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
摘 要: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我國的全面義務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正在進一步穩步發展當中,小學教育作為孩子正式進行學習的第一步也顯得更為重要,尤其是數學這個學科,相對于其他文史類的學科對小學生來說更加難理解一些,所以關于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探索也越來越急迫和重要。在本文中我們會結合教學中的實例和教學研究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幾個途徑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情景分析;課堂實例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036-01
目前,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教育教學模式都有些僵化,在僵化的教育體制和教學方法下,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停滯不前和逐漸下滑的趨勢。特別是小學數學的教育,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來說,數學這門學科學習起來可能會相對枯燥無味和難以理解,所以目前我們更加需要進一步探討研究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去解決這個問題。
一、 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現狀分析
目前,隨著我國義務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深入推動發展,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在教學工作中還是存在著一些阻礙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提高的問題和因素,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現狀。
1.僵化的傳統教學方法。無論是低年齡段的小學教育還是高年齡段的中學教育,在課堂上老師們似乎都喜歡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這也是比較傳統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把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按教學計劃傳授給學生,學生就根據老師的授課內容做好筆記,在課堂上能夠拓展思維、思考問題的時間幾乎沒有,因此很多學生一走神就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從而進一步導致課堂教學效果較差,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一節課40分鐘的效率低,重復性練習、機械作業過多,加班加點的現象也較為普遍,大量質量低劣的復習資料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許多小學的數學教學還停留在重知識輕能力,重結論輕過程,重學會輕會學的層面上。[1]
2.刻板的課后作業。課后作業作為一種對課堂學習的鞏固,是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而目前的狀況卻是課后作業成為了學生們嚴重的負擔,甚至有的小學生因此產生了厭學的情緒等。例如,像數學這樣的學科,雖然算出一個題答案的填寫非常容易,不像語文和思想品德等學科一樣寫字比較多,但是數學卻是一個動腦較多的學科,老師們布置的作業看似很少,但對于小學生來說,這可能是一個龐大的學習量,導致學生因為刻板繁重的課后作業負擔而喪失對小學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3.課堂氣氛沉重、互動性差。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對很多小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因此在課堂中很多小學生不愿意主動發言,與老師進行交流互動。這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因為害怕回答錯老師提出的問題而不愿意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答案。
二、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幾個方法
1.實物教學法。小學數學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最基礎的數學知識,形
成最基本的數學概念,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2]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來說,我們一般不提倡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而是采用實物演示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比如說,在小學數學加減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實物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老師可以拿學生們喜歡的糖塊進行實物演示,在課堂上可以將抽象的“3+2”“9-5”等題目轉化為用糖塊代替數字進行演示,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們更好的理解加法和減分,還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極大的提高了課堂的活躍度,從而更好的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質性效果。
2.圖文轉換法。從心理和生理上來說,小學生的發展還不完善,因此對于較為抽象和難理解的數學學科小學生們常常感到枯燥無味,提不起學習的積極性。經過對一些小學數學課堂的聽課調研,我們發現比起數字和文字,小學生們對圖畫的理解能力更強一些。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嘗試采用圖文轉換法進行教學。比如說,依舊拿小學數學中加減法的學習來說,抽象的數字和符合很難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更好的理解學習內容,所以我們可以吧抽象的數字和符號先轉換為圖畫的形式進行教學,當然,這樣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繪畫能力,花朵、水果、小人等簡筆畫既不會在課堂上耽誤太多時間展示,又能夠清楚的表達教師的教學內容,此法也會極大的吸引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展現出更好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情景分析法。數學學科的學習既與其他學科有很大的不同,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相通之處。采用情景分析法進行小學數學教育,首先要求數學教師自身具有較高的教學能力,在備課過程中準備好一些情景的創設和相關的情景問題,在課堂上以情景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的同時給學生拋出事先準備好的小問題,以此來引入教學內容或是對學生以往的學習進行一個檢查鞏固。例如,在教學一年級數“9
加幾”時,一上課,就對大家說:“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動物王國里正在舉行數學游藝活動,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走。”首先,我們來到了智慧山,智慧山上調皮的小猴子把“9”“2”“1”三個數字中的“1”偷偷藏起來了,只剩下“9”和“2”了,你們會算 9+ 2= □嗎?想不想知道怎樣呢?這樣,同學們就興致盎然,非常想知道下面的內容。學生有了興趣,學習效果自然能好起來。[3]這就是情景創設分析教學法的應用,其實現在很多一線教師也在積極探索和使用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嘗試。
總結本文通過兩大方面探究分析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幾個途徑,目前在一線教學工作中小學數學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無論是從課堂上還是課下,都不能夠很好的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所以我們接著討論了能夠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幾個新型的教學方法并結合實例進行了分析。在小學數學教學發展的路上,我們需要進一步進行創新研究,找到最有效的教學途徑。
參考文獻:
[1]李忠孝.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幾點做法[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0,03:108-110.
[2]楊祖兵.淺談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效果的幾點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45.
[3]付明艷.兒童文學閱讀——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01:78-79.
(作者單位:福建省沙縣鳳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