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建剛
【摘要】 分層導學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促進公平化教學,有利于學生的共同成長. 本文對分層導學法的開展方式進行探究,為當前初中數學公平化教學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 分層導學法;初中數學;公平化教學
前 言
學生因其智力、學習環境、生活環境的不同,學生能力各有差異,給予學生相同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的共同成長,也不利于公平化教學的進行. 分層導學法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通過給予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科學性與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較佳的應用前景. 如何開展分層導學由此也成為當前初中數學教師教學工作中的熱議話題.
一、開展學生分層,奠定教學基礎
進入初中階段后,學生各方面的數學能力差異逐漸顯露. 學生的個體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為提高教學的科學性,初中數學老師應以學生的差異為基礎開展學生分層,奠定分層導學的基礎. 老師可對學生進行一次分層測試,根據學生的理論能力、探究能力、解題能力等將全班學生分為優秀、良好、后進3個層次. 優秀層次的學生為學習能力強,各方面綜合素質佳的學生,良好層次的學生則為成績穩定、學習習慣良好,但是成績不拔尖的學生;后進層次則為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基礎差的學生. 進行學生分層之后,老師歸類出每個層次學生的優缺點,幫助每個層次的學生正確認識到自身的能力. 優秀層次、良好層次的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基礎,可以學得更好;而后進層次的學生則具有較大的可塑性,發展潛質、上升空間相對較大,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向更優層次發展.
二、開展內容分層,符合發展需求
為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發展應給予其不同的教學內容,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分層后也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 將學生的“層次”劃分出來后,教師就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需求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 根據每個層次學生的需求將教學內容分為難、中、易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的學生對應相應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與教學內容之間的契合度. 如在“一次函數”的教學中,對于后進層次的學生的教學內容側重于基礎知識,如該層次的學生需要在草稿紙上畫出“y = 2x + 1”的函數圖像并列出坐標點;良好層次的學生的教學內容則為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則畫出“y = 2x”與“y = 2x + 1”兩個函數圖像并比較二者之間的相同點及不同點等;優秀層次的學生則側重于知識拓展,如思考與“y = 2x + 1”等函數的相關問題,采用作圖說明或者推導的方式說明“2”和“1”兩個常數與函數圖像特性之間的關系等.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內容,體現初中數學教學的公平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開展學法分層,促進和諧發展
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也要對應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 初中階段的學生尚未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因此,數學老師應指導學生不同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指導各層次學生開展預習工作,后進層次的學生學習利用導學提綱指導其在上課前預習基礎知識,找出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回到學校向優秀層次的學生或者老師詢問,上課時要將老師的授課重點記下來,做作業時要結合畫圖進行解題,并將解題步驟一步一步地按順序寫出來等;而良好層次的學生預習時找出教材中的重點理論、公式,并嘗試性地對其進行推導,上課時可記下自己認為重點的知識點,做作業時可簡化步驟;優秀層次的學生在預習時可適當學習教材的拓展內容,增加自身的知識容量,做作業時簡化步驟流程并為后進、良好層次的學生提供幫助,鞏固知識掌握情況. 后進層次的學生學法主要以基礎預習、課本解讀、鞏固一般知識點為主;優秀層次的學生學法主要以自學、自主探究、疑難討論與解答、方法歸納為主. 各個層次的學生開展學法分層,幫助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
四、開展作業分層,體現教學公平
作業是對學生既學知識的鞏固,有利于學生進行查漏補缺,促進自身的發展. 在傳統教育中,學生通常接受一致的作業內容. 作業的難度有的偏難,有的偏向簡單,具有傾向性,不利于各個不同學習情況學生的發展. 因此應對作業進行分層布置,將作業相應地分為難、中、易三個層次,在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的同時也避免學生負擔過重. 可將作業分為基礎作業、思考作業、探究作業等不同類型、難度的作業,基礎作業為簡單的公式套用、畫圖題等,思考作業即為多公式聯合解題、實際應用題等,對于學生的公式靈活運用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而探究作業則需要學生結合以往學過的公式進行推導或者多人合作才可完成的題目. 此外,豐富作業類型,可采用畫圖、口頭展示、PPT展示,視頻作業、紙質作業等多種形式.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作業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業積極性.
五、開展評價分層,促進共同進步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最終階段,為保障初中數學教學的公平性,老師應該給予不同層學生分層評價. 評價學生層次優秀、良好、后進時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進步程度進行相應的評定. 如相同的一個獎項,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標準也應有所不同. 對于后進層次的學生評價標準不宜過高,如其能夠按時完成作業即對其進行表揚,考試分數及格即可將其評定為進步學生;良好層次的學生各方面表現優秀,考試成績在85分之上,則將其評定為進步學生;而優秀學生在保持其成績穩定的同時能夠積極參與其他數學競賽并取得較好的成績,則將其評定為進步學生等. 教學評價尊重學生的客觀實際,創新評價標準,促進教學的公平性.
結 語
分層導學法能夠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促進教學的公平性,保障學生的學習權益. 為提高分層導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效果,數學老師應該以學生的客觀差異為分層基礎進行分層并給予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作業難度及評價標準,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黃華琴.分層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15(10):64.
[2]陳真群.分層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華夏教師,2014(04):75.
[3]葉鑫.多元分層導學點亮數學課堂——淺談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有效分層導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07):133.
[4]陸作松.如何利用分層導學法促進初中數學公平化教學[J].廣西教育,2014(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