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摘 要 縱觀當前世界眾多國家來看,內部多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族組成,并且不同的民族有著屬于本民族的語言,所以如何能夠在保證國家統一的前提下,充分傳承和發揚這些民族文化,成為全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小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部分,對于人的未來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這個階段的教育水平高低,會在學生未來發展中相應有所體現。在小學聲樂教學中,為了能夠從小就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感知能力以及審美情緒,同時弘揚正能量,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在聲樂教學中加入民族文化特色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民族情懷,豐富情感體驗,奠定未來成長基礎。
關鍵詞 民族傳統 繼承 聲樂教學 小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5.050
Abstract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many countries, is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than two people, and different people belong to the nation's language, so how to guarantee under the premise of national unity, fully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culture, to become one of the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Primary school as the basic part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for the future growth of the people have a crucial impact on the level of education in this stage, the students will be reflected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n order to be able to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good art of perception and aesthetic feeling, and carry forward the positive energy,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s very necessary to join the na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eaching of vocal music, imperceptibly develop good ethnic feelings and rich emotional experience, laid for future growth.
Key words national tradition; inheritance; vocal music teaching; primary education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各有特色,擁有屬于本民族自身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等,在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民族文化元素,可以說是一項創新之舉。小學作為義務教育的奠基部分,小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對未來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華民族的聲樂藝術傳統歷史悠久,從春秋戰國時期的聲震林木,到唐詩宋詞的吟誦,到宋代的說唱和元代的散曲,明清的戲曲,經過了不斷的演化逐漸形成了豐富的聲樂演唱形式。與此同時,在受到西方聲樂文化的傳入影響下,音樂教育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將科學的發聲方法和民族語言有機整合在一起,促使民族聲樂在以往的高度上再上一個臺階,產生了更多新式風格,出現了一系列受到人民群眾喜愛的演唱家。可以說,一個民族音樂文化的創新和發展,必須通過音樂教育來實現,對民族聲樂傳統繼承和弘揚同樣需要借助教育途徑實現。所以,加強對小學聲樂教學中民族聲樂傳統繼承和發展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后續研究和實踐教育活動開展有著較為深遠的影響。
1 聲樂教學中的民族傳統繼承
聲樂是一種極具文化特色的表演藝術,曲目的演唱對于演唱者的功底和聲音技能要求較高,不僅需要通過聲情并茂的演唱表達出曲目的內涵,同時需要將曲目中的文化內涵深化,帶給聽眾一種強烈的民族情感。所以,聲樂藝術不僅是一種民族文化,還是一種對聲樂民族傳統的繼承,通過專業的聲音技能,來描述作品內豐富的民族文化,同時受到民族傳統美學思想和審美習慣的影響,加之在政治、經濟以及民俗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逐漸累積下來,形成一種更為獨特的文化特色。①由此不難看出,在聲樂演唱中加入傳統民族文化,應該是一種演唱技術和藝術的有機結合,兩者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但同時又不會出現等同的現象。聲樂演唱的基礎是技術,而藝術則需要在一定專業的技術之上,才能進一步獲得進步。在小學聲樂教學中的民族傳統繼承,也就是讓學生更為充分地掌握技術,并且能夠運用自身的演唱技術去表現藝術內涵,從而形成獨特的民族特色。
總而言之,聲音的技巧主要是依據科學發聲理論,借助一系列的科學方法以及系統訓練才能實現。這種科學的方法就是指在充分了解人體發聲結構后,結合實際需要,設計更符合人體發聲規律的方法。②人類發聲的科學方法從本質上來講是相同的,但是經過這么多年的創新和完善,加上在一些聲樂比賽中對唱法的劃分和改造,逐漸將這種美聲和民族劃分理念滲透到小學聲樂教學中,對此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在不同程度上改變我們當前的聲樂教學理念,促使聲樂民族教學受到嚴重束縛,教學模式逐漸僵化,難以更為充分地滿足實際教學需求,聲樂人才培養單一和局限。③就美聲和民族本質劃分依據來看,均是在同樣的科學方法基礎上衍生的,只不過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衍生出來的不同藝術風格,劃分依據不應該是一種唱法的分類。Bel canto傳入國內對我國的聲樂教學影響較大,其本意是指美歌,并非是指一種唱法,美聲唱法只是一種翻譯后的結果,Bel canto相較于我國傳統聲樂演唱,在技術上有著眾多的共性,同時也是科學歌唱所在。如果將美聲和民族依據發聲方法進行劃分,可以看做是一種不尊重客觀規律的行為,將聲樂演唱的技術和藝術胡亂地整合在一起。尤其將其依據唱法進行劃分,并不是一種聲樂民族傳統的繼承,對于聲樂民族傳統的繼承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對于小學聲樂教學來講,由于自身年齡較小,所以在學習聲樂演唱時候,教師將這種聲樂教學局限在唱法教學中,對于小學生的演唱潛力激發存在嚴重的抑制作用,很難培養學生多樣化的聲音表現方式,甚至在教學曲目選擇中十分不合理,表現性不強,同小學聲樂教學目標相背離。④
