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銀芳
【關鍵詞】 數學教學;實驗;設計;思考; 自主解決問題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7—0055—01
實驗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在數學課堂上進行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學習數學知識。實驗教學與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相比較,最大的區別就是能夠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通過實際的實驗獲得數學知識。初中學生由于所處年齡階段的特殊性,他們對于外界未知事物的興趣十分濃厚。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實驗充分利用了學生此階段的心理個性特征和年齡特性,對于初中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及數學知識的學習,都是十分有利的。實踐證明:在實驗教學模式之下,初中學生對掌握的數學知識印象更加深刻,對這些知識的理解也更加通透。因此,研究實驗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適當設計數學實驗
實驗教學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最終目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并掌握初中數學知識。因此,開展實驗教學時一定要緊密結合數學教材上的內容。在設計數學實驗時,必須要考慮實驗的內容及難易程度。首先設計的數學實驗中所包含的知識應該是學生學習過的數學理論知識,其次設計的數學實驗中的實驗操作部分要符合初中學生的身份,要符合初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水平。
例如,在“概率”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數學實驗。如讓學生擲骰子,記錄并計算奇數朝上的概率與偶數朝上的概率。
二、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數學實驗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數學理論知識,因此進行數學實驗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使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在實驗教學中,教師的積極引導和點撥,對于學生思維的產生、發展及延伸都至關重要。初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觀察能力都還十分有限,不能完全理解、吃透數學實驗真正的意義及其蘊涵的數學理論知識。如果學生不能夠透過數學實驗理性思考數學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暴露實驗現象揭示的數學原理和本質,則數學實驗教學就失去了該有的意義。此外,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時還要注意方式。沒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或過于深奧的數學問題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實踐證明,教師只有通過數學實驗循序漸進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才能夠讓學生逐步透徹地理解該數學實驗所蘊涵的數學知識。
例如,教學“圓錐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可以讓學生動手做一個圓錐模型并計算其面積:+πr2或αr+πr2(此α為角度制)或πr(l+r)(I表示圓錐的母線)。在該數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并總結圓錐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實驗教學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嚴謹性,激發學生自主探索問題及自主解決問題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完“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探討長方體及其他立體幾何圖形面積及體積的計算公式。實驗教學抓住了初中學生的性格特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應用實驗教學的優勢,激發學生自主探索問題及自主解決問題的興趣,從而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中積極應用實驗教學的模式,不僅有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對于初中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也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研究初中數學教學中實驗教學的應用方法,進一步優化實驗教學模式,進而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及效率。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