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灶姬
【摘要】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基礎知識和培養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 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主要環節之一,有效的提問能夠幫助教師及時反饋,而且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方法
從現代教學來看,數學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 宋代教育學家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 ”也就是說,一個好的課堂提問,是讓學生心中產生疑惑,引起積極的思考;而思考,是學習知識的源頭,也是啟迪知識的鑰匙,溝通智慧的橋梁. 它不但能鞏固知識,也能及時反饋教學知識,而且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啟迪學生思維,發展學生的心智技能和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認知結構進一步深化,還能促使教師了解學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教學. 從教近三十年來,也是從事小學數學教學近三十年來,下面就是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點滴感受:
一、課堂提問要有目的并把握好時機
課堂提問要緊扣教材,圍繞教學目的、教學的重難點而進行. 同時要準確把握好提問的時機. 何時提問、提問什么內容,教師課前一定要設計好. 若能在恰當的時機提問,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并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等. 如:在教學“找規律”時,教師在出示了“老師、老師……”,再出示“歡迎老師、歡迎老師……”之后,老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根據這些,你發現了什么?”這時第一個發言的學生說按規律寫的. 老師又出示主題圖問:你們發現了什么?學生說:“按紅—黃—紅—黃—……”老師說:“這是重復出現.”老師接著問:“找一找身邊是否有規律?”這樣的問題. 學生就會積極努力去想去找身邊有規律的東西. 讓學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進了學生積極思考并發展學生空間想象,以便達到課堂教學目標的效果.
二、課堂提問要有思考性
這主要是指教師的提問要讓學生真正懂得,教師從教學看突出了重點,從學生學習看分散了難點,也幫助學生除去了學習中的問題. 在思維上看,有利于促進知識的遷移,也有利于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在理解中提問,有利于學生科學地去分析問題和明確地理解新知識. 如:我校老師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教師組織學生親手做了這樣一個實驗,讓學生將手中準備好的一個圓用剪刀平均剪成4份,問:“你有什么發現?能否盡可能把它拼成一個長方形?結果怎么樣呢?那么你有什么新的發現或新的想法?”許多學生都按教師的要求得出了自己實驗的結果,也有許多新的發現. 這時老師便要求學生將手中的圓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后再拼試試看呢?等學生做得差不多時,老師又提問:“我們按同樣的方法將它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這樣拼出來的圖形怎么樣呢?”老師這樣一問,學生就知道了結果. 等教學的時機成熟后,教師讓學生到臺上演示并用多媒體展示了這一過程,并提出了:“長方形的寬和圓的半徑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和圓的周長又有什么關系?”這些問題,可以說這節課上老師的每一個問題都提到了點子上,問到了關鍵的地方,本節課的整個環節都設計得非常好,使本節課最終達到了教師教學的效果. 三、課堂提問要關注全體學生,注重個體差異
一節課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有所收獲,不能只針對部分學生,回答問題的總是那么幾個人,或是反復提問個別學得好的同學,造成一種課堂上所有問題學生已解決、教學任務已完成的假象. 而真實的是其他學生根本就沒有動腦、動手的空間,有的學生干脆就不聽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使學習本來就有困難的學生,學習上就更加困難. 所以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簡單的、復雜的,容易的、稍難的,都應該有所涉及.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這樣既能激活優秀生的思維,也給學習困難的學生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每名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找到自信,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充分自如的地展現自己. 如:教學“負數的認識”時,先讓學生調查了解生活的負數,然后老師在課堂上就設計了一個這樣的問題:誰來說說你在哪里見到過負數?許多學困生都能說出來. 老師又問:負數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這樣一問,不管是學優生還是學困生都能積極思維,大膽說. 因為這個內容與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學生見的也比較多,設計些學困生易回答問題,有助于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自信.
四、課堂提問要有趣味性
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注意到課堂提問的內容要新穎,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有趣,并在愉快中學習. 例如,我校老師教學“3的倍數”時,他從玩游戲入手,出示“搶30的游戲”,同桌一起玩這個游戲. 接著師生一起玩,然后,讓學生說說剛才的游戲,你們發現了什么?接著再出示“搶300的游戲”,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高潮又有趣味性. 由此,老師引出了新課. 這樣引課,既自然又有趣,班級氣氛又活躍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同時學生能積極投入學習中去,效果也很好.
課堂提問是有效教學的前提,也是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教師要多思考,多分析,努力優化課堂,“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造. 此外,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還應具有創設問題的情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更大地發揮課堂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蔡安娜.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園,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