2 整合科學發聲方法和民族語言
我國是一個五十六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由于生長環境不同,所以衍生出來的文化特色以及語言上存在一定差異。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傳統主要是建立在傳統民歌、戲曲以及歌舞基礎上逐漸演化的藝術。在聲音上要求清脆、甜亮。在演唱上要求聲隨字發,在演唱過程中講究其中的韻味,充分展現表演者內心的情感。這些對傳統聲樂藝術表演的要求,經過不斷的完善和創新逐漸組成了傳統聲樂藝術審美特點。⑤傳統聲樂表演中,對于語言的要求較高,注重重字發音,經過傳統聲樂藝術漫長的積累,對于聲樂演唱的研究基礎同樣十分豐富。除此之外,在傳統聲樂藝術演唱中,要求語言發音清楚之外,還需要運用各種語氣、語勢等手段,將其結合到發聲中,從而更為充分表達演唱內涵。在小學聲樂教學中,為了能夠更好地解決歌唱技巧問題,培養學生對聲樂演唱技能的掌握,需要在注重發聲方法訓練的同時,更為靈活運用吐字技巧,有機整合聲樂演唱技巧,從而完整地呈現在民族聲樂藝術表演中,為聲樂民族傳統增添別樣的風采??偠灾?,在聲樂民族表演中,不僅需要做到吐字清晰,還需要保證氣息通暢,做到字聲統一,能夠將情感注入其中,更為充分地表露曲目中的文化內涵。⑥
由于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疆域廣闊,不同的民族擁有獨特的語言文化,民族風俗多樣,相應的聲樂發音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由此看來,聲樂民族傳統中的藝術風格應該是多樣化的,在小學聲樂教學中應該從小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喜愛,繼承和發揚傳統民族文化,將民族聲樂帶向更廣闊的舞臺,不僅需要做到普通話演唱民族風格歌曲,還需要將方言文化特色融入其中。更為充分地展現民族文化特色,兩相對比下,運用方言進行民族歌曲演唱具有更為突出的意義,不僅是對聲韻民族傳統文化內涵的體現,同時也是對民族特色的進一步繼承和發揚,也正是基于這種多民族文化特色,才匯聚成民族聲樂傳統藝術演唱的多樣化風格,形成了一個絢爛多姿的聲樂藝術風格大家庭。
3 在聲樂教學中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文化如果離開了傳統,那么文化將會逐漸枯竭,直至消失。民族傳統是一個民族的特色,但并非是一成不變的,任何事物如果一成不變都將淘汰在歷史的長河中,所以民族傳統需要緊跟時代的腳步,不斷創新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延續。⑦聲樂民族傳統經過漫長的歲月演變,不斷完善、不斷創新,并逐漸演化成今天的形態,但當前的聲樂民族傳統并非是其最終形態,今天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嶄新的起點,相信在未來聲樂民族傳統將會獲得更燦爛的成就。聲樂民族傳統每一次的演變,都是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變革所產生的,人們審美能力和民族意識的提升,相應地帶動了聲樂民族傳統的發展和創新。但是傳統文化并非全部都是優秀的,其中仍然存在缺陷,所以繼承不是對傳統的完全繼承,而是為了完善和發展。Bel canto之所以傳入中國后對我國的歌曲演唱藝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主要是在于Bel canto經過幾百年的完善和創新,其中濃縮了一代又一代表演藝術家的畢生心血,為其取得今天的成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Bel canto不僅擁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同時還擁有相應配套的演唱曲目,走出國門后受到不同國家和文化的影響,不斷進行創新和完善,形成了更具國家特色的Bel canto演唱藝術風格,走向世界舞臺。至今,Bel canto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的歌唱藝術,成為人類所共有的。⑧基于此,我國的傳統民族聲樂藝術如果想要獲得長遠發展,就需要在原有傳統上繼承、吸收和借鑒其他地區的歌唱經驗,來完善我國的傳統民族聲樂藝術。但是在繼承和發揚過程中,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尤其是在小學聲樂教學中,為了能夠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聲樂演唱技巧,應該有目的、有意識地研究聲樂演唱中的共性所在,繼承和發揚民族聲樂中優秀的原色,并借鑒世界上科學合理的發聲方法,結合我國民族情感表現方法,在表現聲樂藝術中的民族內涵同時,還能夠展現別樣的時代特征。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聲樂教學中,為了能夠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感知能力,掌握更為豐富的聲樂演唱技巧和情感表達方式,在其中融入民族傳統文化特色,在繼承中發展,加入時代性原色,以求在充分表達民族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迎合時代發展需要,謀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注釋
① 宋祖英.我對金鐵霖民族聲樂教學理論體系的探索與實踐[D].中國音樂學院,2012.
② 王旭麗.中國現代民族聲樂的文化特征及價值[D].南京藝術學院,2012.
③ 潘明棟.在繼承與借鑒中開花——現代民族聲樂及教學論[D].貴州師范大學,2013.
④ 崔姝聲.傳統民歌在當代民族聲樂中的價值體現——基于傳統民歌的聲樂教學實踐[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3.23(4):182-186.
⑤ 董華.傳統音樂元素在當代聲樂教學中的繼承與發展——以陜北民歌的演唱與教學為例[J].中國音樂,2014.14(2):254-256+266.
⑥ 黃茜.淺談馬秋華教授民族聲樂教學體系中的科學性與多樣性——以我的碩士獨唱音樂會為例[J].大眾文藝,2015.23(1):222-227.
⑦ 黃凰.田野工作在當代民族音樂傳承中的重要作用——以民族聲樂為例[J]. 江西社會科學,2014.16(12):239-242.
⑧ 于君.淺談民族民間音樂在聲樂教學中的體現[J].音樂生活,2012.13(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