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睿楨
摘 要:素描是藝術類中專職業教學最重要的造型基礎課之一。素描教學延續了傳統教學的優點,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日益表現出許多弊端和不足。結合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反思教學中的不足,同時對教學方法不斷地更新,是中職教師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關鍵詞:觀察;思考;表現
0 前言
素描課程作為高校學生科學培養的手段,隨著美術學校的產生而誕生。素描基礎訓練的內容是先臨摹后寫生創作。臨摹是一種模仿的方式,許多中職院校以學生臨摹得像不像作為考試的標準,盡管一些學生臨摹的像,但是缺乏對實物的觀察、分析和在創作。這樣的教學方式千篇一律,但是教學效果明顯,是教師和學生所樂于接受的??茖W地了解素描的歷史發展以及對物象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是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拓展和發散學生的思維和觀念,給傳統的素描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和色彩需要中職教師兼收并蓄,多維度的探索和嘗試。
1 當前素描教學的現狀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對藝術專業設置了素描課程,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也培養了大量的藝術工作者和優秀的設計人才。目前,職業教育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遇到了教學中的瓶頸,在教學中被認為是藝術行業最低一級的學科。時下,一些國內外大展中,基礎繪畫形式不再是藝術主流,人們開始逃避或鄙夷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難道“素描”就此沒落?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注重寫實效果,而弱化素描的藝術暢想和情感融入,教學過程生硬而枯燥也是素描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現象。中職學生文化素質低,藝術想象力缺乏,受藝術熏陶的機會少,而扼殺了許多對藝術教育者的熱情。如何在教學中啟發和引導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思維,增強他們的藝術感受力,需要教師們在教學中探索和嘗試。
2 中職藝術設計專業素描教育的改革措施
2.1 明確素描教學的目的
素描是從事藝術設計行業的必修課程。素描是什么?素描學什么?學了素描能做什么?相信是許多中職學生學習素描后共同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再只是繪畫黑白的線條,而應當增強他們的參與感,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都可以作為繪畫的對象來表現。素描教學中的“技術”學習能讓我們更加細膩地表達心靈的感受,鍛煉我們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為從事設計行業打下基礎。
2.2 培養學生的繪畫思維
素描作為繪畫基礎課程,是一種技術訓練。素描中的形是指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象,它們都有自己明確的外形,不同的繪畫者對相同物體的觀察和表現力都不同。人們觀察物體時,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基本形態,即幾何結構。繪畫中不僅要表現物體的外部形態,更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一方面鍛煉學生的繪畫技法;另一方面用創新想象的方式“動態”表現繪畫作品。讓學生打開思維,不被物體的固有形態所約束。例如,在繪畫鉛筆時,可以讓學生以動畫的形式想象鉛筆可以跳舞,可以賦予它動畫的表情,可以彎腰、可以對話、可以奔跑,以場景動畫、圖形創意的方式讓學生依據自己的想象和喜好來表現作品。這樣的方式,可以活躍學生的繪畫思維,拓展他們的想象空間,同時對課堂的氣氛也起到了潤滑作用。素描是一種技法,但是繪畫的風格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應當拘泥于傳統,學校教育應當結合市場需要,結合時代信息更新的步伐。
2.3 培養學生的造型意識
傳統教學以石膏為教具讓學生觀察,對物體內部以及整體的制作過程認識不足。教學中應當利用最基本的點、線、面還原物體最原始的結構。打破它的固有形態,從外形到內部結構遞進式的觀察和分析它的造型特點,做到形神兼備,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對物體視覺、觸覺的感受,同時由表及里、由里及表地對物體造型,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2.4 加強學生的文化素質修養、
中職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就是在學校學習掌握專業技能從而在社會上能更好地就業。但我國現階段中職學生的文化素質水平偏低,很多學生在畢業后并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特別對一些優秀作品及素描的理論知識了解甚少。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修養,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多維度收集素描的作品,用于鑒賞和分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 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
3.1 任務項目分組教學
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用以一帶三,或一帶五的方式,選擇中等學生為組長,學習目標由老師設定,學習計劃及各環節的設計由各組自行制定,教師在教學中起“監制”作用。從而使學生扮演適合自己的角色,讓學生發揮實踐性、模仿性、主體性作用。
例如,以學習倫勃朗《三棵樹》銅板腐蝕風景素描,讓學生針對畫作創作的時間和創作的歷史背景來闡述,了解畫家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的創作意圖和同時期畫作的名稱、特點等,尋找畫家的個性和靈魂,并提出自己對畫作的看法和感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一種學習氛圍,一方面提高了對素描歷史和優秀作品的學習;另一方面分組學習對學生的團隊協作有很大的幫助。本文以電腦美術設計1416班為對象設計教學,在教學中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學生們都發表了自己獨到的見解,無論對與錯,在學習方法上達到了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效果。
3.2 室內外教學結合法
傳統素描課堂,老師擺什么、學生畫什么,老師說什么,學生聽什么,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法,導致常常是老師自說自話,在臺上表演獨角戲。而現在,應該把學生帶出課堂觀察物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例如,在繪畫一張風景素描或是一片葉子、一朵花時,教授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并感觸物體的質感,做同類物質對比。以一個課時為單位,循序漸進地教學。
例如,主題《葉子》,讓學生自己在校園里尋找各式各樣的葉子,對形狀和色彩進行分類,畫出葉子“幼兒”“青壯年”“老年”的樣子,對比線條表現和畫面質感的不同。這樣的類比,對學生的觀察力有很大的幫助,同時繪畫的范圍廣,教學內容不拘一格,學生們都還是青少年,好動不“安分”的特點正好符合他們的需求,“走出去,帶進來”的方法對他們很適用。學生們很容易被帶入情境教學中,同時在教學中給學生帶來的好處也是多方面的,不僅提高了學習的熱情也循序漸進地促進了他們的觀察力以及思維方式的改變,更好地把透視、光影、明暗、形體、空間的關系進行科學的結合。
3.3 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工具
教學不能光靠老師說,應該把圖片式(優秀作品的介紹和引入)、列表式(學習任務分段學習)、影片式(作品創作賞析)、教授式(理論講解以及對學生作品的修改)、示范法(教師示范學生學習)、比較法(學生作品的對比)、實踐法(室內外教學相互結合)、熏陶法(參觀學習各種繪畫展覽)、多媒體輔助法(PPT的應用)等相互結合。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行業競爭和消亡的速度要求我們的學生要加強專業技能水平和團隊協作能力。教師也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我們的教授對象是這個時代最美的“種子”,他們每天都在接受數以萬計的資訊。大數據時代,我們更應當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整合資源和信息,研究和探索教學新思路,保持我們對專業的敏感度。從而多維度發揮教師的教學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素描,更好地就業。
參考文獻:
[1] 張奉彬.素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馮鍵.素描[M].江蘇美術出版社,1987.
[3] 范迪安.國際當代素描藝術[M].江西美術出版社,2003.
[4] 孫志宜.關于素描教學的思考[J].美術,1998(8).