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臻
摘 要: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工學交替的創新培養模式,需要建立大量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找到穩定的實訓基地是實踐性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和保證,校外實習基地的設施條件直接影響實習教學的質量。每年去這些企業的人數達到3 000人以上,每半年去一汽-大眾公司工讀交替學生達2 000余人。
關鍵詞:實習實訓基地 工學交替 頂崗實習 汽車工業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6(a)-0165-02
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下稱長汽高專)以建設“世界一流”的高等職業院校為目標,發揮吉林省“高教強省龍頭學校”示范作用,堅持服務汽車產業、帶動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職業教育和社會服務的復合功能,培養汽車產業技術技能人才,滿足汽車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為我國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服務。長汽高專長期致力于實現“五個示范引領”:第一是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示范引領;第二是在校企合作機制創新方面示范引領;第三是在應用技術協同創新方面示范引領;第四是在自主汽車文化傳承方面示范引領;第三是在社會服務方面示范引領。該文重點針對校企合作機制創新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進行系統的研究。
1 長汽高專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現狀
該校以“校企融合辦學,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核心的辦學模式。該校把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服務企業相結合,以“頂崗實習”的方式,安排學生到企業生產線上,進行工學交替。自2006年起學校進行工學交替的學生已有數萬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得到了學校領導和第一汽車集團公司領導的高度重視,并得到了企業的大力支持,一汽-大眾有限公司、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一汽技術中心、一汽解放公司、豐越有限公司、大眾-大連發動機、大眾大連變數器、天津一汽豐田、天津技術中心、東風日產、國際物流、民太安保險、平安保險、通立4S店等陸續成為該校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這些企業為該校辦學目標的需要,讓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得到加強,每年去這些企業的人數達到3 000人以上,每半年去一汽-大眾公司工讀交替學生達2 000余人,這也體現了該校工學交替培養模式下“以服務企業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
2 該校實訓基地建設的總體目標
2.1 樹立“以人為本、服務用戶”的辦學理念
職業教育與本科教育最大的一個不同點就是,職業教育需要到實際的工作場所進行實際操練,實際操作比學習理論知識重要的多。所以,職業學校必須建立實習基地,企業會為學生實習提供一個真實的實習環境,有助于學生掌握真正的技術。在培養目標上,該校堅持培養學生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與國家民族汽車工業發展緊密連接,把握一線前沿高端技術與技能,激發學生職業潛能。
2.2 始終滿足教學需要
針對專業設置及課程教學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實習基地建設規劃。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長期與該校進行合作的企業有:一汽-大眾工讀交替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大眾一汽大連發動機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一汽技術中心等多家實習實訓基地。近年來新開發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有:東風日產、吉利汽車、奇瑞汽車、長城汽車等多家外地大型企業和配套企業。
2.3 堅持“互惠互利、雙方受益”
學校在與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合作過程中,學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條件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企業可以從實習生中優先選擇優秀人才,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用工需求,達到“雙贏”的效果。例如:大眾-一汽大連發動機對學生實習結束后,發放全勤獎、評選優秀實習生,對企業所缺崗位馬上招聘在該企業實習過的優秀實習學生入職,并且與該單位簽訂正式勞動合同,拿到畢業證直接成為企業正式員工。
3 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特色管理方法和經驗
3.1 校企融合,建立“六同”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主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的重要場所,同時可以發揮教師“產、學、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校企融合,建立“六同”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按照“世界一流的職業院校”的建設目標,致力于汽車職業人才培養,形成了“校企融合、教培一體”的辦學特色。學校與企業合作中,探索出校企“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進行專業資源建設、共同培養專兼職師資團隊、共同實施實踐教學管理、共同開展職業技能考核、共同完成頂崗實習就業”的“六同”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主體的“雙元化”,人才培養過程的“員工化”,全面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3.2 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利用學校人力資源優勢,積極為企業進行技術服務。是一種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由學生所在的學校和學校合作企業共同完成;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結合企業的真實工作場所進行學習;通過這種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建立起學校與社會更密切的聯系;廣泛進行調研,選擇一流企業作為頂崗實習實訓基地。有的課程聘請工廠資深工程師來校講課,按照準員工進行培訓學習。深化校企合作,通過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等方式,共建兼具生產、教學和研發功能的實習實訓基地,在完成教學培訓任務的基礎上,面向社會提供服務。
4 長汽高專校外實習管理的完善
4.1 關鍵在于實現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網絡化管理
第一,長汽高專校外實習管理一直以來對大批量,集中實習的管理有相關的、成熟的管理制度,但對零散的小型企業,個體企業實習的學生欠缺相關的管理制度,監督不到位,學生第3年的實習過程達不到隨時監控。應該在學生實習過程中加強監管力度,形成實時監控。第二,學生從一個實習基地實習離開后,到下一個實習基地實習的更新不到位,信息滯后,沒有一個完善的信息系統。應該建立一個應用完善的信息系統,從學生入學到最后畢業,學生所有實習單位都能通過網絡信息化平臺查到。實習地點、實習時間、實習成績等所需所有資料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數。
4.2 重點在于頂崗實習的組織與管理
頂崗實習是由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同參與的工學交替的實踐形式。為了保證其順利進行,該校現階段管理以校、院兩級進行綜合管理。學校教務實習科主要負責宏觀管理,制定實習計劃,審批各項崗位細則,監督、檢查學生實習工作情況,以及經驗總結。第一,輔導員老師是學校的基層工作者,同時也是學生的頂梁柱。介于這種角色,輔導員老師在帶隊下廠的同時,多多加強其與企業各個部門的溝通,配合學校教務企業實習科順利完成學生實習任務。第二,不斷地提高老師的綜合素質。學生頂崗工作的同時也是重要的學習過程,學生通過企業入職培訓、專業崗位培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其工作崗位上最大發揮其聰明才智,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4.3 加強工學交替的考核制度
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了學生工學交替的實習考核方法,共同對頂崗實習學生進行綜合測評。企業考核占70%,學校考核30%。企業考核內容包括實習態度、工作質量、崗位技能、現場管理、出勤情況等。學校考核辦法是實習期間的理論學習成績,這里的理論學習應使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即使企業進行的人員培訓或技能提升,也需要學校進行的理論知識鞏固。通過生產一線的實踐,學生們強化職業技能,學到了工藝過程、現代企業的管理,工廠內的師傅手把手的互動教學模式也提升了學生們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們盡快地掌握了操作技術,提升了學生們的競爭力。把工學交替模式下頂崗實習的考核結果與就業推薦緊密聯系在一起,大大增強學生們的積極性,最終提升其自主就業能力。
綜上所述,在科學技術日益更新的現階段,建立完善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能夠增強學校的綜合素質,增強教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朱春輝.當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教育與職業,2009(30):34-35.
[2] 關六三.工學結合校外實習基地運行與管理探究[J].實驗室科學,2007(6):135-137.
[3] 楊宇行.試析高校實習實訓基地創新性建設路徑[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2):162-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