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作為青年創業創新人才培養搖籃的責任擔當,實施創業創新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文章就高職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分別從營造民主氛圍、聯系生活實際、優化學習方法、精設教學途徑等幾方面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高職;數學教學;創新教育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創業創新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制高點,而大學生作為最具創業活力和潛力的群體,如何培養其創業創新能力,是擺在當前社會發展面前重要緊迫的課題.數學是高職院校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以培養學生精確的運算能力,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為主要任務的高職數學教學,必須擔當起實施創業創新教育的重任,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一、營造民主氛圍,強化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創新精神的主體,是創新能力的心理基礎.數學創新意識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追求新知,獨立思考,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加以探索和研究.
要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前提是營造民主和諧的教育環境,鼓勵創新求異.在高職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自覺地、積極地營造課堂民主氣氛,主動地轉變教育觀念,轉換主體角色、擺正教與學的位置,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勇于發表不同見解.問題答案不拘泥于某一定向性結論,幫助學生積極地尋求多元的答案、思路和學習目標.教師允許學生提出“節外生枝”的問題,甚至是錯誤的或荒唐的問題,對學生的失誤教師不能諷刺、挖苦、埋怨和恥笑.這樣能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他們創造力的發揮.
二、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創新欲望
當今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使數學從內容到思想、方法、語言都已滲透到各個領域,對人們的數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數學教育的內容應緊密聯系實際,加強應用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聯系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以誘發他們研究意識,激發他們創新欲望.如在教學中引入數學課題,分析問題背景,通過補充實例,構造數學的實際模型,盡量由實際應用問題來引導學生進入數學情景.引導學生收集生活、生產或其他課程中的數學問題,如購房(車)分期付款中的數學問題、學生考試成績統計與分析、摸獎中獎率及易拉罐的設計等.鼓勵學生利用數學課上所學的知識結合課后搜集的材料和數據,進行分析、歸納、探索、總結,發表自己的見解,撰寫數學小論文.開展研究性學習,解決學生頭腦中的數學與實際生活體驗中的數學兩種認識的統一問題.此外,還可開設數學實驗課程,將實際問題、科學計算和計算機應用三者有機結合.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誘導他們對實際問題作進一步研究的欲望,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三、優化學習方法,培育創新品質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多數學生只注重基礎知識學習,而忽視了思維創造性、靈活性的培養.
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更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講授數學知識的同時,更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科學方法,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指導學生自學,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指導學生學會整理和歸納知識內容,形成知識體系;指導學生獨立獲取信息并與原有知識結合,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從“學會”轉變為“會學”,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超越自我,創新開拓的品質.
四、精設教學途徑,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思維.就數學活動而言,學生的創新思維主要表現在: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有新的理解;發現不同于教材、教師的講解方法和他人的學習方法;能運用學過的知識,創造性地解決簡單實際問題.因此教師要精心設置講課過程,讓學生大膽猜想、發現、驗證,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自我編題,領悟本質.對科學發展來說,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樣重要.學生只習慣于從書本上得到題目,自己不善于提出問題、編制題目.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設計編制問題,再自我解決,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創造力.數學中許多概念都有其反面性,蘊含著逆向思維,如函數有界與無界、連續與間斷、收斂與發散等,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常用反證法來解決,因此可以引導學生逆否命題,這種逆向思維有利于克服思維定式的保守性,尋求新的思路與方法.
鼓勵質疑,善于探究.質疑是思考的結果,也正是創新的開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提出批判性和發展性的意見.通過質疑問題,可以有效地誘導和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要樂于和善于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思路,教師的講解應是對學生思維的開拓、對學習方法的指點,切忌過早評析或越俎代庖,要給學生留下懸念和思索,讓他們自己去討論和思考.否則會使學生思維遲鈍,并產生依賴思想,限制創新思維的展開.
直覺判斷,大膽猜想.喬治 波利亞在《數學的發現》一書中曾指出“在你證明一個數學定理之前,你必須猜想這個定理,在你搞清證明細節之前你必須猜想出證明的主導思想”.所以,猜想是點燃創新思維的火花.在科學上許多發現都是憑直覺作出猜想而后加以證明或驗證.作為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在講清基本概念、觀點的基礎上,盡可能把尋求結論的任務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索,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數學解題中,運用直覺歸納解題,可以把純演繹式的教材體系,還原成生動活潑的數學創造思維活動.
聯想類比,啟迪思維.聯想是由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具有承先啟后的作用.由此及彼的聯想能力,正是思維運動的結果.類比是尋求所研究對象的貌異質同的思維形式,讓學生在類比中發現共性.在學生思維受阻時,通過聯想類比,使問題層層深入,認識不斷深化.高等數學中很多內容是通過聯想和類比思維得來的.例如,在講授多元函數微分學內容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多元函數微積分知識與一元函數微積分知識進行聯想、類比、分析、演繹.以多元復合函數求導問題為例,教師可以先請學生回顧一元復合函數求導的鏈式法則,再引導學生尋找多元復合函數求導的鏈式法則,并通過例題,啟發學生發現這兩個知識點的異同及求解類似問題的注意事項,使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學到了創新思維的方法.
變式練習,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在數學教育中教師可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學生發散思維,提出各種答案后,進行比較優選,集中到最佳答案上,或將幾種答案綜合為一種最佳答案.如通過典型例題的一題多解、一題多問、一提多議、一題多變、多題同解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實現和提高思維的流暢性;通過對典型例題的多變(變條件、變結論、變命題),引申,拓寬,使學生的思維不斷縱橫馳騁、發散集中,不斷突破思維定式,掌握創造性的解題方法,實現和提高思維的獨特性.
創新是創業的基礎,深化高校創業創新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我們每位教師責無旁貸.數學創新教育要立足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特別要重視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增強創新能力,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人才,提升整個中華民族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武升.教育創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倪海燕.淺談高職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職業時空,2015(3).
[3]汪春蓮.論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