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兵
【摘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是新課程《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理念。本文通過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滿足不同學生不同需求,達到全面發展學生個性的目的。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學校教育的引導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新一輪的教改也把發展學生個性列為體育與健康教學的任務之一。體育教學的特點也決定了其過程是發展學生個性的理想場所。
【關鍵詞】個性 體育教學 關系
1 前言
個性是指一個人在生理素質和個性心理特征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生活的實踐鍛煉與陶冶,逐步形成的觀念、態度、習慣與行為等。它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生理、心理素質和社會行為特征的總和。學生個性發展與體育教學有著很重要的相互影響關系。隨著社會對個性人才的需求,對學生個性的培養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體育也理所當然的成為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手段,這就要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創造條件,使學生的個性能健康的發展;另外,在學校體育教育中提倡發展學生個性,并使其逐漸完善化,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
2 發展個性的必要性
個性是在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的。先天的遺傳因素,是個性發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分別由社會環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組成。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個性發展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
良好個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創造性的發展,因此個性的日益發展是社會發展的一種需要。目前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階段,需要各種不同個性的人們去共同協作,充分發揮所有人的創造才能,這是歷史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從個性的形成過程看,馬斯洛認為:人的個性發展的最完善、最高級的形式,就是健康的個性。所謂健康的個性,從內部的心理機制來說,是一種與生理和諧發展的個性,從外部活動的效能來說,則是一種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創造性的個性。因此,發展健康的個性十分必要。
3 體育教學活動對發展學生個性的作用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不像在其它教學中那樣被固定在課桌前,而是擁有一個廣闊的空間領域,可以盡情游戲、運動和競賽。他們的身體直接參與活動,其思維活動與機體活動緊密結合,因而個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與發展。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們不僅可以廣泛地參加社會交往活動,提高對社會的適應性,得到他人的尊重,還可以從體育運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滿足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從而相信并證明自己的能力,增強其自信與自尊,使個性得到充分的調整和發展。
在體育運動過程中,身體運動施加給機體感受器的刺激會在大腦中引起主觀意識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時間里,機體反復多次地感受某種運動形式,就會在個性上形成一種相關穩定的心理特征。
4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發展學生個性應注意的問題
4.1必須認真識別每個學生的個性。
在體育運動中,學生最能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合群與孤僻、好動與好靜、善斗與怕事、粗暴與文靜……都可以一覽無遺。對此,我們應該認真地思考、分析。只有在認識學生的基礎上,才能施加引導和教育。
4.2承認個性差異的存在。
由于學生的個性不同,在體育運動中的表現也不盡相同,運動能力以及運動量的負荷也不一樣。因此,對學生的要求不應強求一致,而應該做到分類施教。
4.3在體育活動中滲入心理訓練。
有意識、有目的對學生心理施加影響,使身心達到最佳狀態,以滿足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增進身心健康的需要。
5 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個性的方法
5.1用良好的心理品質遷移。
遷移就是用學生已建立的概念去誘發和理解新的概念而達到觸類旁通的作用。例如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啟發與要求學生學習好,體育也是學習的一個方面,身體是學習的物質基礎和精神支柱,把學習的勁頭和方法用到體育上來,同樣也能奏效。實踐證明,許多學習尖子也是體育能手,對于體育尖子我們體育教師該這樣說:身體素質好,也是通過刻苦鍛煉得來的,他們若能把鍛煉身體的興趣和毅力遷移到學習上去,同樣也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對于文娛好的同學,體育也不會差。只要虛心學習,成績都會提高。教師有意識地促進和加強學生已有的優勢向良好健康方向個性發展,而不致于產生不正常的分化。
5.2為發展個性提供條件。
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教師要做有心人。從強調單一規定性的主體適應客體為主,轉向多樣靈活的客體適應主體,實現主客體的統一。在內容、場地、組織安排上,想方設法給學生提供條件,對于一些尖子運動員,可以推薦給各級業余體校、運動學校;對于有不同專長的學生,可以參觀附近的各種少體?;蜻\動學校的訓練和比賽,有些相應的體育表演可以找有關愛好的同學參加,以此來誘發他們的興趣與向往。還可以在校內組織各種興趣小組,如球類、田徑、體操、武術等,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每年有計劃、有步驟、不定期地舉行各種各樣的比賽,以便于在基層里涌現出來的體育骨干得到鍛煉和提高,校際間展開友誼賽,部分尖子生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每次體育課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留給學生一點時間來發展學生的個性。體育教師在思想、學習、服裝、場地器材等方面為學生提供了良好條件,便于他們的興趣、愛好、個性得到應有的發展。另外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它可以容納各種動態環境下師生的共同活動。
6 結論與建議:
人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如何對待學生的個性差異,如何使學生的個性特征得到充分的理解與重視,這是體育教學面對的最實際而又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重視個性教育是素質教育探索的核心問題之一,傳統的體育教學主要以運動訓練和體能達標為直接目的,從根本上排斥了學生的獨立個性。根據新的教育觀念,體育教學應該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滿足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保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體育學習和發展空間。
為了促進學生個性在體育教學中充分發展,我們必須做到確立個性發展的體育教學觀,正確地認識學生,關注學生的獨立自主性、整體性、差異性,這是學生自我發展和完善的需要,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更是體育發展的正確方向。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北京
[2]周宏.個性化教育與學生自我發展[J].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
[3]李偉民.《體育課程與教法》[J].新華出版社,1998.1
[4]匡伯輝,孫有平.師專體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