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摘 要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在我國仍普遍存在,尤其教育薄弱的農村地區更為嚴重,如何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是當前教育學界關注的焦點。為此,本文分析了農村地區幼兒園“小學化”的主要表現、成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防止和糾正“小學化”問題對策。
關鍵詞 農村幼兒教育 小學化 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6.071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still remains kindergarten's tendency to primary education in China,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with poor education, how to prevent and correct this tendency is the focus of education researchers.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orms and the causes of kindergarten's tendency to primary education and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 to prevent and correct it.
Key words rural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ndency to primary education; preschool education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指開展幼兒教育時,不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教育內容不符合幼兒學習特點,讓幼兒提前學習小學內容,按小學生學習方式進行學習。①2012年教育部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應嚴禁幼兒園提前學習小學內容,避免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然而,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在我國仍普遍存在,尤其教育薄弱的農村地區更為嚴重,如何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是當前教育學界關注的焦點。有鑒于此,本文分析了農村地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表現、危害及成因,并提出了相應建議。
1 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表現
其一,教學內容“小學化”?!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將幼兒學習活動范疇劃分為社會、健康、科學、語言、藝術等五個方面,各方面內容都應發展幼兒的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②可見,幼兒園教育內容涉及較多,具有廣泛性。然而,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幼兒園存在重教輕保,偏重知識學習的現象,往往將拼音、漢字學習等小學內容提前到幼兒園教育。與此同時,幼兒園基本生活常識、行為習慣、情感與社會性等內容則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且保育員配備不夠,保育工作無法得到保障。
其二,班級規?!靶W化”。2013年1月教育部印發了《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該文件明確幼兒園的師生比例,規定全日制幼兒園師生比例為1:6~1:7。但是當前不少幼兒園班級規模非常大,班額在50~60人之間,師生比例達1:25~1:30。幼兒園班額越大,教師勞動強度越大。這對于幼兒園開展各項課堂教學活動,以及戶外游戲活動無疑具有一定的限制。
其三,教學形式“小學化”。當前不少幼兒園教師是由小學教師轉崗,他們沒有經過專門的幼兒教育理論知識培訓,也缺乏幼兒教學實踐經驗,受傳統小學教學模式影響,往往采用 “灌輸式”、“傳授式”的教學方式。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教師講授為主,幼兒只需認真聽,發言機會較少,缺乏互動交流;老師課前制作的教具少,演示少,要求幼兒一味地模仿,枯燥地記憶。
其三,一日活動安排“小學化”。《幼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強調,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與此同時,應保證幼兒每天一個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還要求有二個小時戶外活動時間。但由于大多幼兒園班額大,人數多,配班老師偏少,且戶外活動場地有限,幼兒教師出于孩子安全考慮,不愿也不敢放手讓孩子開展各種游戲活動。因此,當前幼兒園一日活動安排中,大多時間用于上課學習或觀看動畫片,幼兒游戲時間偏少,體育活動時間也不夠,除上午的課間操外,戶外活動也缺欠。
其四,行為規范“小學化”。目前仍有不少幼兒園直接套用小學行為規范,要求幼兒絕對服從老師,如坐姿要端正,兩手要背后,上課不許插嘴,不許做小動作;③同時,禁止幼兒上課高聲說話,禁止下課相互追趕,休息時保持安靜,禁止喧嘩吵鬧,上廁所必須排隊;對不遵守課堂秩序的幼兒采取罰站、嚴厲批評等。
2 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成因
第一,家長不切實際的期盼。隨著經濟發展,農村地區人們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家長對幼兒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但存在不少誤區。如他們認為幼兒園應教幼兒多識字、多做算術題等,把孩子在幼兒園認字、背詩、做算術題的情況作為衡量幼兒園質量和水平的標準,幼兒園所學知識多,就認為幼兒園辦學水平高。其實,他們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及其教育方式與方法缺乏了解。家長的功利化傾向是造成幼兒教育“小學化”的重要因素。
第二,幼兒教師專業素質差。農村地區幼兒教師來源渠道包括:一是由現有小學教師轉崗;二是幼兒師范中專或??茖W校的畢業生;當然,還有部分高中畢業生,乃至初中畢業生。因而,其學歷水平普遍較低。從年齡上看,幼師平均年齡一般為28-35歲,保育員年齡都在45歲以上,老齡化嚴重;從性別上看,女性占絕大多數;從專業素養上看,大多為中專文憑,半路出家,且沒有進行幼兒教師專業培訓,不懂幼兒教育理論知識,專業素養差。因此,現有教師不能深入全面把握幼兒的心理特征,去探索培養孩子的興趣的途徑、有效開發孩子們的潛能,這難免也會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出現。
第三,監管不到位,資金投入不足。學前教育是一項社會公益性事業,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④當前由于我國民辦幼兒園占絕大多數,教育主管部門對幼兒園的監管不太重視,也沒制定針對幼兒園的科學合理的考評、獎懲制度,各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學內容隨意性大,往往由各幼兒園自行制定,這直接導致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產生。同時,政府教育資金投入不足,幼兒園沒法進行條件改善,導致教學設備簡單,娛樂設施稀少,活動場地狹窄,區角活動開展具有很大的難度,這不利于幼兒智力的開發與能力的培養,這也推動了幼兒教育的“小學化”。
3 防止和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對策
第一,加大對幼教事業資金投入力度。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農村幼兒園的基礎設施,提高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配備充足的教具、圖書、玩具等,為解決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創造條件。⑤教育主管部門也應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管,建立健全教育機制,對其教育行為嚴格把關,促使其辦學行為規范化、合理化。
第二,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根源,在于幼兒專業教師素質不高,教育理念落后,沒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幼兒全面發展意識缺乏,致使幼兒園畸形發展。因此,提升幼兒教師專業素養迫在眉睫。幼兒園鼓勵教師加強幼兒教育理論知識學習,努力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同時,加強園本培訓,督促幼兒教師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重要文件,把握其內容與精神內涵;此外,聘請學前教育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加強對幼兒教師的業務指導,促進他們專業化成長,提升他們的專業素質。
第三,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幼兒園積極主動與家長聯系,與家長進行密切溝通與交流,使家長充分意識到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危害,促使幼兒教育回歸其自然狀態??赏ㄟ^舉辦家長會、幼兒家教專欄等方式,對家長進行教育,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把握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與規律,認識到幼兒教育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拔苗助長;同時,也可通過家訪等不同途徑和方式,淡化家長過分注重孩子知識的學習,促使他們意識到禮貌教育、自控力教育、自理能力教育及良好生活習慣養成的重要性;還可時常邀請家長到幼兒園,了解幼兒教學內容和形式,觀察幼兒生活學習狀況,積極參加親子活動,不斷改善教育方法,達成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第四,建立科學的幼兒教育教學活動體系。農村地區教學條件跟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其也有自身優勢,有著豐富自然資源。因此,開展五大領域教育活動時,可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尤其是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素材,豐富幼兒園教學的形式與內容;也可挖掘農村地區的民間游戲,設置游戲區角,進行精彩紛呈的游戲活動;此外,應科學合理安排幼兒的一日活動,通過開展各種幼兒教育活動,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要貫徹與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關鍵在教師,只有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才能真正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
注釋
① 李立新,胡耀崗等.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分析與建議——以河北省幼兒園為例[J].教育探索,2014(3).
② 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③ 李大維,劉秀麗.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與對策[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164.
④ 金日勛.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3).
⑤ 于淑貞.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探析[J].教育探索,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