔚然成風。僅2013-2014學年第2學期,大學英語就安排了多次示范課。從公開課的教學評價反饋來看,改革后的大英課堂生動活躍,學生的參與度更高。
(4)根據大英改革效果和課堂反饋情況,幾位參與改革的教師根據各自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處發表了論文,并就在改革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集中討論分析,找出解決辦法以便改進。從學生問卷調查中可以反映出,學生對大英改革的措施和效果還是相當認可的。在老師的調動下,他們已經開始在以前的英語基礎上形成了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雖然從第二學年開始,不再有系統的課堂英語學習,但他們表示會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延續大一練習口語和聽力的方法。
2 改革操作特點
2.1 重點加強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增強其運用能力
結合《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來定制適合本校英語教學大綱,重點增強學生綜合運用能力,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同時提供相應的教學設備,讓他們結合自身的能力、學習的時間以及風格來確定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及訓練方法,通過運用多媒體,使得學生的課后自主學習能力大大地提高了。
2.2 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彰顯個性、自主性學習
通過運用教材設備光盤、多媒體教學課件及網絡課程,優化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其中融入了貫通講授法、互動交際活動法、合作創新探究法、課堂內外互動法、話題任務討論法等有效的教學模式,將以往的灌輸模式向探究式教學模式過渡,同時能夠加強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2.3 通過分級教學,實現“因材施教”
入校學生來自多個省市,每個人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因而英語老師確實很難把握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學方法。通過了解這種現狀后,我們實施了針對性的教學模式,根據每一個學生接收程度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課堂教學方法。與此同時,分別對兩個層次的學生進行了相應的滾動式調整激勵機制,也就是說,成績優秀的學生或者成績明顯提高并且符合升班要求的B班學生,均到A班學習,那些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則均到B班,進而讓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合適的指導,幫助其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同時教師在提高班課堂上授課時,應最大程度地使用外語授課,普通班課堂上則可以輔助母語授課,但也應以外語為主。做有關單元的主題表達演講、對話操練時,提高班應要求學生脫稿練習,普通班課堂上則允許學生提示關鍵句。測試日常用語120句時,要求普通班應能背誦出規定的漢譯英或者英譯漢語句,提高班不但能夠流利地說出規定的漢譯英或者英譯漢語句,并應能夠舉一反三。
2.4 增加課堂實踐教學環節
在大學英語教學設計環節中,不僅要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又要讓學生在練習當中學到知識,進而讓其有目標、有方向地去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與此同時教師應在教學環節中注意以下幾點:(1)教材內容中的角色扮演、固定話題/自主話題課堂報告(課內進行);(2)探討課堂主題及演講(課內進行);(3)英語晨讀、英語歌曲、英語演講、英語晚會、英語調頻廣播電臺自編節目播出等第二課堂活動(課外進行)。
通過上述環節,能夠使得學生與老師更好地互動,學生通過模擬生活環境來更好地運用英語語言,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2.5 改變考核方法,完善教學評估
我們教學改革小組為提高學生整體英語運用水平,推出了一項新的舉措:
(1)開學第一學期的“大學英語”運用形成性考核,其中包含學習態度(占期末總評分30%)、學習水平(占期末總評分70%)兩大方面,而學習水平又分課本知識掌握程度(40%)、口語表達技能(30%)。具體的考核內容為:學習態度(30%)(課堂表現(15%)+出勤情況(10%)+課堂筆記(5%)、學習水平(70%)(課本知識掌握程度+口語表達技能),包括:書面作業(20%)+平時測試(20%)+日常用語(15%)+主題表達(15%)。
(2)第二學期通過形成性考核和綜合筆試考核結合。(全國高等院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水平測試等或其它相應的全國英語認證考試)形成性考核占期末總評分30%,綜合筆試考核占總評分70%。具體地講,形成性考核(30%)包括:課堂表現(10%)+平時作業(10%)+平時測試(10%);綜合筆試考核(70%)包括:托業橋考試、AB級考試和英語四級考試成績。
3 改革成效
(1)首先改變的就是教學觀念。改革后,我們更注重的是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教學,強調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交際溝通的功能,所以,我們的課堂以學生為主,每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角,能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根據每個單元的知識點和主題,我們讓學生進行聽說練習。
(2)針對各個專業以及各個層次的學生英語基礎,我們也制定了不同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目標。例如,有些專業男生偏多且英語基礎相當薄弱,甚至對英語學習完全沒有興趣及信心。這時候教師們會根據情況適當安排一些他們更感興趣的話題,還會適當降低課程難度,減少學生的畏難情緒,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除此之外,我們還對同樣專業不同基礎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我們通過測試,依據學生的成績進行分班。不同層次的教學班,上課的內容、進度以及要求都有區別。分層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基礎好的同學能學到更深層的知識,而不用受基礎較薄弱的同學的影響,而基礎稍微差點同學則不用擔心自己跟不上其他人的進度。以筆者2014-2015一學年所教的14國經A班(35人)為例,2014年9月份入學分班測試(以英語B級題目為測試題),其中14.3%的學生為B級成績在85分以上,71.4%分班時成績在60-84分數段,14.3%學生入學成績在50-60分數段。2015年9月份,經過一年的教師和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之后,由學校教務處反饋的成績喜人,大學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的過級率達到91.7%,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學生(425分以上)達到11人,托業橋考試達到120分(雙證:ETS出具的成績單和中國英語職業資格證書)以上12人,占當年考托業橋考試學生人數的91.7%。
總之,我們要把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有效教學方法,進一步優化細化,加以推廣的同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探索新問題、新方法、新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